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消除或减少尾矿库的安全风险,重要措施就是降低尾矿库坝体内的浸润线,而排渗工程技术方法是其主要手段。本文结合部分岩土工程技术在尾矿库排渗工程中的运用,并通过多项工程实践,系统讨论与总结尾矿库排渗工程技术方法中的盲沟排渗法、水平孔排渗法、辐射井排渗法、井点管抽水法、其它联合排渗措施的原理特点、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2.
汪拾金 《探矿工程》2017,44(4):56-60
浸润线过高导致的渗流状况不良已经成为许多尾矿库的主要安全隐患,是引起尾矿库溃坝事故的最直接原因之一。自流式辐射井排渗系统具有自流排水安全可靠、辐射式集渗管水平伸入坝体范围广、排水量大、水位下降快、成本低、使用寿命周期长、后期管理运行方便等优势。在榆木沟尾矿库2号大口辐射井工程中应用了自流式辐射井排渗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结合该工程实践,对自流式辐射井排渗系统在尾矿库排渗工程中的施工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上向弯曲双向槽孔排渗管技术在新厂沟尾矿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矿山生产需要,凉山矿业公司经过综合比较后,对即将达到原设计坝高的新厂沟尾矿库进行加高扩容改造,以延长尾矿库的服务年限。由于该尾矿库在使用过程中,坝体浸润线一直偏高,在堆积坝坡面上经常有水渗出,坝坡面出现沼泽化、局部坍塌等。现场勘察揭示坝体浸润线埋深较浅。因此,在实施加高扩容前,需要对坝体过高的浸润线进行治理。综合考量后,决定采用上向弯曲双向槽孔排渗管技术,分别在初期坝坝顶、第5级和第8级子坝处施工三排上向弯曲钻孔,孔内安置双向槽孔排渗管,实施坝体排渗加固。2009年底排渗工程竣工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检验,经现场踏勘和坝体浸润线观测,结果表明,该项排渗工程效果显著,使该尾矿库能够满足加高扩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某尾矿初期坝已基本失去原有的设计排渗功能,随着尾矿库库内尾矿的不断积聚,其工程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形式为散浸和集中渗漏,症状为坝面坝前沼泽化、管涌和流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尾矿库采用垂直排渗-盲沟联合排渗技术的处理方案,及其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元瑞  吴宜明 《安徽地质》2004,14(3):217-218,227
辐射井排渗技术在降低尾矿坝浸润线,避免坝体内水溢出坝面,增强尾矿固结,提高坝体稳定性和渡汛能力的应用中,具有适应地层广,出水量大以及单井控制范围广等优点。不仅排渗效果好,还具有施工对坝体无破坏性的特点。结合我公司所完工的“陕西金堆城钼矿栗西尾矿坝辐射井排渗工程”实例,就辐射井排渗技术在尾矿坝排渗工程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方法和技术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雷本雄 《地下水》1991,13(2):84-87
在矿山尾矿坝安全治理的诸多方法中,由于水平排渗法具有工程造价低、排渗效果好、管理简便等较多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当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普通地质勘探钻机代替专用钻机进行水平排渗孔等特种工程施工,是开拓探矿工程技术领域的新尝试。1989年下半年,我队根据某设计院提出  相似文献   

7.
尾矿库是我国重大危险源之一,而尾矿库内的浸润线又是坝体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有效排出尾矿中的水,降低尾矿库内浸润线,本文通过辐射井技术在尾矿库降排水工程中应用的多个成功工程实例,归纳、总结并提出该技术在尾矿库应用过程中的设计思路、施工要点及工艺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分析需充分考虑地形的复杂程度与边界的不规则程度,从而建立尾矿库的真实三维渗流场。利用SVOffice软件在不概化地形及边界的条件下构建尾矿库的真实渗流域,模拟了最后一期填筑在正常高水位(427.77 m)及汛期最高洪水位(434.50 m)两种工况下的三维瞬态渗流场。结果显示:两种工况下,尾矿最大日排水量均为6 100 m3,此时,堆积坝两侧浸润面均有溢出,远离排水井一侧的溢出范围更大,这主要是受渗流域的影响;库内初始水位对筑坝期渗流场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汛期洪水位筑坝初期浸润面位置最高。由模拟结果设计了5条排渗盲沟,保证了浸润面在堆积坝任何部位均未溢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管井和水平井-砂袋井两种不同模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排渗体系在同—尾坝条件下理论排渗效果,得出水平井一砂袋井排渗体系优于管井排渗体系。旨在为解决同类工程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个磷石膏渣场工程资料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渣场防渗排渗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同于常规方案之处是在磷石膏渣场下游的底部设置了排渗棱体,改善了磷石膏底部的排水条件,使磷石膏渣场的浸润线大幅下降。新方案不仅提高了磷石膏渣坝的安全性,还大幅度降低了渣场的运行费用,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为磷石膏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其他利用尾矿筑坝的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煤矿坑道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是钻探工程领域的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岩层和较稳定、较硬煤层的瓦斯抽放钻孔和地质勘探孔。简述了国内外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概况,对目前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所采用的稳定组合钻具钻进和孔底螺杆马达钻进两种主要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作了分析。结合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条件、煤层特征和定向钻孔的技术要求,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我国煤矿井下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何建华  张进军  昝军才  许超 《探矿工程》2012,39(8):36-38,53
煤矿井下水平定向钻孔在煤矿瓦斯抽采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大佛寺煤矿常规钻孔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的分析,指出了其中不足;经过对定向长钻孔钻进工艺、布孔技术进行分析以及通过大佛寺煤矿现场应用,得出定向长钻孔有利于实现工作面瓦斯区域集中抽采的结论;瓦斯抽采统计数据分析对比证明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效率要明显优于常规钻孔。  相似文献   

13.
其宗水电站属峡谷区修建的高坝水库。ZK119水平孔设计孔深350 m,位于上坝址左岸地下厂房。水平孔与垂直孔相比,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隐患大,对钻杆、设备要求更高。水平孔施工重点是水平成孔,因此,控制孔斜率是关键。以ZK119水平孔为例,从水平孔施工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和防斜措施等方面论述水平孔钻进技术,旨在为更深水平孔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肃省玛曲县格尔珂金矿尾矿坝体土石碾压部位的地质基本特征和排水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经过技术经济论证,优选了尾矿坝仰斜式排水孔施工方案。将夯管锤非开挖技术成功应用于仰斜式排水孔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解超 《探矿工程》2012,39(10):7-11
在水平井储层钻进中,地层发生突变导致钻头偏出产层的情况时有发生,运用悬空侧钻的方法在储层内侧钻,选择更加有利的井斜角继续在储层内钻进,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施工方法。红河油田长8储层岩性为砂、泥岩互层,水平井在施工过程中易钻遇泥岩夹层,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钻遇泥岩后退至砂岩井段应用了悬空侧钻技术,通过优选侧钻点、侧钻钻头和钻具组合,采用合理的造斜率及侧钻钻压,确保其继续在储层砂岩中钻进,侧钻过程中油气显示良好。采用悬空侧钻技术成功地找到了储层,提高了储量钻遇率,为实现预计产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Earthqua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leads to the liquefaction of tailings and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under seismic load. In this stud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under seis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a model test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lings dam. A model test of tailings dam failure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odel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under seismic load were established. Additionall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a seismic load were investigated. Additionall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model of the tailings reservoir was verifi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earche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in input peak acceleration, pore water pressure, earth pressure, and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s of the dam monitoring points are gradually increased. However, the acceleration amplification factor shows a declining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increasing the input peak acceleration, the saturation line and the lifting speed increases gradually. There is no obvious slip surface in the failure of the tailings dam, and the overall sliding is shown by the failure mode. The tailings reach each of the downstream sections. The mud height increases to the peak value, and then decreases gradually until stagn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values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a tailings reservoir under a seismic load, and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ontrolling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operation of tailings reservoir, reducing the risk of tailings production safety,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tailing pond accidents, protecting the property safety of the downstream residents and enterprises,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round the reservoir area and creating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为使虹吸排水技术在黄土地区边坡应用中取得更好效果,考虑黄土各向异性进行虹吸排水孔间距设计,基于Neuman理论,利用土质渗透系数差异程度考虑黄土各向异性渗流规律,引用拦截比的概念,并结合降深与影响半径的关系,推导出了一种适合各向异性土体的虹吸排水间距解析解。结果表明:虹吸排水孔间距不仅与渗透系数和降深相关,还与竖向渗透系数与水平渗透系数之比有着较大的关系。在黑方台黄土地区的实际工程案例中,0.4 m为虹吸排水孔的最优间距。数值模拟及解析计算表明,单排排水孔间距在0.4 m的情况下拦截比为49.7%,满足工程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永久船闸高精度锚索孔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野 《探矿工程》1999,(2):22-24
就水平锚索孔的偏斜,导直机理和施工工艺作了分析和论述。采用水平孔导直理论和施工工艺在长江三峡永久船闸锚索孔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