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宗、同族,使用同种文字。但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历史原因,两岸关于外国国名的翻译却有很大的差别。地名译写的不统一给两岸交流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每个地名各有读音、意义及书写形式,因而有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概括起来,基本上有1.音译;2.意译;3.音意混译;4.直接引用。总的来说,地名的汉字译写大部分采用以音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即对外  相似文献   

2.
地名要讲文化,地名文化的核心是地名的由来含义以及历史演变。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对第一次地名普查中已经考证过的村名来历,还有没有必要重新进行考释?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1,(11):62-62
北京地域文化浓厚,其特点之一就是在一些地名的命名上,表现出北京人浓厚的民俗情结。据统计,在京城地名中含有“福”、“禄”、“寿”、“喜”和“安康”、“太平”等吉祥字眼的达150多个,人们将自己的心愿用地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出来。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地方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名存实亡,但一些地名因其称谓独具民俗色彩,时常被人们提起。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等历史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地名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地名与宗教信  相似文献   

5.
彼得·雷珀博士(Dr.Peter E.Raper)是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名学家,曾任联合国第六届地名专家组主席(1992—1998)、第七届地名专家组主席(1998—2004)、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南部非洲分部主席、南非地名委员会主席、南非国家专名研究中心主任,其著作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各大高校、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均有收藏。他的地名学著作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广泛,其权威性、学术性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既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地名专家。在伟大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以哲学家的视角给地名这个多彩世界以极大的关注。通过谈地名故事拉近与谈话者的距离。毛泽东每见一新同志均以五湖四海之胸怀问:"你是哪里人"?待对方有明确答复时,他便很快地把眼前对话者与该人的原籍、故  相似文献   

7.
10月9日-10日,首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六省地名文化成果展示会在辽宁省海滨旅游城市——兴城市召开。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辽宁、云南等省区划地名战线的40多名区划地名工作者参加了会议。辽宁省地名档案资料馆副馆长徐春茂同志主持大会,中国地名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仁民同志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8.
名胜地名是地名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比例之大、名称来源之广泛,是其他类地名不可比拟的。作为人文建筑类地名,其来历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凸显地方历史、认识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大省,名胜地名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1995年元月,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原区划地名司主管地名工作的王际桐副司长,转任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从那时起作为他的继任者,我由分管勘界工作而转入兼管地名工作。 应该说,兼管地名工作,我是轻松上阵的。这种轻松源于最初的  相似文献   

10.
地名新闻     
联合国专家呼吁更准确使用地名联合国地理名称专家说,鉴于世界的快速发展变化以及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各国应该更加准确、更加一致地使用地名。为期六天的联合国地理名称专家组会议于4月7日在维也纳结束。在这次会议上,小组主席海伦·科尔福特说,地名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准确使用,而且应该保持一致性。一些与会代表强调了地名的文化价值。还有一些代表提出,应该对非洲搜集、整理、编制和完善地名的努力提供协助和国际合作,这样也有助于国际社会对非洲的人道主义需求做出反应。地名标志罗马字母拼写…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活化石。一个区域的地名,特别是这个区域内由众多地名形成的地名景观往往打上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痕迹。在地名景观中,聚落地名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糅合着独有的属地特征与情感认同,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地名文化在传播中具有很强的扩展和渗透功效,挖掘并传播地名所涵盖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有利于凝聚一定区域内人们的文化向心力,增强文化认同,传播地域文化。地名具有地理标识作用,它的变化相对缓慢,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结晶,地名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地名文化的意义在很多时候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是与特定地理实体一对应的专有名词,因此地名文化应包括两个层而,一是地名语词文化;二是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词文化属于语言文化范畴,是地名实体文化的文字图腾,  相似文献   

14.
地名,是真实记载各个历史时代人类从事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记录了民族的变迁融合、疆域政区、自然环境的变化,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地名文化,它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包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地名"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语  相似文献   

15.
刘烜 《中国地名》2012,(10):16-16
诸城是千年古县,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厚。我们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中抓住“文化”这个主线,把“地名文化”建设作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精髓和服务的延伸,在完成公共服务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大力推进地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3,(1):22-23
一、强化措施促进工作机制升级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地名文化发展。为推动地名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江西省成立了行政区划和地名学研究会,组织开展地名文化研究、地名文化知识普及宣传等工作,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江西区划地名网",开设地名文化专栏,宣传地名文化,在全省逐步形成了以地名学会为依托、地名专家组为智囊、地名工作者为骨干、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地名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开展"千年古县"申报活动,塑造城市  相似文献   

17.
沈北新区以打造文化宜居城市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措施传承地名文化,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延续地名的历史文脉,唤起全社会地名文化保护意识,让地名文化更具影响力,让地名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地名文化建设是地名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地名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做好地名文化理论研究工作是推进地名文化建设,提高地名管理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顾晓薇 《地理学报》2004,59(3):F002-F002
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台湾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于2004年4月3日至5日在沈阳东北大学召开。来自台湾海峡两岸的3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1篇。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青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东北大学王宛山副校长致欢迎词。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及其改善、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物质流核算体系及其应用、绿色GDP。中国工程院陆钟武院士、东北大学王青教授、台湾永续发展促进会陶在朴教授、台湾清华大学黄宗煌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永展教授、台湾永续生态旅游协会陈章波教授…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名文化是以地名为载体,通过地名的形成、变迁、结构、内涵等因素来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是地名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民族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发展与变化。"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这是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化会议对地名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