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洲中南部是世界上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铀资源量约占全球铀资源总量的14%,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马拉维,矿床类型以石英—卵石砾岩型、侵入型和砂岩型为主。通过对非洲中南部铀矿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别解剖了南非德里霍特恩砾岩型金(铀)矿床、纳米比亚罗辛白岗岩型铀矿床和马拉维卡耶勒克拉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上述典型矿床解剖,对非洲中南部铀矿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分析了该地区铀资源成矿潜力,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是国内企业赴非洲中南部开展铀资源勘查的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2.
纽芬兰省是加拿大铀矿重要产区之一,铀矿化发育,拉布拉多铀矿化主要分布在Makkovik成矿区中心矿带(CMB)的古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和沉积岩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强变形长英质变质火山岩型(Michelin 铀矿床)、强变形变质沉积岩型(Kitts铀矿床)、长英质火山岩型(同生)和岩浆热液型(后生);纽芬兰岛矿化主要分布于Deer Lake和Bay St.George盆地的石炭系与早古生代变沉积岩和Hermitage Flexure的变质火山岩之中,成矿潜力最重要的是赋存于砂岩和灰岩中的铀矿化,矿化类型主要有碎屑沉积岩型、火山沉积型和花岗岩型。2009年当地政府以最新的找矿技术为支撑的地质填图项目已经启动,掀起了铀矿勘查热潮,拉布拉多主要勘查方向为Madsen Lake、Sylvia Lake、Anna Lake和Dandy区域,纽芬兰岛主要勘查方向为Deer Lake、St.George Bay、Hermitage Flexure和Dome One区域。   相似文献   

3.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铀矿资源丰富。在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基础上,将其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6个二级构造单元及部分三级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其中9个构造单元具有铀成矿物质基础。砂岩型铀矿床和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在新构造期成矿,集中分布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火山岩型铀矿床在早二叠世成矿,集中分布在库拉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在中克孜勒库姆地块志留系-石炭系被动大陆边缘、库拉眀石炭纪-二叠纪火山盆地、前咸海地块、吉萨尔地块、阿姆河古近系陆表海盆地构造单元还发现了8种非常规铀矿化。研 究 乌 兹 别 克斯坦南天山砂岩型铀成矿特征对中国境内天山小型山间盆地寻找铀矿具有指导作用,火山岩型铀矿床对广泛发育火山岩的中国西北地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积极参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非常规铀矿研究,对拓宽常规铀矿认识及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南地区是我国铀矿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几十年来,中南地区查实和探明了一批铀矿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以花岗岩型和碳硅泥岩型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境内,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有关,铀矿产的产出部位与深大断裂关系密切,与花岗岩体空间分布关系密切,铀成矿时代集中于燕山晚期和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5.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
(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
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207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含矿主岩伟晶状白岗岩发生全岩矿化,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
则状;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岩体、地层和构造是铀矿化的3个重要控制因素。岩体侵位于高铀含量的龙首山群,构造上处
于古老隆起区。岩体的铀含量和铀的浸出率高,Th/U值小于3,造岩矿物黑云母的多色晕异常显著,沿断裂带发育较强的黑云母
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红化)。岩体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预示其有较强的成矿能力,ΣCe/ΣY比值低对铀成矿有利。岩石的化学
评价系数x=27,岩石化学组分十分有利于铀的成矿。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
究认为,207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广西苗儿山矿田马家铀矿区是桂东北加里东期岩体新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文章在总结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区的找矿潜力。铀含量较高的加里东期岩体为矿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等间距平行分布的NW向构造与铀成矿关系密切;NW向构造夹持形成的构造密集并且放射性伽马场成串珠式沿构造展布的区域,或者岩体接触带附近构造密集区域是成矿的有利地段,构造夹持区的F_(19)、F_(09)和放射性伽马场晕完整的F_(15)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正砂岩型铀矿,简单来说,就是形成在砂岩中的一种铀矿床。成矿作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本在地表附近分散的铀,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由地下水携带汇聚然后沉淀,逐渐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矿床。而砂岩通常具有较大的渗透率,是自然界中地下水迁移的主要通道,所以这类铀矿床也就常常形成在砂岩之中,称之为砂岩型铀矿。矿体形态通常呈板状或卷状,  相似文献   

8.
崂山期花岗岩是胶东地区广泛分布的中生代花岗岩之一,形成年龄为108~118Ma。崂山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拉张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结束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地壳深部岩浆沿NE向断裂上侵就位。该期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贫Fe、Mg、Al,贫Sr、Ba、Ti、P,并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Ga/Al比值高,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崂山期花岗岩超动侵入伟德山期花岗岩和早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常与伟德山期花岗岩伴生构成I-A型复式杂岩体。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泰克兰盆地及外围广泛发育花岗质侵入岩。对分布于克兰盆地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花岗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及年代学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克兰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提供新的依据。研究的花岗岩类有中细粒含二云正长花岗岩、中粗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白云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英云闪长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6±4.7)、(386.7±4.8)、(395.6±2.9)和(406.6±3.1)Ma,表明岩体侵位于早—中泥盆世。结合区域年代学和地质背景的研究成果认为,克兰盆地花岗岩形成时代有奥陶纪、泥盆纪和二叠纪,其中泥盆纪花岗岩的分布范围最大,泥盆纪特别是400Ma左右为克兰盆地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的高峰期,与区域上一致。克兰盆地泥盆纪花岗岩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时代大体一致,花岗岩侵位略晚于火山岩,花岗岩与火山岩的时空关系表明两者为陆缘弧构造背景下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之"湖南省自然重砂资料应用"研究课题。采用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对湖南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全省及预测工作区自然重砂矿物异常的圈定,在平滩及周边地区圈出了白钨矿—黑钨矿—铋—锡—铅—金重矿物自然重砂异常,以白钨矿异常为主,沿岩体中心向外,重矿物异常分带特征明显。白钨矿异常主要分布于苗儿山岩体接触带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高涧群黄狮洞组变质岩及浅变质砂岩,异常由蚀变花岗岩型白钨矿引起。从已掌握的资料,目前该类型钨矿在我省尚属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1.
巴什布拉克铀矿区褪色蚀变Quickbird高分图像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疆塔里盆地西北缘的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与油气还原褪色蚀变密切相关的铀矿床,但有关油气还原褪色蚀变的依据大多是地质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微观依据。本文在分析巴什布拉克铀矿化褪色蚀变岩石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开展了数据的增强处理,进一步提高了Quickbird数据对褪色蚀变岩石的分析和解译能力,并利用经过增强的Quickbird数据,对铀矿区出露的油气还原褪色蚀变岩石的空间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1)从铀矿区及周围地区的较大视野,分析了油气还原褪色蚀变岩石的总体分布特征;(2)从整个铀矿区的尺度,分析了未发生褪色蚀变的紫红色砂岩残留体的形态特点、空间展布特征等;(3)从东矿区段更大尺度,分析了处于大片未蚀变紫红色砂岩内部的灰黄色褪色蚀变砂岩的形态特点和空间展布特征。上述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为铀矿化褪色砂岩的油气还原成因提供了大尺度的宏观依据,并为外围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充分展示出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甘肃龙首山铀成矿带是中国内陆一条重要的铀成矿带。芨岭铀矿床是龙首山成矿带中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蚀变种类繁多,且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利用航空高光谱技术可以从宏观上获取芨岭铀矿床地表蚀变、构造、岩性分布信息,为芨岭矿床及周边铀多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依据。本文采用CASI/SASI/T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对甘肃龙首山地区芨岭碱交代型铀矿区及周围地表出露的热液蚀变进行了研究,识别出了碱性长石、赤铁矿、透闪石、中铝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硅化)等与碱交代热液作用演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矿物,并将蚀变矿物与构造、岩性等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长石、透闪石、中铝绢云母和石英(硅化)等蚀变矿物分别代表了芨岭及周围地区碱交代热液作用过程中早期碱交代、中期中性交代、晚期酸性交代等不同演化阶段的热液蚀变作用;芨岭铀矿区碱交代热液作用的主要通道是区域不整合面、深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带的复合体,马路沟铀矿控矿断裂的芨岭矿区段明显发育透闪石、中铝绢云母、硅化与碱交代作用相关的热液蚀变。根据芨岭铀矿床的航空高光谱遥感特征,提出了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找矿的主要预测判据。这些判据对龙首山的铀矿找矿新区预测和老矿点、异常点的新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沟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区内发育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样品中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柱状,震荡环带较发育,为岩浆成因锆石,样品的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25±1.7)Ma,代表其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地区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钛特征,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及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表明,东昆仑沟里地区花岗岩形成在晚三叠世碰撞到后碰撞造山阶段,且该岩体的形成与布青山-阿尼玛卿洋俯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波果日则地区位于西藏冈底斯带北缘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目前有关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间存在争议。在波果日则地区出露的A型花岗岩以岩株侵位于卧荣沟组一段,岩性为中—细粒黑云花岗斑岩。岩石具有富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0.61%~74.94%)、K_2O(4.96%~7.48%),贫Al_2O_3(11.90%~13.79%),较高FeO~T/MgO值(7.47~25.88),较低TiO_2(含量为0.16%~0.25%)的特征,属弱过铝质—准铝质碱性系列(A/CNK值为0.90~1.12,A/NK值为1.10~1.34)。稀土元素总含量为(179.80~370.29)×10~(-6),(La/Yb)_N值为5.36~8.70,Eu异常为0.28~0.61,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右倾的"海鸥"型,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Rb、Th、U、K、Zr、Hf明显富集,而Ba、Sr、Nb、Ta、Ti明显亏损。较高的Zr、Nb、Ce和Y含量及较高的Y/Nb、Yb/Ta和Ce/Nb值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为A_2型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显示,波果日则地区A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是下地壳拆沉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加热上覆地壳,致使上覆地壳变质泥岩发生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0.8±1.3)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推测班公湖—怒江洋盆至少在早白垩世晚期就已闭合。  相似文献   

15.
铀矿既是一种高效的燃料能源矿产,也是涉及国家安全和长期战略需要的特殊矿产资源,历来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其纳入了仅次于石油、天然气之后重点勘查的紧缺矿种行列。砂岩型铀矿是铀矿中的一种重要成矿类型,该类矿床的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高、开采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回收率高等。近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理论、水成铀矿理论和可地浸工艺条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成矿机理、成矿环境、赋存规律、开采方式的认识亦日趋成熟,我国辽宁、甘肃、新疆等地的一些矿山已开展了地浸法开采的生产实验并取得了成功。建兴沉积盆地“五一”铀矿床是我省目前已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中的一处,属小型矿床。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该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可浸性地质工艺条件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鲁西峄城凸起南西部郗山地区的稀土矿勘探工作取得了飞速进展。该区发育有较强的航空放射性异常,分别为г-22-61、г-22-62和г-22-63三个次级放射性异常,г-22-63异常对应已知的郗山稀土矿。以往工作表明,该稀土矿床具“岩体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征,即稀土矿体受控于中生代燕山期郗山杂岩体与各种类型的(构造)接触带;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110~119Ma),与鲁西地区其他稀土矿形成时代基本一致;稀土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为高浓度、中高温流体,成矿流体来源于碱性岩浆分异。放射性异常较强的地段进行稀土矿找矿工作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矿体主要产于粉砂质板岩与黑云母花岗岩的接触带。对该矿床的地层和岩浆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为(18.09~532.08)×10-6,平均为235.60×10-6,磁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最低,硅化砂岩最高;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之比为7.02~12.53,平均为9.95;Eu异常为0.22~0.72,平均为0.42,呈明显的Eu负异常;Ce异常为0.97~1.07,平均为1.02,无明显Ce异常;La与Yb质量分数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比值w(La)N/w(Yb)N为6.57~18.72,平均为10.61,曲线呈明显右倾型;La与Sm以及Gd与Yb质量分数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比值w(La)N/w(Sm)N、w(Gd)N/w(Yb)N分别为2.87~4.12和1.48~2.46,轻稀土元素分异程度强于重稀土元素;重要成矿元素Sn、Cu、Ag等浓集系数很高。对矿石矿物组合进行详细观察和矿物化学研究认为:二叠系建造是该矿床主要的矿源层,其最终富集成矿与黑云母花岗岩等中酸性侵入体有成因联系;硅化砂岩有利于圈闭成矿物质,二者接触带是有利的成矿和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18.
虹螺山—杨家杖子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的燕山台褶带,位于燕山斑岩铜钼成矿带的东端。区内花岗岩类岩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且为复式岩体;岩浆演化经历了从安山质岩浆到酸性(或超酸性)的流纹质岩浆约80Ma的历程,成岩系列为闪长岩—花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粗粒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构成的岩石组合;钼矿化的成矿系列为斑岩型—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斑岩叠加岩浆喷气交代矽卡岩型—气液充填交代脉状型。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中央地质勘查基金投资并组织实施的内蒙古中部大营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连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已经跻身世界级大矿行列。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背景 区域构造位于吉黑褶皱系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与佳木斯地块的衔接部位。牡丹江南北向深大断裂与依舒北东向深大断裂在本区南部相交汇。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下元古界兴东群,第三系富锦组。区内所见岩浆岩为早元古代混合花岗岩及晚二迭世黑云母花岗岩。笔者经对前人在笔架山地区工作的系统总结认为,该地区砂金资源较丰富,见有砂金矿床2处,矿点3处,源头均指向笔架山一带。1:20万化探扫面圈出1个甲类异常,3个乙类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