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海神国家祭祀是随着我国沿海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的。中国的国家祭祀有着悠远的历史,在其影响下的民间祭祀历史同样长久。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唐之前的海神祭祀主要是以海为神;唐之后的海神祭祀则以岳镇海渎中祀为主要形式;宋朝,国家对民间信仰开放宽容,妈祖海神因其灵验不断被封赐,最终上升为国家信仰。在我国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海神祭祀的主体和对象以及等级的变化都与当时的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涉海能力和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有人问:中国古代在什么地方祭祀土地神?那就要看谁来祭祀了.天子祭祀,就在"天子之社".什么叫天子之社?就是天下最高级别的祭祀土地神的场所,比如夏朝天子祭祀,就在夏社,商天子祭祀,就在商社,周天子祭祀,就在周社(或称岐社,因周人最初建都于岐),天子之下,诸侯各国都有自己的祭祀场所,齐有齐社,鲁有鲁社,等等.  相似文献   

3.
跳弓节,又称跳宫节和祭金竹,彝语称“召契”、“孔告”.是广西那坡白彝最隆重、最欢乐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4.
跳弓节,又称跳宫节和祭金竹,彝语称“召契”、“孔告”.是广西那坡白彝最隆重、最欢乐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5.
那一捧故土     
在这个以农耕文明为起源的古老国度.土地自古就是一个重要到几乎神圣的名词。无论世事变迁.历朝历代对土地的祭祀永远是一个盛大而庄严的典礼。从轩辕皇帝的仪式开始.到汉武帝建立后土祠,唐明皇三次祭土.直至后世明清皇室在地坛的隆重祈祷.无不显示了土地爷无上的威力。他可以带来丰收的快乐,也可以降下无尽的灾难,似乎只有”春祈秋报“的虔诚,方能带来来年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一、"苍璧礼天"的困惑 璧是用玉石制成的中心开圆孔的圆片.古代,璧体称肉,中心孔称好.<尔雅>日:"好倍肉谓之瑗,肉倍好谓之璧,好肉若一谓之环."最小的璧直径仅几厘米,最大的璧直径达80厘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可见,璧是古代最重要的礼器.  相似文献   

8.
没有哪个节日需要这么长久的等待,一等就是7年,一等就是13年。——这就是广西融水县、三江县苗族的拉鼓节。拉鼓节的主题就是祭祀。祭祀的仪式就是打鼓、拉鼓。鼓分大小,大鼓长约一丈三,小鼓长约七尺;拉大鼓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小鼓节每7年举行一次。一个节日在时间上间距这么长,少有。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节日就显得特别隆重。  相似文献   

9.
没有哪个节日需要这么长久的等待,一等就是7年,一等就是13年. --这就是广西融水县、三江县苗族的手拉鼓节.拉鼓节的主题就是祭祀.祭祀的仪式就是打鼓、拉鼓.鼓分大小,大鼓长约一丈三,小鼓长约七尺;拉大鼓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小鼓节每7年举行一次.一个节日在时间上间距这么长,少有.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节日就显得特别隆重.  相似文献   

10.
<正>她从事地籍工作25年,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先后参与两次土地调查工作,有着汝州市"活地图"之称。她带着病痛,忘我工作,用纤弱的身躯,扛起汝州市二次土地调查的大旗,用慧心、爱心和执着,用步履蹒跚的双脚,丈量出汝州大地的纵横经纬。她把自己融入二次土地调查,用踏踏实实的脚印,自觉弘扬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攻坚克难、团结协作"的"二调"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有"惜墨如金"一说,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另外,古代君主都祭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6月25日,全国第20个土地日到来之际,借用上述这两个历史典故,结合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  相似文献   

12.
叶檀 《国土资源》2012,(2):18-19
2月1号,正式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从2004年到2012年,9年"一号文件"持续关注,说明农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农业不兴,则中国经济不兴;农业不市场化,则中国经济不可能市场化;围绕农业的利益不厘清,则农民无法真正摆脱小农身份。在九年的时间里,值得记入史册的是取消农业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  相似文献   

13.
正《山海经》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反映了先民们对地球面貌及万物生长最初的认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地球46亿年的起源以及经历的漫长气候过程已经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然而,  相似文献   

14.
<正>壮族人无论走到哪里,在一个约定俗成的日子,一定会以各种方式祭祀自己的祖先。祖先血脉除了流传给我们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有亲情的温暖。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三月三"期间的重要活动是万人公祭骆越始祖大典,除此之外还有中国—东盟跨境贝侬大联欢等文体活动。"贝侬"在骆越民族后裔的壮民族语言中是"兄弟姐妹"或者"亲友"的意思。大联欢时,来自宁明县和周边县市、还有越南等东盟国家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南乐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自2006年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以来,阅读《资源导刊》(那时,她叫《河南国土资源》)已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平日里,我非常重视阅读《资源导刊》,更加注重学习杂志中"卷首寄语"、"时事政策"、"特别报道"、"经验交流"、"法律天地"等栏目。当我在工作中遇到  相似文献   

16.
正神话,一个民族对自然、对世界、对自身最原始、最朴素的理解和想象。天化万象、地生万物,在远古先人的认知中,再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力量,天地有灵的观念自然应运而生。在古语中,"神祇"一词便分别指天神和地神。"天神曰灵,地神曰祇","祇,地祇也"。从封土为社的天然祭坛,到举国公祭的皇天后土,再到遍布城乡的土地公庙,记录着古老农耕民族对黄土地的原始记忆。  相似文献   

17.
正讲古佬谈天说地,以古论今可以说,牛耕和铁器极大地促进了国土资源利用的精细化,扩大了生产规模,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战国土地资源利用进步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是:"牛耕"和"铁犁"。牛在最初的历史记忆中,其实并不是天然就和耕作联系在一块的。虽然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养牛,但那时候养牛和养猪一样,是为了杀掉祭祀和吃肉的。平时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中秋节的历来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团圆的文化习俗。民俗学家则认为,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时,对月亮的朝拜仪式开始岁时化,“中春昼迎暑,中秋夜迎寒”。在汉代以前,秋夕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到唐宋时,中秋节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中秋节吃月饼的记载,在北宋前的典籍中很难…  相似文献   

19.
<正>林草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而草原则有"地球皮肤"之称,与森林、河流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屏障。不同国家发展阶段、社会制度、林草资源类型各异,相应的林草资源管理体制也大不一样。但是,从维护地球生  相似文献   

20.
有一副对联:“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为什么小老鼠被称“老”呢?有人说这里的“老”是词缀,本身没有意义。但如果把它当成实词,是否也挺恰当?十二生肖鼠为首,虎蛇牛马跟后头,这事便够说道的。小老鼠凭啥排第一?详说这事,搬个小马扎怕够听半天的。简单说,有“鼠咬天开说”。相传当初是老鼠将混沌一团的天地咬开,使宇宙成型。类似神话在少数民族中也有记述。老鼠开天辟地,是否功劳够大、资格够老,当排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