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区域环境"、"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区域文化生成的基本前提,从文化生成的起点出发研究区域文化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研究,就是对雷州文化的创造主体雷州历代族群的研究、雷州文化生成环境的研究、雷州族群与环境互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的雷州文化,是在雷州这一特定环境中生成的,可以分为雷州得名之前和雷州得名之后两个时期。在这两大时段雷州文化研究中,人的研究是基础,即对雷州族群、雷州民系、雷州人个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雷州文化缺乏对外展示传播平台的困境,将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多维图像展示、虚拟漫游等技术相结合,采用技术集成理念,详细设计平台架构、功能模块,构建雷州文化空间数据库、知识库,并运用三维图像处理、场景建模、360度全景漫游等技术对重点文物进行虚拟化展示,实现基于Web的雷州文化数字化展示传播平台,重点阐述全景漫游、基于文本和内容的图像检索、数据库快速访问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雷州方言和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趋同性,二者共同拥有诸多为其他方言所无,或在其他方言中很不常见的语言现象。古文献中所记自唐宋至明代雷州半岛的"闽语",其来源以莆田话为主,而莆田话是宋代以后从古代闽南方言分化出来的。因此,雷州方言和闽南方言有着共同的源头,即古闽南话。如果将方言的生成视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雷州方言和闽南方言明显具有同出一源的地域文化特征: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来源,即古代闽南文化;二者在语言要素上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正是雷州文化对古代闽南文化在语言方面的习惯性继承。  相似文献   

5.
雷州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比较,双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基本相同;雷州话多了一个双唇音,一个喉头音;普通话多了一个唇齿音;普通话有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三组声母,而雷州话只有一组类似普通话舌尖前音的声母(有专家认为是舌叶音),这是雷州话声母系统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差异,也是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障碍。雷州话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相比较,在调类及调值上相差极大。但重要的还是雷州话有入声,普通话则没有。通过比较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声调方面的异同,发现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从而对症下药,发挥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纠正“雷式普通话”这样的语音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雷州半岛民系结构变迁史与我国悠久而顽强的民歌传统等众多因素作用下,闽南民歌获得落地三雷的历史机遇,并随着雷话的生成及扩张进而本土化生成富有本土气息的雷歌,获得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可,成为雷州文化重要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7.
雷州话声母系统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相比较,双唇音、舌尖中音、舌根音基本相同;雷州话多了一个双唇音,一个喉头音;普通话多了一个唇齿音;普通话有舌尖前音、舌尖后膏、舌面音三组声母,而雷州话只有一组类似普通话舌尖前音的声母(有专家认为是舌叶音),这是雷州话声母系统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差异,也是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障碍。雷州话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相比较,在调类及调值上相差极大。但重要的还是雷州话有人声,普通话则没有。通过比较研究雷州话与普通话声母声调方面的异同,发现雷州人学习普通话的难点,从而对症下药,发挥正迁移、克服负迁移,纠正“雷式普通话”这样的语音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雷州雷神崇拜本属自然宗教,但唐宋以后其道教色彩日见浓厚.雷州雷神崇拜还蕴涵着道家的崇尚自然的精神,与道家的本原意识和生命关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数字福建”及“数字闽东南”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数字福建”建设发展状况及实施目标和任务,结合闽东南地区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问题,提出闽东南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建设“数字闽东南”就是要实现闽东南区域网络平台集成、应用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集成的电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0.
忠贞刚烈的南宋名相赵鼎,两度拜相两度被贬,却矢志不渝。赵鼎59岁时贬往吉阳路经雷州,"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敬仰他的气节学术和人品胸襟,把他请进"十贤祠"以纪念以瞻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