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来自国民经济建设巨大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主要为2006-2008年间)我国在地貌与第四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河口与海岸地貌和第四纪环境演变方面的进展.同时,还指出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推动学科发展的若干建议:(1)加强地貌学基本理论研究;(2)加强应用地貌研究,更好地为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服务;(3)加强地貌学的实验研究;(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黄山剖面孢粉组合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省哈尔滨东北郊的黄山(又名荒山),由于盛产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引起第四纪工作者的普遍注意,成为我国东北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但是,对黄山第四纪地层划分、时代、成因及其沉积环境的认识,至今尚未统一,1974年曾与有关单位协作,对哈尔滨黄山和肇源三站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考察和初步总结。本文是在此基础上,对1978年于该剖面下部进行加密取样和补充分析,并结合植物残体分析和C~(14)年龄测定结果的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地质学在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是由于第四纪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随着生产、科研的需要迅速扩展、加深而取得的。深海钻探不仅推动了海洋第四纪的研究,而且对大陆第四纪研究也发生了巨大影响。古地磁、放射性碳、氧同位素、钾氩法、铀系测年、微体化石等方法的应用和不断完善,也推动了第四纪地质学的迅速发展,在传统的地层、气候、新构造运动、古生物等方面;在环境的研究,海面的升降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新建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开始了地貌与第四纪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标志着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建立。65年来,在新构造活动与构造地貌、气候地貌与沉积、流水地貌与沉积、沉积相与比较沉积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层与年代学、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迁、海洋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演变、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些领域发挥了创新与引领作用,解决了一系列国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理学多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北大地貌第四纪学科发展与科学研究将以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加强地貌学与自然地理学各分支以及地球科学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深化不同宏观时空尺度演化与现代过程关联的研究、以及影响地貌演化的地球系统各要素及相互作用研究,系统展开气候变化、环境演变与地貌过程的模拟研究,加强地貌第四纪理论研究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推动中国地貌第四纪科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9月25-26日,在严格执行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1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殷鸿福院士、陈发虎院士、崔鹏院士、夏军院士、王焰新院士等30余位我国地貌与第四纪领域著名专家受邀出席指导会议,来自全国50余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师生参会交流.  相似文献   

6.
吴立  李枫  朱诚 《地理学报》2011,66(11):1582-1583
为促进海峡两岸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科研的进一步互动与交流,由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高雄市台湾地理学会和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2011年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研讨会"于2011年9月16日至17日在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峡两岸地形与第四纪环境教育与普及。1会议概况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大陆方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1987年12月7日至12日,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1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70余篇,摘要283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地貌和第四纪的各个领域,共包括18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的希望     
我们万分欣喜地接到我国第四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教授的赐函和惠稿。我刊自 1999年第 4期起开辟“争鸣园地” ,并以“‘冰臼’与‘壶穴’之争”为题刊登了系列论文 ,在 2 0 0 1年第 3期刊登了“笔谈”文章。刘东生院士看后 ,在百忙中写下了对科技期刊的期望和对地学基础课程设置及治学方法的宝贵意见 ,读之获益匪浅。刘东生院士是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 (第 13届 )和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 (2 0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末 )。他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全球变化、环境地质等领域的研究 ,治学严谨 ,1999年 82岁高龄仍亲赴南沙群岛33天指导博士生开展研究工作 ,实践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古训  相似文献   

9.
华北北部玄武岩风化晕厚度测年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华北北部玄武岩风化作用速度随时间减小在矿物学和化学方面的可能原因。根据6个热释光和2个~(14)C年龄测定值校正的风化晕厚度生长曲线拟合于下列公式:T=16396D~(2.06)利用风化晕厚度对本区一些河流阶地、冲积扇、倒石堆以及断层崖进行了测年尝试。岩石风化晕厚度是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面年龄的最佳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天山的第四纪冰川,人们所作的研究都是肯定的;但其结论不尽相同,尤其是对于冰期的划分,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曾在我国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巴尔库山和博格达山)作过广泛考察,近年来又有机会再次到博格达峰南北坡工作,获得一些新资料,加深了对我国天山第四纪冰川的认识。应当指出,我国天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具有多期性。现就博格达峰南北坡第四纪冰川遗迹及其相关沉积,并借鉴南北麓一些第四纪钻孔资料,对这一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季冰 《地理研究》1993,12(4):38-38
由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周秉根、王长荣副教授主持的“黄山第四纪季风型冰缘环境研究”课题,得到英国“地球观察”(Earthwatch)1993年的资助。1993年6月4日—8月20日,地球观察选派了16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和瑞士的志愿参加者,分四批来黄山,协同安徽师范大学四位地理工作者,对黄山第四纪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高原的第四纪古风成沙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第四纪古风成沙,是指现代风成沙出现以前的第四纪期间由风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国外对第四纪古风成沙或古沙丘(又称化石沙丘)已有较多研究,国内不少地方亦屡有发现,但系统研究尚少。  相似文献   

13.
电子自旋共振法年龄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自旋共振(ESR)法适用于第四纪样品的年龄测定.本文报道近2年来作者等对鹿角、丽蚌、石筍、黄土、珊瑚和贝壳样品的年龄测定,其结果与地层、TL和14C年龄相符.预示ESR法将会成为第四纪年代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和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冰期(阶)与间冰期(阶)旋回的不断细化,第四纪冰期系列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对比之间所反映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通过中国第四纪冰期与MIS阶段对比,结合分析气候旋回与构造运动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①冰期(阶)或者间冰期(阶)发生的时段应尽可能对应于MIS的偶数或奇数阶段,有助于MIS框架下新的冰期(阶)的发现;②中更新世以来,中国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可能受控于100 ka轨道偏心率变化的气候大背景,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的冰川规模总体上与全球冰量变化一致。然而,末次冰期早、中期的冰川规模却与MIS所记录的全球冰量变化不尽一致,强烈显示气候与构造环境对冰川作用的影响;③目前在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方案中,存在着冰期系列由时间和地点双重命名的现象,建议用大理冰期、古乡冰期分别代替末次冰期和倒数第二次冰期。  相似文献   

15.
前言第四纪是地球地质历史发展时期中最年青的时代。第四纪地层的正确划分,对研究第四纪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地貌,新地质构造活动的变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南天山阿克苏地区工农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第四纪沉积矿藏的勘查……等各项建设事业,都需要有关第四纪地层方面的资料佐证。  相似文献   

16.
天津区级政区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卫建城,至今恰好600年。从时间上看,天津与国内那些有一二千年历史的古城相比较,其历史并不长。从行政建制上看,近代以前天津的等级并不高,寨、镇都是军事据点,卫也是军事型的建制,在行政上也只相当于县一级的建制,直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才有了府的建制。然而到了近代,天津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860年天津被辟为商埠以后,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天津便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李平日 《热带地理》2006,26(4):F0003-F0003
庆祝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2006年10月9~11日在南京隆重举行。适逢中国第四纪界的领军人物———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90华诞,到会者特别踊跃,有近20位院士和超过400位第四纪界学者参加这次  相似文献   

18.
李吉均 《地理学报》2012,67(1):132-133
施雅风为主编,赵井东、王杰为副主编的《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已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11 年6 月在上海出版发行。全书共计213 页(两页附图),约30 万余字。这是我国地理学界一代宗师生前与两位年轻学者合作,为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贡献出的一部新的专著。2008 年施雅风先生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时获奖人还有:崔之久、李吉均、郑本兴、周尚哲) 后,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展现近几年我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新进展的著作。真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充分表现了他笔耕不止的精神。专著自2009 年6 月开始分工撰写,2010 年5 月在南京集中汇总,直至11 月才最后完稿,此时施先生身体已经相当虚弱,但他还是在病房里亲自审定了整部书稿。最难能可贵的是施先生负责撰写的章节是他一笔一划在电脑上写出来的,施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也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9.
冰川与冻土     
冰川P534.632005043113西藏阿伊拉日居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及其ESR年龄测定=QuaternaryglacialdepositsandtheirESRdatingre sultsonthesouthslopesoftheAyilarijuMountains,TibetAu tonomousRegion/朱大岗,孟宪刚…∥冰川冻土.—2005,27(2).—194~198在西藏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北两麓及切割山脉的各沟谷中,分布着4套第四纪冰川与冰水沉积物,其冰川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结果分别为1161~730kaBP、319~336kaBP、211kaBP和105~15kaBP.测年结果表明,在札达盆地北缘阿伊拉日居山南麓所发生的4次冰川作用,其形成…  相似文献   

20.
读了李吉均同志主要针对拙文(傅逸贤,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初步分析,中国科学,B辑,1982,11)而写的“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问题”(李吉均,地理学报,38(4),1983,以下简称李文)。看来,这不仅关系到拙文,而且很可能还涉及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