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华北地台东南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东南部,即晋、冀、鲁、豫、苏、皖六省边区,石炭纪地层广泛分布,并蕴藏着丰富的煤和铝土矿等沉积矿产。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对本区地质矿产方面的野外工作及室内综合研究,探讨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和煤、铝等矿产的分布规律。一、本溪期的岩相古地理中石炭统本溪组,底部以“山西式铁矿”、“G层铝土矿”或铁铝质泥直接覆盖在奥陶系或寒武系剥蚀面之上;顶部泉旺头灰岩或相当的徐家庄灰岩、畔沟灰岩与上覆太原组分界上部灰岩产小纺锤(蜓)等上带化石(FusulineUa-Beedeina),下部灰岩产原小纺锤(蜓)下带化石(Profusulinellu)。 (一)地层概况本溪期地层厚度较小,一般几十米至几米。东部临沂一带厚度最大,60—80m,局部达  相似文献   

2.
[摘 要]河南省是我国第二产铝大省,而铝土矿所在地层层位石炭系本溪组划分长期以来争议不定。本文通过对河南本溪组地层层位的岩性组合、动植物化石组合及其孢粉组合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 豫北鹤壁本溪组是一个跨滑石板阶和达拉阶的岩石地层单位;(2)河南省焦作本溪组上界应与达拉阶上界大致接近;(3) 豫西地区本溪组应属于跨滑石板阶、达拉阶及马平阶三个不同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4) 嵩箕北区本溪组生物群属晚石炭世之产物;(5) 嵩箕中区本溪组生物群更比嵩箕北区的年代晚。综上所述,河南铝土矿所在地层-本溪组含铝岩系为一“ 穿时冶性清楚且典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如果以目前石炭世的划分方法,河南省本溪组既有晚石炭世早期,亦有晚石炭世中期,是一个同相异期的岩石地层组合。  相似文献   

3.
陈培权 《广东地质》1995,10(1):42-48
广东二叠纪沉积是在石炭纪海盆的基础上发展的,海侵期形成碳酸盐岩或硅质岩序列,海退期形成含煤碎屑岩或红色碎屑岩,连阳小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含煤碎屑岩,韶关和兴海小区为碳酸盐岩、硅质页岩,含煤碎屑岩(局部夹灰岩)和灰岩(或含铁锰质硅质岩)的地层序列广花-阳春小区,除底部分为碳酸盐岩外,往上以红色碎屑岩为主,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全省二叠系划分为梁山组,栖霞组和格顶组等13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4.
赣北上二叠统多重地层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兆松 《江西地质》2000,14(4):241-250
在开展赣西1∶5万区调中,对上石炭统至下侏罗统开展了岩石地层、层序地层、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年代地层及旋回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研究,本文即是部分成果的总结。依据岩石特征,将赣北上二叠统分为6个岩石地层区,并创竹亭组代表其深水相沉积。依据七宝山、枣木两剖面资料,进行了生物地层、生态地层及年代地层划分,提出长兴阶顶界位于青龙组底部、底界位于长兴组下部的结论,并对吴家坪阶底界的优选点进行了探讨。通过生态地层  相似文献   

5.
西藏羌塘北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上、下两部分之间为断层接触。根据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资料,其上部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与下部产竹蜓类动物化石的海相沉积,二者为连续沉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岩石地层学分析,将原热觉茶卡组拆分为两个组,保留下部含有竹蜓类等化石海相沉积为主的热觉茶卡组,将上部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一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黑土沟组,代号P3h。  相似文献   

6.
滇西奥陶系潞西组顶部发现丰富的以Hirnantia magna为代表的"赫南特贝动物群",可作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的划分标志。Hirnantia-Kinnella组合标志着冰川作用处于高潮期,海退显著,而仁和桥组笔石页岩相则是冰川消融、海平面快速上升后海侵作用所致,这一转换面上下岩性野外易识别,可近似代表滇西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野外填图划分界面。仁和桥组底部含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Neodiplograptus shanchongensis等化石,其时代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潞西地层小区与施甸地层小区的志留系研究对比表明,它们的沉积相特征差异明显,前者以碎屑岩为主,而后者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各占约1/2且岩石地层较连续,化石丰富。综上所述,滇西地区志留系的地层划分对比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7.
广东奥陶纪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颐 《广东地质》1995,10(1):17-22
广东奥陶纪沉积分为两种类型,类复理石含笔石页岩沉积(出露于桂湘赣分区及东江分区)和产三叶虫,腕足类的浅海壳相砂页岩沉积(出露于云开分区)。前者整合于八村群之上,以硅质岩、灰岩为标志,自下而上划分新厂组,虎山组,下黄坑组,长坑水组,半坑组,古亭组与黄竹洞组等7个岩石地层单位,后者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八村群之上,以砾岩,含砾砂岩及灰岩为标志,自下而上划分为罗洪组,罗东组,东冲组与兰瓮组等4个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杨晨  廖友运  张少鹏  刘欢  贺小元  许将 《地质论评》2019,65(Z1):103-104
正喀喇昆仑地区冬瓜山群主要分布于哈巴克达坂—天神达坂—冬瓜山—泉水沟一带,新疆地质局第一区调队四分队张志德(1984)在冬瓜山地区创名该地层,并定义该地层为一套上与那克十七江干将群连续过渡,下部不整合覆于甜水海岩群之上,主要由浅海相碳酸盐及少量碎屑岩组成,含三叶虫、角石等化石的地层。根据其中的三叶虫化石将地层时代限定在早-中奥陶世(张太荣,199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1999)采纳了这个观  相似文献   

9.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系地层组的建立不是根据岩性特征,而是根据地层中的化石组合和多重地层划分的原则。笔者认为,申扎组应被废弃,德悟卡下组底界应作修订,并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简要的时代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桐庐沈村剖面船山组,主体为深灰色泥晶灰岩,厚138.77m,与下伏地层黄龙组、上覆地层梁山组均呈整合接触,是一个跨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在该组中划分出5个化石带:下部为①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s牙形刺带和②Triticites subcrassulus(ting)带,归属逍遥阶;中部为③spho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ting)带,归属紫松阶;上部为④EoparcoCusulina pseudosimplex(ting)带和⑤Sweetognathus paraguizhouensis牙形刺带,归属隆林阶。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位于Triticites subcrassulus带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之间,即沈村剖面第15层与16层之间。船山组可划分出3个正层序(Os)和7个四级层序(Ss),主要成岩环境为潮坪相、台地相和台地边缘相3种类型。对船山组中-上部高频旋回研究显示,每个米级旋回层时限约0.3Ma,主要受地球偏心率长周期400ka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露头、钻井岩心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蹬槽剖面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共识别出8个三级层序界面,把本研究区域晚古生代地层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S1大致相当于本溪组;S2大致相当于太原组;S3大致相当于山西组;S4和S5分别对应下石盒子组的上下部分;S6对应上石盒子组;S7对应石千峰组。在这些层序中,低位体系域往往以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砂砾岩、或残积相风化壳、或滨湖相中细砂岩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多障壁岛-潟湖相泥岩和粉砂岩、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层以及浅湖相细砂岩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前三角洲相泥岩及富泥质的浅湖相沉积序列。层序S1~层序S2物源不丰富,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海侵初期或海退时期;层序S3~层序S6物源相对丰富,聚煤作用主要出现在最大海泛附近。  相似文献   

12.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的本溪组、太原组与山西太原的岩性相似,唯厚度较小;禹州的石盒子组与太原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大,而且太原的煤层厚、层位低,禹州的煤层薄、层位高。由本溪组至山西组呈向南穿时,石盒子组为向北穿时,显示海水先向南侵后又向北回泛的变化趋势。沉积环境由下而上由陆表海经三角洲向大陆体系演化,并向南迁移,反映了该区总体上北部是陆地,南部是海洋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河南伊川石佛寺铝土矿是近年在豫西地区龙门-巩义铝土矿成矿带新发现的中型铝土矿床之一.矿床含矿岩系为上石炭统本溪组中下部,铝土矿呈层状产于寒武系崮山组碳酸盐岩古风化剥蚀面,与上覆太原组整合接触.矿床赋存的本溪组从下而上分别由含铁黏土岩和铝土矿层组成.铝土矿体直接顶板为一1煤,厚约0.80~1.60 m;直接底板为高铁铝质...  相似文献   

14.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1,85(4):533-54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灰岩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灰岩能否生烃及生烃潜力有多大,目前研究较少.通过岩石热解、总有机碳测定、干酪根碳同位素及有机显微组分的测定实验,同时结合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综合评价了灰岩烃源岩,并分析了其生排烃特征.结果显示:从有机质丰度角度,本溪组为差的烃源岩,山西组为差-一般的烃源岩、太原组为一般-好的烃源岩;从有机质类型角度,本溪组为Ⅲ型,山西组以Ⅲ型为主同时混有少量Ⅱ2型,太原组为Ⅱ2-Ⅲ型;从有机质成熟度角度,本溪组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太原组及山西组均处于高成熟阶段.根据排烃门限理论,认为Ro为1.6%时,天然气大量生成.考虑到灰岩烃源岩的特殊性、成熟度及其排烃特征,综合认为太原组灰岩可以成为天然气的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山东黄河北煤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河北煤田的沉积特征,查清研究区内太原组地层的岩性类型、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的特征和沉积演化,本文根据野外露头的观察和室内岩心的描述、薄片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岩石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的太原组地层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二叠系的含煤地层太原组沉积物中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及煤岩均较发育,常见的含铁矿物主要是褐铁矿、黄铁矿、菱铁矿等;主要层理构造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韵律层理等,生物扰动构造非常发育;主要的生物化石发育于台地相灰岩中,包括蜓类、牙形石等个体较大化石;主要发育植物化石有轮叶、科达木、宽带羊齿等;太原组沉积环境比较动荡,为河流相或者浅海相环境,其陆表海盆地层序及内部单元的典型界面有最大海泛面、区域性海退界面和最大海退面,并依据其不同界面,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分析;研究区内晚石炭世的太原组地层为陆表海沉积序列,其沉积环境演化主要是由海陆交互相沉积向陆相沉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孔岩心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对陕西省渭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分析。以奥陶系顶部区域不整合面、太原组最大海泛面的K2灰岩"1分层"的顶面、山西组底部的"北岔沟砂岩"(K4)底面和下石盒子组底部"骆驼脖子砂岩"(K中)底面等界面为层序界限将研究区内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在层序格架内,对煤层的聚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北煤田主要可采煤层3号、10号、11号煤层主要形成于海侵体系域中晚期,4号、5号煤层形成于高位体系域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19.
南堡凹陷南堡2号构造带主要含油层段为古近系东营组东一段砂岩及奥陶系灰岩。对典型井老堡南1井原油与烃源岩的多项有机化学指标分析表明: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为陆相浅湖弱还原环境;东一段与东二段烃源岩表现出未成熟的特征;东三段与沙河街组烃源岩表现出成熟的特征,其生烃深度门限在3100m左右,主力生烃门限为3700m以下的沙河街组。通过油、岩饱和烃色谱-质谱参数综合对比,东营组一段的原油主要来自沙河街组一段的烃源岩,为"下生上储"油气藏;而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沙三段的烃源岩,为"新生古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以碳同位素值的波动变化与沉积环境、海平面升降及地层界面突变等地质事件相对应为理论依据,开展碳同位素地层研究,建立了各组值域划分标准,解决碳酸盐岩地层缺乏标准生物化石情况下,地层归属难确定的问题。指出奥陶系自下而上碳同位素曲线呈现稳定-上升-正漂移的过程。其中,下统蓬莱坝组—鹰山组δ~(13)C值范围为(-4.2~-0.2)×10~(-3),始终为负值;中统一间房组δ~(13)C值范围为(-0.4~0.6)×10~(-3),以分布在零值附近为特征;上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δ~(13)C值范围(0.7~3.1)×10~(-3),均为正值。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巴楚典型露头剖面与麦盖提斜坡井下奥陶系碳同位素地层与岩石地层对比研究,提出麦盖提斜坡中部及东部断洼区发育上奥陶统,除东部断裂带外,普遍残存下奥陶统顶部泥晶灰岩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