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IS数据质量是GIS数据更新、信息查询与分析的基础;增量更新是当前空间数据库更新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增量信息的数据质量检查是增量更新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基于增量信息的线状数据局部质量检查的内容、局部数据的确定及拓扑质量检查规则;对线状矢量数据局部拓扑质量检查进行设计,并在原型系统增量采编系统中采用Visual C#实现了线状矢量数据的局部拓扑质量检查功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增量信息的局部质量检查相对于传统全局质量检查的高效性,对目前人工检查或半自动化低效率的检测方法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地理国情普查矢量数据内业质量检查的实际工作,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质量元素及质量检查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着重阐述了地理国情普查矢量数据内业质量检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球面线要素的多分辨率实时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球面3维数据可视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视点相关的球面矢量数据LOD简化方法,基本原理是:以视点为基础在屏幕空间获取投影误差,反投影到模型空间得到动态简化阈值,并结合Douglas-Peucker算法,对矢量数据进行多分辨率实时简化表达.最后,开发实验系统并对相关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球面图形可视化效果下,数据量减少了约4~5倍,有效地提高了图形渲染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WebGIS中大规模矢量数据的网络传输问题,提出采用流式传输方式分批次向客户端传输所需数据,从而达到矢量数据在线实时应用的目的。通过研究流式传输机制,建立了适应于矢量数据流式传输的服务框架;按照流式传输的要求,对矢量数据进行分块组织,保证每个批次的要素作为独立的单元传输并在客户端处理;在传输过程中,实时传输协议实现了矢量数据流式传输机制,并参照流媒体文件“边传边播”的模式,设计了矢量数据的封包和解包算法。该方法实现了矢量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达到了多次往复传输的目标,且能通过差错控制和压缩加密等手段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和安全。实验证明,矢量数据的流式传输能降低约一半的数据传输量,有效地提高了传输效率,降低了系统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林业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量的林业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提取隐含的信息是"数字林业"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是处理和分析海量空间数据的有力工具,利用它们可以有效地剖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信息与知识,为我林业规划与决策提供服务。本文将空间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集成两者的优势,阐述了可视化技术在空间数据挖掘研究中的意义。并讨论了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模式和可视化与空间数据挖掘的整合。针对林业资源数据的特点,提出在可视化表达空间数据的基础上对林业数据的多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初步实现了林业数据可视化挖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以前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国土、住建、林地、海洋等不动产管理数据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确权登记,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颁布,存量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已成为我国进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保证。数据来源多个部门,数据格式多样,空间定位精度不统一,“碎片化”现象严重。现有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规则集与程序代码相绑定,具有不透明性。本文就此问题开展深入性探讨,对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工作中的技术服务和质量提出了约束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图的质量是整个海事基础信息的核心和灵魂.目前,虽然纸质海图生产与更新已基本实现数字化,但纸质海图的质量检查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保证检查出所有可能的错误,难以保障纸质海图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库的纸质海图质量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充分顾及了纸质海图的数字化生产工艺,实现了数字条件下纸质海图生产与更新中高效的质量检测.根据该方法开发的海图质量检测原型系统,在天津海事局得到了初步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中,通过项目组织实施,实行项目负责制,成立质量监督、检查组,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在各阶段所采取的各种质量监控措施,即三级质量检查及各种质量检查方法。从数据源的质量检查,图形数字化、属性卡片填写,到成果图的各图层数据各阶段的质量检查严格把关,保证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形地质图是搭建地质数据库的源数据,其成图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库效率。本文针对地形地质图编绘过程中常出现的要素自重叠、自相交以及多边形不封闭等问题,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VLISP控制台,结合图形中几何要素属性特征、实体空间关系特征以及数学基础理论,编写了图形质量检查lsp应用程序,实现了在AutoCAD环境下对成图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传统人工方式相比较,该方法降低了检查的难度和繁琐度,减少了编绘过程的累积误差,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10.
空间数据质量检查是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是数据的生命线。然而,目前的空间数据质量检查主要针对拓扑关系、属性一致性以及数据间的相关性进行检查,往往忽视矢量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深度学习和高分遥感影像支持的矢量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检查方法,选用深度学习经典模型Inception_v3进行迁移学习,对分割后的影像进行自动场景分类,以高分遥感影像块的场景分类结果作为参照依据,对场景分类结果与矢量图斑原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自动查找出类别信息不符的分割单元,从而提取出可疑图斑,实现矢量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自动检查,并在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和大吴镇的矢量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检查中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研究区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检查中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分别高达0.925和0.817,可为矢量图斑地类解译真实性检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质检规则、质检模板、质检方案和质检任务的四要素质检模型(RSTT),重点讨论了RSTT模型体系结构和拓扑规则等核心问题。以及基于RSTT和四层体系结构模型,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划分、质检流程和海量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等关键问题,并以空间数据质检方案的灵活定制、数据批量自动检查和质检规则零编码扩展等为目标,开发了空间数据质检系统(LR_Checker)。采用近40G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测试表明,采用LR_Checker可大大降低数据检查的工作量,并可有效控制数据质量,同时也证明了RSTT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以文本方式处理元数据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图形化的元数据质量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空间化技术的基本思想,建立文字性描述元数据与空间图形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这些数据引入到GIS软件系统的可视化环境中,采用GIS空间查询与分析技术进行元数据的检查,主要由数据规范化、空间映射、可视化、元数据自动与交互可视化检查、元数据修正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观测数据解码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指标的基础上编制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GPS观测数据进行解码与多路径效应、周跳等质量指标的分析计算,并对质量指标进行直观、实时的图形显示。介绍所写软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并与TEQC软件进行比较,证明了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国家1:5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正射影像数据库是1:50 000数据库更新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正射影像数据各项指标符合项目设计要求,保证入库数据的质量,并为今后进一步更新提供依据,设计正射影像数据检查库,并在1:50 000 DOM更新工程中实施和应用,实现了正射影像数据入库检查的程序化处理和自动质量评判。  相似文献   

15.
????TEQC????????GPS????????????????????????????????????м????????????????MP1??MP2??CSR?????????????????IGS??????????????????飬?ó???1????????????????????????з??????仯,???????????仯?????,??????????????????????????????????????Χ?????????????Χ?????????£?2?????????????????????????????????????????????????????????????и???????????????3??“????”?????30????????90%????IGS????????????????????????????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元数据和质量规则的土地数据检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运转的基础,实施数据检查以产生符合系统需要的数据,是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的土地信息系统工程中,数据检查过程不规范,且无法重用。本文探讨了一种通用的土地数据检查方法,在分析通常的土地数据错误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元数据库和质量规则实施数据检查的方法。在吉林地籍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建设中得到验证,为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TEQC数据质量模块相关算法进行分析,实现了支持RINEX2、3 格式的BDS/GPS卫星数据质量分析软件DataQC的开发,其主要参数包括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指数、信噪比和周跳等,并增加卫星分布状况以及电离层、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估计功能。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软件计算指标与TEQC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电离层估计方面,与全球电离层格网(global ionosphere maps, GIM)插值计算结果的RMS在3 TECu之内,并可用于接收机硬件延迟偏差稳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学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现代人口调查数据、人口预测数据和历史人口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必须关注人口数据本身蕴含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就属性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指标含义的差异、统计口径的差异、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问题;就空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单元界线的模糊与争议、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研究区与人口统计单元不一致问题;就时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数据的统计时点。在使用人口数据,特别是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人口数据时,应该根据人口本来的属性对不同统计口径和不同统计方法的人口数据进行重新归类和统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人口数据的再统计,或开展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根据人口数据准确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或采用相应的人口预测方法加以推断和预测,从而实现人口数据的整合,以增强人口数据的时空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地学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现代人口调查数据、人口预测数据和历史人口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必须关注人口数据本身蕴含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就属性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指标含义的差异、统计口径的差异、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问题;就空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单元界线的模糊与争议、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研究区与人口统计单元不一致问题;就时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数据的统计时点。在使用人口数据,特别是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人口数据时,应该根据人口本来的属性对不同统计口径和不同统计方法的人口数据进行重新归类和统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人口数据的再统计,或开展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根据人口数据准确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或采用相应的人口预测方法加以推断和预测,从而实现人口数据的整合,以增强人口数据的时空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全球地壳模型CRUST1.0提供的地壳密度、厚度等分层信息,计算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壳各分层引起的重力异常,并累加获取总体布格重力异常,最后与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获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在大部分区域基本一致,布格重力异常变化在-600~20mGal之间,少数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CRUST1.0模型的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