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1991年开始,又有10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经批准开施实施。这些项目是: IGCP301项:南美古基因形成的对比 申请人:N.Malumian(阿根廷),S.Benitez(厄瓜多尔) 本项目的目标是对南美、特别是南美大陆西侧区域古基因的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3.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是当今国际地学界最主要的研究计划,成果显著。它的执行局与科学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2月1~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年度例会。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赵逊同志以观察员名义出席了这次会,介绍了30届大会IGCP学术活动筹组方案并听取各界意见与要求。会议除审议各国IGCP国家委员会和全部项目的年报以及评议各项目进展情况外,还批准新建16个IGCP项目,它们是:  相似文献   

4.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5.
1988年2月,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批准设立IGCP 269项目——全球沉积岩数据库(A Global Data Base in Sedimentary Petrology)。该项目拟在五年内建成一个全球范围的沉积岩数据的原型数据库(Prototype Data Base)。此数据库的建立无疑将对全球性的沉积学对比研究,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分析提供极大的方便和丰富的咨料及依据。 1988年6月在日本奈良召开了IGCP 269项目的首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以  相似文献   

6.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9,28(2):I0007-I0010
1990年至今,笔者带领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连续成功申请与实施了与岩溶有关的IGCP299、IGCP379、IGCP448和IGCP513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同行提供了一起学习、工作机会,进而共同解决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继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26项目(沉积锰矿与古沉积环境,1986~1990)完成后,原国际组领导者J.R.Hein和B.R.Bolton经批准组织一个新项目IGCP318—海相多金属氧化物的成因和对比(1991~1995).受其委托,并经IGCP中国委员会批准, IGCP318中国组于今年7月在北京成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范德廉任组长,黄世坤、郭世勤任副组长.  相似文献   

8.
“东特提斯区二叠一三叠纪事件及其洲际对比”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03号项目(简称IGCP N(?)203).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领导下的专门从事国际间重大地质科学项目研  相似文献   

9.
全球沉积岩数据库(简称SEDBA)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69项目。该项目自1988年开始实施以来,在各国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各类沉积岩(物)数据表格的设计,确定了数据库的内容;提出了数据结构的初步设想;进行了在微机上建立全球沉积岩数  相似文献   

10.
<正> IGCP 328项目是一项新诞生的IGCP项目。研究课题是“古生代脊椎动物微体化石生物年代学和全球海相—非海相的对比”(Palaeozoic microvertebrate biochronology and global marine—nonmarine correlation)。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合作项目,来自12个国家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该项工作。项目由4国(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和苏联)6人(含王念忠、王世涛)联合发起申请,1991年3月被批准,年时间完成。重点在于利用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建立古生代全球生物带,对古生代的各个脊椎动物组合制作详细的对比表,特别是确立有效的脊椎动物微体化石的带化石。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第148项专题——“定量地层对比”设立于1976年,历时八年多,已于1984年底正式结束.IGCP148项专题“定量地层对比”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以数学地质为主要手段的一个研究项目.作者曾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该项目的一些活动和资料,所以想通过介绍其简单情况,使我国地质人员能对该项目有所了解,并注意利用这个项目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而推动地层对比的定量研究有更快的发展.地层对比是研究区域的构造特征,恢复沉积盆地发展史和进行区域性找矿勘探时必须做的一项基本工作.在地层对比中,理想的情况是各对比地区的地层剖面都要有长期连续的沉  相似文献   

12.
“白垩纪大洋红层——海洋/气候响应”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大洋红层”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的白垩纪研究新方向。在其所领导的两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494)的推动下,“白垩纪大洋红层”所蕴含的古海洋与古气候意义,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召开的学术会议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在2002 年度IGCP463 项目启动会议上,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制订了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并考察了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沿线的大洋红层;(2)2003 年度的IGCP463 工作会议和IGCP494 启动会议,不仅积累了大洋红层研究的资料,而且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推进到白垩纪中期;(3)2004 年度两个项目的工作会议,以及通过在第32 届国际地质大会特别讨论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大洋红层的研究,并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介绍给广大的国际地球科学界;(4)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2005 年会上,“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体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可喜现象。回首近几年来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已实现了如下转变:(1)从区域性研究到全球对比综合研究的变化;(2)从由中国科学家单独研究变为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申请到项目和经费共同研究;(3)从举办IGCP项目学术年会快速向国际大会或  相似文献   

13.
陈印  滕雪明 《中国地质》2019,46(2):442-442
2019 年3月,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委员会公布了9个新获批准的IGCP项目。其中,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金若时教授级高工为首席科学家的“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成矿作用”项目(Supergene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编号IGCP675)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3月,国际IGCP委员会公布了9个新获批IGCP计划,其中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牵头的"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成矿作用"项目(Supergene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编号IGCP 675)是其中之一。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方式经济、环保、简单,矿床规模大,成本低等特点,其资源量和供给量分别占全球的27%和49%。项目针对北纬和  相似文献   

15.
岩溶IGCP国际合作30年与岩溶关键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岩溶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资源与环境问题突出,是地球关键带监测与研究的重点,IGCP661项目的执行为岩溶区关键带类型划分与监测对比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国际合作平台。近30年岩溶IGCP执行始终强调岩溶系统与人类活动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轨迹实际上与地球系统科学到地球关键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IGCP299提出了岩溶形态组合概念,揭示各种岩溶形态与其形成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岩溶动力系统(IGCP379), 岩溶生态系统(IGCP448)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岩溶系统的整体功能,及系统内水、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了一整套岩溶动力学研究方法体系。开辟了岩溶记录与全球变化、碳循环与应对气候变化、石漠化形成演变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新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IGCP283项目名称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研究”,是由中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联合苏联科学院院士Dobretsov教授、美国科学院地学组组长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地质系何国琦教授共同申请的IGCP项目,于1989年2月在巴黎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获得通过,列为IGCP283项目。研究期限五年(1989—1993年)。同意参加该项目研究工作的国家有: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巴基斯坦以及法国等。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和资源评价,即IGCP—220项目的研究计划,有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和东南亚锡业研究开发中心(SEATRAD Centre)参加。 IGCP—220项目已组织了3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4月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1次专题讨论会;1986年6年29日至7月2日在澳大利亚坎培拉举行了第2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约有100位代表参加,宣读了44篇论文;1986年9月在马来西亚怡保举行了第3次国际学术讨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学者沙金庚研究员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技执行局全会批准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学者参与实施此项工作,该项目组借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之际,于2005年4月25日召开了IGCP506项目中国工作组及项目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83项(IGCP283)是今年二月在巴黎召开第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批准、今年新设立的一个科研项目.该项目以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为首,包括苏联地质学家多勃列索夫(N.L.Dobretsov)教授,美国地质学家柯尔曼(R.G.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何国琦教授组成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时限从1989年开始,1993年完成、为期5年.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曾在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和遥感地质应用(GARS)中设置了若干个有关遥感的课题。IGCP和GARS都是国际地学合作计划。IGCP推动有关基础和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地质原理的研究。GARS通过组织国际问研究课题和高级培训,强调遥感资料的应用,尤其适合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