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迎昌 《地理学报》1996,51(3):193-201
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资,外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沿海地区出现了外资中进北移的趋势,来正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也逐渐增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沿海地区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将为沿海地区的不同区域带来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纵深发展,海洋灾害成为影响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灾害损失指数,评估1989~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损失情况,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VAR模型分析海洋灾害损失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灾害虽然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并不是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是导致海洋灾害损失的格兰杰原因,且具有持久性影响。鉴于此,沿海地区在提高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同时,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降低海洋灾害损失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区域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国投资。吸引外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改善局部投资环境。文章的宗旨是对中国沿海主要经济发展地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作者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 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 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测评2006年中国沿海地区724个县域单位的效率,选取2000年和2006年两个时像探索近7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中国沿海地区县域效率相对较低,且呈北部沿海高、南部沿海低的空间格局;2000-2006年,影响中国沿海地区县域全要素变化的因素依次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创新指数和规模效率的变化。将中国沿海地区的效率-经济空间格局分为高效率-强经济块、高效率-弱经济块、低效率-强经济块和低效率-弱经济块4种类型,为协调中国沿海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格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贺灿飞  陈颖 《地理科学》1997,17(3):193-200
对港澳地区在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转移做了上分析,表明了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趋向于沿海地区和与这这有特殊社会文化联系的区位,同时更有向中西部和北部转移的趋势,决定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投资空间模式和转移态势的因素是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率,劳动力因素,经济开放度,与沿海的经济距离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年~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南-北方向,呈明显的减小趋势;②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波动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相吻合,沿海地区GDP空间分布明显扩张,人口空间分布略有收缩,二者空间分布重心间的距离减小;③同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具有减小态势,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与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建议构建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区,有助于促进沿海经济空间由南向北发展;加大对安徽、湖北等靠近全国人口重心的经济投入力度,可以减小全国经济空间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沿海-内陆双轮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2):46-47
未来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18厘米到50厘米。主要的影响是在海岸带和三角洲地区,海防设施的投资和维护成本将明显增加。沿海地区发生洪涝情况将可能增加,使得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受到影响。海平面上升还使得我们有些沿海地区已经发生的地面下沉会更加严重。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自然系统的影响,比如说在同样的风暴或者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由于海平面平均升高,使得风暴潮影响变得更为严重。对红树林等沿海生态系统,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地区各类用地需求分析林忠(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福建沿海地区是福建省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是土地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今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需求量必将大幅增加,各类用地矛盾将更趋尖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沿海地区矿产资源态势与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矿产资源是保证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未来实现经济再增长将受到矿产保证程度低、供求缺口技大、资源空心化趋势明显筹资源问题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多重制约,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扩大利用国际矿源,推广清洁生产,建立节矿型生产体系、开放型资源保障体系和以产权约束为核心的资源资产管理制度,走集约型资源综合利用之路是沿海地区解决上述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