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焦家式金矿中铬铝云母化学成分的标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系统研究了胶东地区金矿中产出的铬铝云母亚族中3个白云母、16个绢云母和32个含Cr云母种属的化学成分特征。提出了含Cr云母种属结构层内四面体、八面体及层间离子种类和数量在焦家式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指示作用,阐明了白云母、绢云母及含Cr云母种属之间的演化特征在与焦家式金矿化有关的成岩成矿作用中的标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言褐钇铌岩族矿物属于正铌钽酸盐矿物。矿物的化学组成可以用ABO_4的一般式来表示。在褐钇铌矿族物中存在着两个完全类质同象系列:一个是铌和钽形成的连续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即黄钇钽矿一褐钇铌矿亚族(ΣYTaO_4—ΣYNbO_4系列);另一个是钇族和铈族稀土连续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即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褐钇铌矿——褐铈铌矿亚族(ΣYNbO_4—ΣCaNbO_4系列)。  相似文献   

3.
绿脆云母是一种稀少的矿物,在河北邯邢地区的几个铁矿的镁铝矽卡岩中都发现有该矿物,它与钙镁橄榄石、富铝透辉石、尖晶石及富铝角闪石等共生。暗绿色,假六方板状自形晶,其硬度因不同结晶方向而异→(001)面Hv=104.5Kg/mm~2,柱面Hv=375.1Kg/mm~2。绿脆云母的化学成分按照类质同象R~(2+)(Vl)+Si(lV)R~(3+)(Vl)+Al(lV)的关系变化。在绿脆云母中检测出IM、3T和Md三种多型,3T是在天然绿脆云母中首次发现的。通过穆斯堡尔诺的研究发现其四面体配位中有Fe~(3+)。绿脆云母的红外光谱变化不大,3730cm~(-1)的羟。基伸缩带对应Mg-Mg-Mg八面体组成,3615cm~(-1)对应Mg-Mg-Al八面体组成。在1000℃和1050℃绿脆云母的结构,部分和全部被破坏,并产生新相尖晶石等。绿脆云母是在一种富铝贫硅并相对高温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石墨尾矿作为一类二次资源,当云母类矿物的含量在10%以上时,具有回收利用价值。黑龙江某地石墨尾矿中含有10%以上的云母类矿物,但其细度(500~800目)低于常规的云母矿,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组成,再结合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光学显微镜与纯矿物进行对比,由此鉴定云母类矿物种属。XRD研究初步表明石墨尾矿含有的云母族矿物属于白云母亚类或黑云母亚类。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尾矿中的云母矿物与纯绢云母矿物均以片状和鳞片状为主要存在形态,而纯黑云母主要以片状形式存在。尾矿的Si O2含量为5%~13%,Al2O3含量为4%~8%,与纯绢云母接近。光学显微镜鉴定显示在正交偏光下石墨尾矿中的云母颜色和纯绢云母类似,而与纯黑云母截然不同。综合以上结果最终可确定该地石墨尾矿中的云母族矿物为白云母亚类中的绢云母。本研究为后续石墨尾矿的选矿工艺奠定了基础,也可应用于类似细度绢云母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云母类矿物的活化释钾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德强  王辅亚 《地球化学》1999,28(5):505-512
通过对3个典型二八面体型的云母类矿物,即白云母,绢云母和伊利石的活化释钾试验,发现云母类矿物热自理产物酸化后钾能大量释放;探讨了云母类矿物的活化释钾性能。虽然白云母释钾的活化条件相对较高压有利于晶包有机质释放但其释钾量明显大于绢云母和伊利石。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获得来自辽宁东部宽甸地区的绿色玉石,为研究该样品的宝玉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采用常规的宝石学鉴定方法及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纤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其进行了宝石学、矿物学、光谱学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白云母,质量分数达98%以上,具鳞片变晶结构,少量的红色矿物为金红石;Cr3+类质同象替代白云母中的Al3+是该样品产生绿色的主要原因,依据国家珠宝玉石名称的标准,应将该样品定名为云母玉。  相似文献   

7.
Fe-Al云母及铝铁叶云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是华南花岗岩类中一种常见的岩石演化序列。岩石中存在贫Li富Fe、Al云母的矿物组合。例如:五里亭-101杂岩体云母组合为黑云母-铁白云母-白云母,湘千岩体为黑云母-锂铁叶云母-铁白云母-白云母,黄山岩体的云母组合包括锂黑云母-锂铁叶云母等。这些云母(表1)的分子式(按氧的原子数等于22计算)中,Li从小于0.4(白云母)到小于0.6(黑云母),低于八面体阳离子总数的10%。对这些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花岗岩类141个Mg-Fe云母的化学成分将近90%的变化属于八面体层内的类质同象置换,置换矢量Mg 1Fe+2和Fe-3+2(R+3)-2组成了天然黑云母平面,大约80%的变化应当解释为基本置换8Mg 1Fe+2+Fe-3+2(R+3)2.这些是Mg-Fe云母在广泛的自然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最主要的晶体化学关系。文中还提出了置换矢量的长度、分量和以及电价和三个参数,用以识别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类质同象置换特征。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福建溪源头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及其围岩中的40余个云母样品进行了成分、物性、结构及热性质的综合研究。溪源头伟晶岩之不同组合带中产出的云母均为2M_1型含铷白云母,云母中含铷、铯而贫锂、贫氟。云母斜长变粒岩中的白云母为含铁白云母。其中钛、镁含量偏高。石英云母片岩中之3T铝黑鳞云母的八面体阳离子占位介于二八面体和三八面体之间。该云母以富稀碱元素及挥发分为其特征。溪源头云母的成分及种属反映了形成它的地质环境特点,与围岩性质及成矿类型有关,可作为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的标型矿物,可以用作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黝铜矿族矿物的EPM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产自约20个不同矿床的黝铜矿族矿物的大量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以及一些文献资料分析,黝铜矿族矿物是一类复杂的类质同象矿物系列。本文还对黝铜矿族矿物的分类命名规则以及相应的矿物种和变种名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证明了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Fe~(3+)、Fe~(2+)和(OH+F)主要的数量关系不表现为氧羟铁云母置换,还讨论了水不足和水过剩对云母分子式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当处理一批未受明显脱羟基氧化的云母,尤其是当其中包括明显水过剩云母时,宜优先采用O=22计算分子式方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体热处理结晶的方法合成了含亲硫元素Zn的云母K_(1.66)Ba_(0.17)(Mg_3Zn_2)(Si_8O_20)F_4,其晶胞参数为α=0.525nm,b=0.911nm,c=2.005nm,β=91.28°。这种新型云母的合成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上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母是一种高形态化的薄片状硅酸铝矿物,是新型的工业化填料。通过苄基化法在相转移催化剂(PTC)的作用下可将木粉制备成热塑化木材(TPW),然后将热塑化木材、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按一定比例配料后,再分别与不同质量的云母共混挤出,制备成热塑化木材/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云母复合材料(TPW/MAH-PP/Mi-ca)。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仪来研究复合材料的冷淬断面及结晶行为,发现云母含量增加没有改变聚丙烯的结晶晶型,但降低其结晶度;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在综合性能比较好的情况下,云母可有效地提高TPW/MAH-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近8%、弯曲强度25%~30%。  相似文献   

14.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4,23(4):321-328
利用增量方法对云母族矿物的氧同位素分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成分和结构状态的云母之间存在一定的氧同位素分馏,其18O富集顺序在热力学同位素平衡时为:多硅白云母>钠云母>锂云母>白云母=珍珠云母>海绿石>铁云母>金云母>黑云母。在40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云母-水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并且云母相对于水亏损18O达1‰-2.5‰。石英-云母体系的氧同位素分馏与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因此,能够作为灵敏的同位素地质温度计。不过,石英-黑云母对的氧同位素地质测温往往给出岩石冷却过程中的退化再平衡温度,而不是岩石形成温度。  相似文献   

15.
地壳演化过程中铬铝云母标型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安怀  陈光远 《地质论评》1997,43(5):476-482
对于早期地壳性质及晚期地壳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以矿物系统发生史研究为指导,通过详细研究全球范围内103个(包括笔者完成的42个样品)铬铝云母样品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化学成分和矿物种标型特征时空演化规律,认为早期地壳中幔源物质铬与壳源物质铝交互作用导致铬铝云母的形成,从而为认识早期地壳具有硅铝质组成提供了佐证。在晚期地壳演化尤其是成矿作用方面,提出了铬铝云母标型性特征,确立了铬铝云母在自然历史中固有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POLYPHASE METAMORPHISM AND INVERTED THERMAL GRADIENT IN THE LESSER HIMALAYA OF CENTRAL NEPAL: CONSTRAINTS FROM WHITE MICA COMPOSITIONS  相似文献   

17.
碎屑白云母是碎屑岩中常见的、来自源区的稳定成分,可以用来指示源区性质,多硅白云母是碰撞造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特征矿物。对大别造山带同造山期沉积而成的江汉盆地东部上三叠统-中侏罗统砂岩碎屑白云母化学成分研究表明:上三叠统该区地层砂岩中碎屑白云母多以低硅白云母(Si<3.2)为特征,暗示此时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石很可能没有出露地表;自下侏罗统开始,砂岩中碎屑白云母中多硅白云母(Si>3.3)大量出现,中侏罗统砂岩多硅和低硅白云母发育,表明大别高压-超高压岩石在早侏罗世即已出露地表并经剥蚀搬运至盆地。这一结果从沉积学角度为约束高压-超高压岩石的折返时序和大别造山带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胶东15个金放床围岩蚀变带内30个云母类矿物的地质产状,空间分带,与矿化关系地质调查基础上,着重对各类型金矿床蚀变带内云母类矿物进行了单矿物提纯,矿物化学定量分析,物理性质鉴定,X光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晶格常数计算,形成条件等方面的系统研究,确定了蚀变岩带内有9种云母类矿物,5个矿物化学-多型系列,新鉴定出5种云母类矿物,绿鳞石(Celadonite),铁绿鳞石(Ferian Celadonite),铁铝绿磷石(Ferian-Alumino Celadonite),铝绿鳞石(Alumino Celadonite)和伊利石(Illite),总结了云母类矿物各系列的演化特征,查明了金矿床各蚀变-矿化带内所出现的云母类矿物晕,指出了各云母类矿物晕的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实验成果,分别建立了云母和黄玉的F-OH交换平衡常数方程,并系统阐述了推导这些方程的热力学原理以及利用它们来估算云母+黄玉平衡组合形成温度和共存流体组成的方法,最后讨论了这一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雄飞  陈斌  刘德民  袁晏明  王国灿 《地层学杂志》2006,30(3):263-268,T0001,T0002
青海境内三叠系上巴颜喀拉山亚群中部发现大量不同类型的遗迹化石,对造山带成层有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尤为重要。根据遗迹化石的组合及其与地层的关系,可划分5个组合带(自上而下):5)Bergaueria-Helminthoidichnites;4)Helminthoidichnites-Circulichnis;3)Monocraterion-Helminthoida;2)Palaeophycus-Paleodic-tyon;1)Helminthoi-dichnites-Phycosiphon。这些不同类型遗迹化石可能与具体环境的关系并不紧密,而与岩性、水流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