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很高兴通知你们 ,由国际减灾对策 ( IS-DR)秘书处组织的 2 0 0 2年世界减灾活动主题为 :“减灾与山区可持续发展”世界减灾活动每年都按一个新的主题进行组织 ,并且在国际减灾日达到最高潮 ,于当年的1 0月 9日落下帷幕。他们的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及跨部门之间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可采取措施减少社会和社区的危险性和易损性的认识。今年选择的主题与国际山区年的世界性庆祝活动同时进行。支持这一活动的材料正在编制 ,其形式包括有关减灾和火山的一个信息包、一幅挂图、一个张贴物和一本儿童小册子 ,可于 2 0 0 2年 5月从 ISDR…  相似文献   

2.
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 ,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崩等自然灾害。中科院院士马宗晋最近呼吁 ,各地特别是山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只有大力提高减灾防灾意识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2 0 0 2年 1 0月 9日是第 1 3个国际减灾日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据了解 ,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 ,高于 55%的世界平均水平 ,全国 2 1 0 0多个县中有 1 50 0多个是山区县。这些山区既是灾害易发区 ,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区 ,面临着减灾和发展的双重任务马宗晋在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座谈会上说 ,许多山区致贫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灾害。比起…  相似文献   

3.
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城市化导致灾害加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危害,分析了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现状,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科技减灾、加大防灾减灾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是当前社会各层面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北京海淀首届城市防震减灾(国际)论坛正是顺应了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论坛”的定位在城市,即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强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会上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方面共同探讨了公共管理、突发灾害、人居环境与城市防震减灾的关系。得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单一灾种的减灾转向以防御为主的综合减灾的大观念。辅之于“论坛”的三个参观考察内容,展现出海淀区近年来在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论坛”的举办对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地震研究》2021,44(2)
基于韧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综合多种灾害类型,构建了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内容体系。以宁波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为例,从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建议:(1)基于灾害综合风险,通过布设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和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台风、地质灾害等重点危险区域防御能力,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2)结合风险空间分布与城市长远发展规划,优化整体安全布局,构建基于安全分区的韧性城乡空间规划;(3)构建多灾兼顾的应急保障设施及海空陆铁一体化的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分区性部署,强化城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4)强化智能化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构建强韧性应急指挥与队伍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未来的减灾措施 ,了解受害国家和国际社会如何处理过去的灾害是极为重要的。在 1 998财政年度 ,我们收集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和因特网上一些灾害的对策实例。在1 999年这一财政年度 ,我们已经收集了袭击土耳其和台湾的地震灾害对策实例。1 土耳其大地震后采取的措施1 .1 地震概况1 )地震日期和时间 :1 999年 8月 1 7日当地时间上午 0 3时 0 1分 ;2 )震级 :里氏 7.4级 ;3 )死亡人数 :1 51 3 5人 ;4)失踪人数 :未知 ;5)受伤人数 :约 2 40 0 0人 (医院统计数 ) ;6)完全损坏房屋数 :约 2 40 0 0栋 ;7)部分损坏房屋数 :约 64 0 0 0栋。1…  相似文献   

7.
张少泉  吕庆书 《地震》1993,(5):47-61
首都减灾圈,系首都减轻自然灾害预测防治圈。1991年12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了《首都圈自然灾害及其减灾对策研讨会》。本文根据这次会议所提供的材料,在从整体上实现减灾的思想指导下,就首都减灾圈的“成灾背景”、“首都减灾圈的组成”、“首都减灾圈的灾害预测与防治状况”、“首都减灾圈的灾害关联性分析”、“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实效预估”和“首都减灾圈的减灾对策与实施”等六个带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供制定首都圈减灾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磊 《华南地震》1999,19(3):79-84
探索城市的综合减灾能力从而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所有城市建设科技工作者及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选取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城市灾害现象、致灾因子、城市综合减灾等进行分析,并对21世纪的中国城市综合减灾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自然灾害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共同主持编写的"美国可持续性减灾战略研究",规划性地提出了传统灾害研究范围内需要继续研究的工作(计划)和相当长时间可持续性减灾需要研究的问题。前者研究出来的新成果和新的基础知识,可以在后者加以创造性利用。前者的研究领域包括: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灾前准备、灾时应急响应、灾后恢复与重建;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措施;防灾减灾政策,如土地利用、标准与规范、灾害保险再保险、灾害经济、灾害心理、灾害教育培训、媒体与减灾;减灾力量与资源配置(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工业企业、非政府组织在减灾中的作用、物资、财政投入等);国际合作与活动。依据应用的需要,可以把研究课题排成优先、一般优先和低优先3个层次。这3个优先层次决定着投资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束,联合国提出了持续性的国际减灾战略,为了在21世纪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各国政府初步制定了减轻震灾的战略,提出了易损性分析对减轻地震灾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华南地震》1993,13(1):65-70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综合了社会、心理、地理、工程、功能、生态等学科在内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人双重属性(自然与社会)的一个载体.面对现状及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的挑战,本文认为不仅应研究优美的景观、平衡的生态、高效的功能及无障碍特性,还必须提高一个现代化城市抗御灾害的综合能力。“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应同环境治理一样,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发生在城市及邻近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造成的震灾损失,占同期震灾损失的85%。因此,城市应是地震防灾的重点地区。针对地震灾害的损失不可避免性;广泛的社会性;“一灾引起多灾”的综合性;复杂的多因子性等主要特点,防御及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对策应是:做好地震区划和城市地震烈度小区划,开展城市震灾预测与防灾规划,提高短、临地震预报水平,加强城市预报的管理与决策;保护和改善生存环境,减少和控制灾害隐患;提高全民族的防灾意识;震后迅速抢险救灾;充分发挥政府在减灾中的职能等。  相似文献   

13.
20 0多位来自政府机构、武装部队、救济机构、大学、非政府组织 ( NGOs)、市政当局和国际组织的有关人员于 7月 4~ 6日在萨尔瓦多开会 ,分析 1 2个不同地区对 2 0 0 1年年初地震的反应的强与弱。公共卫生部门、泛美卫生组织( PAHO)和国际减灾对策 ( ISDR)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 ,会议强调了以下几点结果 :1 )政府机构对于灾害做出了非常迅速的第一反应 ,地方组织和 NGOs在反应阶段采取行动也很一致 ,但是地震震级和余震频度超出了该国在协调一致方面做出反应的能力。2 )没有吸取以前灾害 (包括在萨尔瓦多造成 1 2 0 0多人死亡的 1 986年…  相似文献   

14.
目前 ,促进减灾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两个国际协调机构已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这两个机构是 :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 (ECOSOC) 6 3/99号决议而成立的国际减灾战略 (ISDR,它是国际减灾 1 0年计划的继续 )机构间特别工作组和世界银行于 2 0 0 0年 2月成立的灾害防御协会 (ProventionConsortium)。国际减灾战略与灾害防御协会有其各自的人员和感兴趣的领域。一方面 ,国际减灾战略在联合国机构、区域性组织和非政府团体或具有较强的科学和社会倾向的组织中是一个正式的协调机构 ;另一方面 ,灾害防御协会以其主要发起人的…  相似文献   

15.
尽管我国今年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 ,长江部分河段水位超过了保证水位 ,但灾害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大灾的 1 998年同期 ,也轻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以来的同期水平 ,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国日渐增强的防灾减灾能力。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是在 1 0月 9日举行的国际减灾日座谈会上作此表述的。她说 ,今年灾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1 998年以来 ,国务院制定的长江干堤加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长江防洪能力明显提高 ,洞庭湖、鄱阳湖水面扩大 ,行洪蓄洪能力大大增强 ,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搬迁…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09,(2):1-1
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的“防灾减灾日”。这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展开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 2 0 0 2年 1 0月 9日国际减灾日 ,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于 9日联合发表公报 ,呼吁世界各国特别关注山区的减灾工作 ,因为山区比其他地区更易于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公报说 ,山区是地球上是最薄弱的地方。高山上风雪更加猛烈 ,一场雪崩可以吞没整个村庄。暴雨可以冲垮田地 ,长期的干旱可以导致饥谨 ,地震带来山体滑坡 ,火山爆发可以导致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公报认为 ,应该特别关注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此应建立更加有效的预警和反应机制。统计资料表明 ,过去 1 0年间 ,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的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22—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两个减灾会议,一个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持的“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灾研讨会”,另一个是中国科协委托中国水利学会牵头,由15个学会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两个会议同时同地召开,目的都是为了减轻灾害。一个会议侧重于沿海地区,一个会议侧重于灾害预测。两个会议均未以学科分类。为了突出地震灾害,现将部分涉及地震灾害的论文加以分述。马宗晋、李闵峰在灾度应用于地震减灾对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天池火山减灾对策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具潜在灾害性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因此制定火山减灾对策理应提到议事日程。针对天池火山研究现状和火山灾害特点,制定了火山活动各阶段的减灾对策。中长期阶段应加强火山监测与研究和火山知识宣传工作,采取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重大工程进行火山安全性评价,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短期阶段请求国际火山流动监测台网给予支援;临近喷发阶段重点是有组织的撤离;喷发及其后阶段应及时救灾抢险,对火山喷发趋势进行科学判定,合理地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20.
对青海省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所伴生的各类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防灾减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减负”等于“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