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量距尺     
量距尺用坚木条制成,分横尺、直尺及斜尺三部分。1.横尺用25×3×1公分的木条,中开一約0.6~1.0公分寬的坑,一边塗刻分划,兩端各釘一塊銅片,銅片上各开一小孔,以便用圖釘將横尺釘牢在平板或木架上以代表基綫。2.直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多层介质视电阻率测量的新技术。这种方法基于直流地电回声测深原理。用一个多层地质模型来模拟地质目标。以测量排列为电极-电极型,电极位于水下,垂直取向。这种特殊的电极设置在不能使用常规电法时尤为有用,尤其是水深时更为重要计算得出的视电阻率表明由水下目标所引起的被测信号在质量上有很大的提高,而应用传统的地面电极方法所测得的信号很小或者没有反应。实际上,水的分层、水下潜流或气象条件等  相似文献   

3.
华南某地震旦系下部的灰色砂岩被指为“含銅砂岩”层。本文初步探討了該地区“含銅砂岩”的实貭及其中銅矿床的成因問題。从矿床地貭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提出了“后生热液成矿”的初步看法。对寻找“合銅砂岩”銅矿,提出了不同的論点。  相似文献   

4.
我队在施工301号鑽孔时,由于地质设計对弯曲度要求特别严格(每百公尺弯曲度2°~2°30′,低于或超过这一范圍,就成廢孔),而同时该孔地层条件复杂,开孔由0~3公尺38公分为表土,3公尺38公分至375公尺3公分为复杂的混合岩,其中有許多小夾层如綠泥石英岩,綠泥黑云母片岩,黑云母綠泥石英岩等。当我們在从77公尺鑽到104公尺时就发生了严重的弯曲,仅在27公尺的进尺中就弯曲了3°,为了保証鑽进質量防止产生报廢現象,我們研究使用了鑽铤鑽进,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地質設計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大搞銅和鋁生产的意义是‘1958年大跃进以来,我国的工农业有很大发展,但是銅和鋁的生产是在大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并指出,“假使銅和鋁的生产跟不上,将影响社会主义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水文地质普查中,设立潜水井的目的,在于观测地下水位,水温变化,地下水运动情况,以及进行水质分析等等,提出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潜水井的建设好坏,对以上资料影响很大,故潜水井的设计安装是勘测地下水动态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介绍一下我处所采用的缝式潜水井使用情况,仅供各单位参考。缝式潜水井是由纲式滤水管井改成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一)用1.2—1.3公分厚,4—6公分宽,长4公尺的木板条以不锈金属箍或6—8号带铅皮的铁线捆成一个圆形的井筒,井筒外口直径18—20公分,井筒下端每隔8—10公分钻一小孔(直径1公分左右),交错形排列,长达50公分,便于水在井内流动。井箍的间距  相似文献   

7.
黑云母是我国东北甲区合有銅矿化的奥长花崗斑岩中分布广的矿物之一。原生的黑云母經受到含矿热液作用后变化多,蝕变強,与銅矿化的关系也較紧密,因之对各种蝕变黑云母的物理性貭,化学組分,成因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只是有助于闡述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并且有利于对銅矿的探寻。以前在进行普查勘探工作时,曾提到过合銅矿化奥长花崗斑岩中富含有黑云母与钼矿化有关。但沒有进一步对黑云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銅矿的成矿区域我国銅矿的分布就現有資料分析显然可分为二个大帶,就是太平洋銅矿带及太平洋銅矿带以外的西部銅矿带。 (一)太平洋銅矿带这一矿帶包括大兴安嶺,鄂尔多斯地台及四川地台以东的广泛地区,濱太平洋西  相似文献   

9.
目的:求浅层地下水之渗透系数及涌水量和水位下降之关系及单位涌水量等。特点:设备简单,动水位容易控制,涌水量能得到较准确的数字。设备:(一)铁桶2个(圆柱体,容积20000—50000公分~3)其中一个铁桶作淘水用(如有手压泵或动力水泵时,此桶可不用),另一个铁桶放在探井中央,作容纳探井里渗出来的水用,此桶在桶内离桶口1公分处用红漆画一记号,由此记号开始往桶内20公分处,再画一记号。计容积时,以此记号内之体积计算(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根据各地貭队近几年来所积累的大量普查勘探資料,以及我們自己的观察,試图以滇中区中生代紅层中沿层发育的含銅砂(頁)岩矿床为主,探討云南各地区、各时代、不同产状砂(頁)岩銅矿的地貭特征和成矿規律,并就爭論較多的矿床成因、矿床評价和找矿标志等問題提出我們的初步看法,希望能引起地貭界对我国砂(頁)岩銅矿的重視,并作为今后继續普查勘探和更深入地研究該类型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台从中奥陶世上升成陆到中石炭纪接受沉积,历时一亿五千多万年,在外生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下,使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准平原化地貌,并堆积了大量风化残余物质。至中石炭世开始,本区才又缓慢下沉接受沉积,在这长期侵蚀间断面上沉积了一套铁、铝质岩的地层,厚度几十公分至数十米不等。并在其底部紧邻碳酸盐岩侵蚀面处(常常只有几十公分至几米)赋存有一层铝土矿或高铝粘土矿,传统称为本溪组“G”层铝土矿,其产状为透镜状、似层状。长期以来地质学者对“G”层铝土矿的形成条件有不同的论述。本文作者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2.
洛阳铲是洛阳一带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轻巧钻土铲;铲头像煤火铲凹成半圆形,长约二公寸,前端有二公分是锋钢,宽度约七公分,有一条五公寸多长的铁銲,尾置一杆套(如图1),接上一根二公尺多长的白躐木杆。如果孔深超过铲杆长度,则于木杆尾打孔穿进一条长绳(如图2)。  相似文献   

13.
物探讲座     
其次,电測深法的勘探深度和电极距离之間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它随地电剖面特点不同而有很大变化范围。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标准层电阻率为“无限大”,并且剖面上部沒有很高或很低电阻率的地层),AB/2距离一般要达到标准层的五至十倍或更多些;而在很不利的条件下(标准层电阻率不很高也不很低,或剖面上部有高或低电阻  相似文献   

14.
斯米尔諾夫的“硫化矿床氧化带”一書中談到:在硫化矿床氧化带条件下的銅矿物,除完全淋滤的情況外,几乎在每一个銅矿床的氧化带中都能直接遇到的而且分布最广的銅矿物是:孔雀石(2Cuo·Co_2·H_2O)、矽孔雀石(mCuO·nSiO_2·PH_2O)和一部分石青(3CuO·2CO_2·H_2O)。其次是赤銅矿、土黑銅矿、輝銅矿、銅藍和自然銅。而后者又能按下序列逐漸变成孔雀石。黃銅矿→輝銅矿(銅藍、斑銅矿)→赤銅矿(磚紅銅矿)→土黑銅矿、土瀝青銅矿→孔雀石(矽孔雀石、石青)。队上述情況我們就可以得到結論:在硫化矿床氧化带的条件下銅主要是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我們都知道,孔雀石、石青等都是铜的硷式碳酸盐类。因此,在这类矿物中提取鋼就比較容易。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适当的採用比較弱的溶剂來提取銅。而化探工作中所採集的土样都是取自氧化带条件  相似文献   

15.
建国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領导下,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先进苏联地質科学、技术的指导下,中国地质事业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各种矿产儲量不断的增长,保証了冶金及其他工业的迅速发展。变質岩系中銅矿床的找矿及勘探工作,即为其成就之一。中国銅矿床工业总儲量絕对数很大,发育于变質岩系中的銅矿床占其80%,其中似层状銅矿占36.17%,細脉浸染銅矿占29.99%,含銅黄鉄矿占15.29%。从儲量规模来說,它們一般多屬大型銅矿,品位合乎开采要求,易于选炼。由于在辽濶的中国国土內,具有发育上述类型的地质条件地区相当广泛,如掌握其规律时,极易加速找矿及勘探工作的进行。因此开展变質岩系中銅矿床的地質工作,将对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队在党的正确領导下,1958年在开展地質普查中坚持以点为主,点面結合,大中小並举以及省委号召以鋼为綱,鋼銅並举的方針下,一年多来,經群众报矿和檢查的銅矿点数百余处。从矿床类型看有含銅黄鉄矿,玄武岩型銅矿,含銅石英脈,含銅砂岩,銅镍矿床,含銅多金屬矿床六大类。总結各种銅矿床的特征,找矿方向,远景評价的初步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邕宁陨铁     
邕宁陨铁系广西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普查组于1971年4月在邕宁县工作时,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良庆找到的,可惜陨落时间已无从查考。该陨铁与第四纪堆积的褐铁矿共同埋藏离地表1.65公尺深处。陨铁呈现不规则球体,直径24—30公分,重约60公斤。外部已经强烈褐铁矿化,形成厚约0.5~1.5公分的褐铁矿质“外壳”。自地下挖出后送区地  相似文献   

18.
1958年秋,在山东沂水銅井矿区,以物探化探方法进行找矿。在銅井本区及其外圍都找到了銅矿。实踐证明,对于象本区的这种矽卡岩类型的銅矿床,物探化探工作,对勘探工作的布置可以起到有効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了地質普查或山地工作的盲目性,加快了地質普查勘探工作的速度。一、地質情況 本区位于山东地台,主要岩层除前震旦紀变質岩系外(出露很少),以古生代之沉积岩为主。其中有震旦紀石英岩、矽質灰岩、下寒武紀紫色頁岩、中寒武紀鲕状灰岩、上寒武紀竹叶状灰岩。此外在矿区东部一带出露有白堊紀杂色砂頁岩夹凝灰岩及安山岩。燕山运动之后,本区有大量的火成岩侵入于灰岩中,其中有閃长斑岩、閃长玢岩和花崗岩等,后者出露于矿区西部一带。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单电极在层状大地模型上激发的电磁场形成的异常形态,给出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表达式。采用数字滤波算法计算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结果表明,单电极电流源激发的电场形态简单,能够很好地反应地电结构,磁场形态复杂;采用电磁场定义的视电阻率,在二层模型上,曲线在高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一层的电阻率,在低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二层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20.
《水文》1965,(8)
潜山水文站試制成的旋叶式分水样器,通过实践,証明效果較好。 旋叶式分水样器由漏斗、搅拌室、分水管三部分組成,各部件尺寸如附图所示。漏斗容积不宜过大过小,过大使用不便,过小水样板易溅出。漏斗下接搅拌室,搅拌室中央直立一个旋叶輪,旋叶輪是由四瓣叶片正交焊接在直径为6毫米的薄銅管上而成。銅管一端用小圆鋼片封閉,一端敞开,依靠垂直焊在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