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回顾了1900年以来LAU采用天文常数系统的简况,以及一些天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描述了以前每次改变天文常数系统的主要因为.介绍了1991年以来IAU在天文常数方面的工作:包括IAU天文常数工作组和天文常数最佳估计值的情况.叙述了IAU 2009年天文常数系统替代IAU 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因为:随着人类对太阳系的探测,获得新的天文常数测定值;1991年以来在相对论框架下BCRS和GCRS的使用;P03岁差模型和MHB2000章动模型的采用.比较了IAU2009和1976天文常数系统的差异.最后介绍中国在天文常数方面工作的情况和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佳成  朱紫 《天文学进展》2012,30(4):411-437
1991年以来,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体大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天文参考系、时间尺度和地球自转模型的决议,其目的是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天文观测精度。其中最重要的3次,分别是在1997年的京都,2000年的曼彻斯特和2006年的布拉格通过的IAU 1997,IAU 2000和IAU 2006决议,主要的变化包括:从与历元有关的动力学参考系到与历元无关的运动学参考系,从参考系的恒星实现到河外射电源实现,从春分点到无旋转原点,以及岁差-章动模型的改进。由于这些决议在参考系转换等方面引入了很多新概念和新方法,对教学、研究和应用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它们进行解读,澄清概念,规范使用是有必要的。首先介绍IAU关于时间尺度和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并重点介绍IAU 2000和2006的每一条决议:然后详细介绍其应用:包括时间系统,国际天球参考系和岁差-章动模型,并和对应的旧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对这些决议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动力学扁率及其与岁差章动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一飞 《天文学进展》2000,18(4):283-292
由岁差常数求得的日月岁差是天文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和地球动力学扁率相联系。地球动力学扁率在章动理论的计算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介绍了由不同的观测方法和模型给出的地球动力扁率值,并讨论了它也岁差的关系和对章动计算的影响。在刚体地球章动振幅的计算中,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起着尺度因子的作用,要改善刚体地球章动振幅的计算,需要修改目前的黄经总岁差值。非刚体地球章动的转换函数中所采用的简正模和常数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在IAU1980章动理论中,计算刚体地球章动振幅所使用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计算转换函数中简正模频率和常数所使用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并不一致。随着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提高,地球动力学扁率值的不一致将影响章动振幅的计算。在建立刚体地球章地动理论中,如何解释地球动力学扁率值的差异,如何选取地球动力学扁率值,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天球参考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动序列计算和地球定向参数测定需要一个中间的天球参考极作参照,1984年,采用IAU1980章动理论,选取天球历书极作为参考极,利用改善岁差章动模型和由天文测地新技术确定地球定向参数实现的天球历书极,其精度可达0.1mas,随着理论和观测精度的提高,在微角秒量级下,章动和极移模型中周日和半周日成分分应被考虑,地球定向参数的高频成分已被测定,因此天球历书极的原先定义不再适用,需要更改,叙述了不同天球参考极的概念,天球历书极的定义,评述了天球历书极目前实现及其缺陷,介绍了新的天球参考极-天球中间极的定义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5.
岁差模型研究的新进展——P03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8,26(2):155-174
简述了岁差P03模型提出的背景情况;指出IAU1976岁差模型的缺陷, IAU 2000A岁差和章动模型中虽有改进但仍不完善;对IAU2006岁差模型(即Capitaine提出的P03模型)作了介绍,并将其与其他岁差模型L77、B03和F03进行了比较;述及GCRS至ITRS的2种表达方法,基于春分点的岁差和章动旋转角方法和运动参考架CIO的X、Y、s的方法;给出了CIP和CIO位置确定的各种方法以及其精度;最后叙述了20世纪IAU采用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IAU天文常数工作组的有关情况,给出了在惯性参考架中"非旋转原点"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自由地核章动的时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岭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8,39(3):308-312
对VLBI观测确定的IAU1980章动模型的天极偏移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由地核章动在1990年以前的幅值比其后为强,其时变强度比周年受迫章动的为大.另外,小波变换的时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在天极偏移序列中存在一幅值约0.1毫角秒的准两年周期信号.仅从目前的数据分析结果尚不足以确定此信号与顺向自由地核章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观测检,验和深入的内核动力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刚体地球章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天衣 《天文学进展》1996,14(2):114-120
介绍和比较最新的刚体地球章动理论,重点评述可能成为未来IAU章动系列基础的KS90理论,它考虑了力学因素,采用的历表和常数系统,对现行K77理论的改进,同时也指出了KS90应作了微小修正。  相似文献   

8.
IAU第24届大会决议从2003年起采用IAU2000岁差-章动模型.IERS规范(2003)给出了上述岁差-章动模型中7个常用岁差量的单历元表达式;2003年,Capitaine等对上述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新模型称为后IAU2000(post IAU2000)岁差一章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得到了上述两种岁差一章动模型中相关岁差量的二历元表达式.应用到坐标变换中,该两种表达式与原模型的精度相当,在1800到2200年的时间范围内,分别达到~1毫角秒和~1微角秒.由于除展开阶数外所给出的岁差量表达式与IAU1976岁差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便利.结果已用于中国天文年历的编算.  相似文献   

9.
刚体地球章动序列和非刚体地球章动的转换函数都和地球动力学扁率有关。IAU1980章动理论中采用了一个不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从而影响了章动振幅的计算。本文介绍了章动序列计算中地球动力学扁率的取值。由地球模型1066A或PREM得到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比由岁差观测得到的约小1%,并且不可靠。当考虑体静力学平衡被破坏时新的地球物理模型,可得到与岁差常数相一致的地球动力学扁率值。地球动力学扁率值H=0.  相似文献   

10.
归算观测所必需的一系列参数的采用值,定义为一个天文常数系统,它应当是一个自洽的参数序列,即常数间严格满足已知的理论关系。至今,国际上曾采用过三个天文常数系统。 1.第一个常数系统主要是由纽康的数值组成的,它被采用了半个多世纪。 2.IAU(1964)天文常数系统,从1968年起被引用。 3.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称为新天文常数系统,已被1976年格勒诺布尔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所采用。新系统将从1984年起取代1964年采用的系统。 本文详细说明了习用的天文常数系统的变化,并描述了新天文常数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乘利 《天文学进展》1997,15(4):293-302
对各种章动理论所采用方法(天体力学的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和实测的经验方法)和章动序列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近年来有关的理论和观测的进展,特别是自由核章动,进行了评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IAU 1976天文常数系统中的基础常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中的基础常数的测定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十个基础常数已发生了许多变化,光速已成为常数,地球赤道半径可用于大地水准面的重力势代替,黄经总岁差需进行修改,章动常数已不能称为基础常数,其它常数也都有了新的测定结果,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已跟上不天文学的发展,并存在很大的缺陷,必须进行修订和改进,天文常数的测定方法和理论研究都在迅速发展之中,我们应当关心这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在1991年和2000年分别通过了关于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的重要决议。特别是2000年的决议,以两个互相等价的相对论N体多参考系理论:Brumberg-Kopeikin体系和Damour-Soffel-Xu体系为基础,构造了严格且自洽的一阶后牛顿(1PN)的局部参考系和全局参考系,并给出了相应的坐标变换规则。IAU2000决议发表后的10多年里,已经开始应用在一些高精度的天体测量数据处理模型中,但是其工程化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实现,特别是目前为止我国没有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天文观测或者空间探测计划中。因此有必要对IAU的相对论天文参考系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解读。首先介绍了IAU在1991年给出的一个简单的相对论参考系决议;随后在第3章和第4章详细讨论了Brumberg-Kopeikin理论和Damour-Soffel-Xu体系;接着,详细给出了IAU2000年大会关于相对论参考系的决议内容;最后,讨论了IAU2000决议的工程化应用、近10多年来的理论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参考系的引入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观测、参考架、模型、时间尺度精度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被引入使用,IAU2000年大会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新的天球中介极(CIP)、新的天球中介原点(CIO)、新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新的UTI定义等,并定义了新的中介的运动参考架,由此给天体测量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天体测量学的内容和实践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据此,对天体测量学的术语、概念和定义的变化作了描述,并讨论了变化的原因和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新的一套天体测量理论和方法正在变更之中,我们应及时跟上这个领域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章动序列的不准确引起春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电源的赤经、赤纬。利用IRIS网五天一组的VLBI观测资料,我们解算了定组观测的13颗射电源的赤经、赤纬,从射电源的位置残差解算出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的改正,并估算了章动周年项(365.3天)和半年项(182.6天)的系数改正及自由核章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开始,严格而细致地论证了相对论岁差和章动的起源,推导了测地、Lense-Thirring、Thomas岁差章动和黄极的相对论进动的理论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979年8月至1996年1月之间由MarkⅢVLBI时延资料得到的IAU1980章动模型在经度(δψ)和交角(δε)方向的偏移序列,得到了对IAU1980章动模型中主项系数的改正,并检测了自由地核章动。计算步骤依照常规资料处理方法设计,并采用了一些分析技巧以便充分利用资料的整个时段和减小端部效应对参数解的影响。对拟合残差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地核章动是统计显著的,但其参数尤其是其振幅可能具有时变性质,表现为在经度和交角方向自1986至1995年的持续减弱。  相似文献   

18.
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火星的空间探测获得了许多有关火星极运动的重要资料,它与理论值的比较是检验火星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为改进火星岁差章动理论提供依据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火星的岁差和章动研究的进展,分别对刚体火星的章动序列、火星内部结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和火星自转的简正模作了描述,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12年8月20日至8月31日,中国将在北京首次举办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简称IAU大会)。IAU大会被誉为天文界的奥运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高水平天文学术交流活动,也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79年8月至1996年1月之间由MarkⅢ VLBI时延资料得到的IAU1980间动模型在经度(δψ)和交角(δψ)方向的偏移序列,得到了对IAU1980章动模型中主项系数的改正,并检测了自由地核章动。计算步骤依照常规资料处理方法设计,并采用了一些分析技巧以便充分利用资料的整个时段和减小端部效应对参数解的影响。对拟合残差序列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自由地核章动是统计显著的,但其参数尤其是其振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