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龙山矿区金锑矿地质特征、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山金锑矿床赋存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的龙山穹窿之震旦系江口组浅变质岩系中,江口组第一、二岩性段是成矿的有利母岩,矿体呈陡倾斜交错脉状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侧伏规律明显,延深大于延长.NWW向断裂是最有利的导矿构造,成矿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关系密切,成矿作用主要与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及隐伏岩体上侵作用所产生的(热)变质热液有关.矿床成因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初步揭示了在龙山地区金锑矿的矿化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对其中5处找矿远景区资源潜力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湖南邵阳县龙山金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山金锑矿床处于华南板块之江南地块南东部,往南与南华活动带相邻,区域构造兼具隆起带和活动带的特点。白马山-龙山EW向构造隆起带控制了区域钨锑金矿带的展布,龙山穹窿控制了龙山金锑矿床的就位。龙山地区经历了四次主要构造运动,雪峰运动形成EW向龙山穹窿雏形,加里东运动形成NE向复式褶皱,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NNE向劈理(硅质条带充填)叠加,燕山运动以NNE向断裂为主要特色,经历了由塑性到脆性、由褶皱为主到断裂为主的形变过程。龙山倒转复式背斜控制了龙山金锑矿床的就位及矿脉(体)的展布,核部发育的多组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就位,其中与区域劈理大角度相交的NWW组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与NNE、NE向断裂及密集的轴面劈理相交部位成矿有利,沿其交线附近往往有板柱状矿体分布,矿体倾向延深大于走向长,一般延深为走向长的1~5倍,并明显向北西侧伏,与褶皱轴面倾向大体一致。NWW向矿脉是下一步找矿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连城吉龙山锰、硫铁矿为异体共生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侵入接触带中,地表属风化淋滤锰矿,深部为接触交代型硫铁矿。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分析研究,矿区内地表锰矿为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矿质主要来源与围岩地层有关,深部硫铁矿与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有关。花岗岩与栖霞组石灰岩的接触带是硫铁矿形成的有利部位,是寻找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硫铁矿最具潜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东沟—金龙山金矿床被认为是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其成矿时代不明。控矿构造为褶冲带短轴背斜。短轴背斜为东西向紧闭背斜与北东向宽缓背斜叠加形成的穹隆构造,成矿作用主要受后期北东向脆性构造及东西向岩性不整合界面的控制;区内Au、As、Sb异常套合较好,异常沿北东向呈串珠状分布并与穹隆构造、遥感解译环形构造套合明显;获得成矿期绢云母40 Ar/39 Ar坪年龄为(142.34±0.83)Ma,等时线年龄为(141.6±2.8)Ma,成矿为晚中生代早期;黄铁矿具有3期形成特征,晚期含金黄铁矿,主要与毒砂、辉锑矿共生。结合区域资料认为成矿作用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矿床类型为与深部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的远程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141~142 Ma晚中生代早期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显示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增温环境是该矿床最为有利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5.
鄂东鸡笼山金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笼山金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全铜共生矿床,其成矿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联合控制,成矿过程中北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构造多次活动,为矿床叠加富集成矿作用提供了条件,热液叠加富集成矿特征明显.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在岩体与大冶群第五、第六岩性段组成的接触带中及其附近.文章在分析总结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基础上,对矿区深部及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为下步接替资源勘查提出了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地质及相关成矿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中前寒武系金矿床主要分布于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锑金、锑砷金、砷金等不同矿物组合的矿床.金矿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和隐伏岩体上方.其成因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和热接触变质热液型金矿床.区域矿床成矿规律性强,找矿标志明显,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前人大量的地质工作表明,湖南省新邵县龙山锑金矿位于华南褶皱带的湘中凹陷中部,EW向白马山―龙山构造窿起带与NE向宁乡―新宁基底断裂带和NW向锡矿山―涟源基底断裂带交汇部位,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与构造,区内矿体的延深规模一般是其走向延长的1.5~10倍,深部找矿远景巨大。  相似文献   

8.
康如华 《地质与资源》2001,10(4):210-214
掉水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泥盆系半山组岩石特征有利于金的储存富集,1-3结构式沉积建造对金成矿最为有利.基底断裂、穹隆构造联合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北西向基底隆起和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含金蚀变带的空间分布及金矿体的产出.区域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符竹溪金矿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内,成矿受区域性EW向符竹溪断裂及其派生的NNW-NW向断裂控制,矿床属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型矿床。矿床具有显著的层控特点,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矿脉具有沿倾向延伸较大、侧伏成矿及柱状富集的特点;主要脉带中的矿体在深部逐渐靠近,有合并成为厚大矿体的趋向;中酸性脉岩与锑金成矿在时空和成因上的关系密切,可作为锑金的找矿标志;锑金矿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成矿受隐伏中酸性岩体的热(动)力的控制,深部可能存在与上部不同的矿化类型或不同的矿种。研究认为,符竹溪金矿向深部仍有较大的成矿空间,边部V1,V2等脉带向SE向延伸部位和花岗斑岩脉带找矿前景良好,推测存在斑岩型金锑矿化。  相似文献   

10.
龙山金锑矿是湖南最具代表性的金锑矿床之一,位于龙山穹窿核部,区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断裂十分发育,按产状主要有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及北西向共4组,矿脉主要受北西西、北北东两组断裂构造带控制。文中对矿区构造演化特征进行阐述,并对构造与成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龙山金锑矿控矿构造是多期多级构造的叠加,控制主要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贵港龙山金矿田受近 SN向的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属于中低温构造蚀变热液型金矿床。以平天山岩体为中心,源于深部的含矿热液,在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的气化-热液成矿作用,构成一套成矿发展阶段的成矿系列,在不同的构造、岩性部位,形成的一套不同类型金矿床组合,具有多阶段多期次成矿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于岩体外接触带玛瑙山背斜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次级断裂构造花岗斑岩脉两侧边缘或附近。成矿作用具有多期、多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铁锰多金属矿床。运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在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深、边部及外围枫树下、天字号一带,可能找到同类型的铁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3.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对煎茶岭硫化镍矿床地质背景及矿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镍矿床的形成与煎茶岭镁质超基性岩体密切相关,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存在多种成矿作用,包括源自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母岩浆在通过上地幔岩石圈上升侵位过程中发生的就地熔离作用和岩体形成后的自变质作用、中酸性岩浆侵入引起的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等。后期中酸性岩浆热液的交代改造是形成该矿床中部分富镍矿体的主要原因。该镍矿床PGE含量较低且贫铜,成因上应属岩浆熔离-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康古尔金矿地球化学分带模式及其预测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康古尔金矿受火山运动及韧性剪切作用双重控制;成矿母岩为中—酸性火山岩;矿化与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化关系密切;指示元素组合类型,主要成矿元素Au和多金属为选择分布的两期成矿产物;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明显,但主要成矿元素相关性不明显,所建立的矿床剥蚀深度数学模式,对于矿脉勘探评价和寻找深部肓矿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硫铟铜矿在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的发现及深部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少怀  何升  黄宏祥 《地质通报》2014,33(9):1425-1429
硫铟铜矿(CuInS2)是一种罕见的铟独立矿物,在中国未曾报道过。在研究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深部矿石矿物组成时,首次发现了硫铟铜矿。硫铟铜矿通常见于中高温热液矿床,紫金山铜金矿床东南矿段铜矿体中出现了硫钨锡铜矿、硫钼锡铜矿、硫铁锡铜矿、硫砷锡铜矿、锡砷硫钒铜矿、似黄锡矿、辉钼矿等高温矿物,指示紫金山矿床深部成矿温度较高,成矿流体中In、Sn、Pb、Zn、Mo、W含量较高,具有斑岩型等中高温热液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17.
牟云 《吉林地质》2010,29(3):6-8
吉林东部地区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铜银)矿床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和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金(铜)矿两个亚类。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石英、方解石、冰长石和重晶石,成因上与高钾的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7~177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低温氧化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大。浅成中温斑岩,热液型矿床的特征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和石英,成因上与钙碱性火山岩。斑岩(130~140Ma)有关,成矿流体属浅成中温还原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大气降水混入的程度相对较小。由于火山岩,斑岩的来源深度不同,斑岩体在矿床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成矿流体的性质不同,造成金矿床的类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广西贵港六梅金矿原生晕及深部找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申硕果  叶荣  王勇 《现代地质》2012,26(5):1086-1094
六梅金矿床位于广西贵港市龙山矿田福六岭金矿区,属于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分布。对矿山已开采中段系统采样,进行原生晕研究。矿床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六梅金矿床中Au、As为正相关关系,含量等值线在空间上吻合性良好,As可作为Au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原生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Cu-Zn-Pb-Hg-Mo-W-Au-As-Ag-Bi-Sb,为"反分带"序列,显示出该金矿床具有多期次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预测深部矿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湖南龙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山矿区地处湘中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具有成矿条件优越性、成矿物质多样性和成矿过程的复杂性特点。通过对矿床地质结构、成矿阶段、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及矿床原生晕分带性研究,确定成矿指示元素及分带序列,对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叠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