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空气和太阳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没有水人类不能生存,没有水大自然就一片荒芜,毫无生机,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地下水是整个水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一百多个大城市中,30%以上的城市主要依靠地下水作为供水  相似文献   

2.
陈相坤 《地下水》2022,(1):139-141
和田河是新疆和田绿洲农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区域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和田河水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及人类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和田河水资源近年来因人类活动次数增多及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和田河水资源以无显著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旅游与地质     
陆浩 《浙江地质》2012,(4):54-57
旅游作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就与国民经济紧密关联,尤其在吸纳广大人员从业、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上世纪60年起,世界旅游人数年增长超过10%,消费几乎每6年翻一番。到1998年,旅游以年流量5亿人次,  相似文献   

4.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4,35(2):129-130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水资源,不只是供给人类生活饮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水资源,人类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各种物质生产,都需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水的质和量。在水的质方面,由于以往我国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主要作为人类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使用。在美国,它是一种主要的自然资源,比地表水更容易利用。估计50%以上的人口使用地下水,并将之视为主要地下水源。  相似文献   

6.
人是离不开人类所依赖的“自然社会”的,而建筑活动作为人类一个车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如何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共生”,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是对建筑师们提出的挑战,也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严峻任务。可以预言,“生态建筑”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建筑活动的主流建筑形式。阐述了如何实施“生态城市”、“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是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基础,也是寻找流域生态环境退化原因的依据。针对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特点,选择人口、耕地面积、水库总数、引水渠总长度和开采井总数等因子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采用指数加权法定量表达人类活动强度,据此计算的上、中、下游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1%、87%和12%,说明中游人类活动强度最大,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上游人类活动强度很弱,可以认为上游水循环的演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下游人类活动强度较上游大得多,说明影响下游水循环演化的因素中当地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可忽视。计算的中游平原张掖地区近50年来3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18%、28%和54%,80~90年代人类活动强度是50年代的3倍,60~70年代的2倍。人类活动强度经过50年代和60~70年代2个时段的发展和积累,到80~90年代达到最大,因此,这时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研究方法对类似地区或相似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之荣 《第四纪研究》2006,26(5):872-878
文章讨论了人类圈、智慧圈、人类世及其关系。作为独立地球圈层的人类圈是以人类为自然实体的地球圈层,它是由需求圈、技术圈和思维圈构成的统一整体,它的研究拓宽和加深了人们对地球以及地球科学概念的理解,对推动人地关系的协同共进有着重要的意义。智慧圈强调智力在现代地球演变中的巨大作用,这是重要的,但狭义智慧圈只是人类圈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广义智慧圈则是人类地球的一种可能的未来状态。人类世强调人类在地质和生态中的核心作用,这也是重要的,但作为新的地质时代,它是否能在科学上站得住脚,还需要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汶河沂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作为人类重要的水源之一,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而造成污染,深入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东汶河沂南地区分布着多种类型的含水层,并且农业、养殖业发达,是进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水化学形成研究的理想地区.本文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离子比值法及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东汶河沂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总体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TDS含量在243~1473 mg/L之间.地下水中HCO-3、SO2-4、Ca2+和Mg2+等离子主要来自于碳酸盐类矿物及硫酸盐类矿物的溶解,而Na+、K+、Cl-、NO-3则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人类活动污染.水岩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的影响超过了62.024%;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的水样占到了总水样数的13.6%,对地下水水化学的贡献率则达到了20.318%.河谷平原地区受到农业及养殖业等人类活动的污染明显.  相似文献   

10.
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云  王昭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386-390
人类活动强度的定量评价是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基础,也是寻找流域生态环境退化原因的依据。针对黑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演化影响的特点,选择人口、耕地面积、水库总数、引水渠总长度和开采井总数等因子作为衡量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采用指数加权法定量表达人类活动强度,据此计算的上、中、下游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 1%、87%和12%,说明中游人类活动强度最大,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上游人类活动强度很弱,可以认为上游水循环的演化只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下游人类活动强度较上游大得多,说明影响下游水循环演化的因素中当地人类活动的作用不可忽视。计算的中游平原张掖地区近50年来 3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和80~90年代的人类活动强度分别为18%、28%和54%,80~90年代人类活动强度是50年代的 3倍,60~70年代的 2倍。人类活动强度经过50年代和60~70年代 2个时段的发展和积累,到 80~90年代达到最大,因此,这时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最大。研究方法对类似地区或相似问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文》1989,(4)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和无可替代的重要物质。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活和工矿企业用水,已经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作为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源泉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在许多都市化地区,人类由于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正在承受着因不合理利用环境,尤其是在垃圾场堆积的固体生活垃圾而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产生固体生活垃圾,它们在地质环境的不稳定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堆积着按垃圾构成和来源不同的,对地质介质呈高异常物质的垃圾场是积极作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和以及大气圈,最后影响到人类的作用源。  相似文献   

14.
周连义  曲玮  汤凯 《辽宁地质》2011,(11):50-53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追求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用最大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镇化进程要以土地资源作为依托,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探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的改进,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土地是人类居住场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总图运输设计人员,在工业厂矿的设计中,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提高土地利用率,本文试图从如下几方面,探讨节约用地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并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和活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丽  王宝善 《第四纪研究》2001,21(4):313-320
人类活动是生物圈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人口的城市化.地球的岩石圈、水圈、气圈不断变化,其中许多剧烈的变化,表现为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对人类形成威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城市化,这种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越来越紧密,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本文利用GDP作为人类活动的度量,定量地分析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另外强调,活动构造作为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一部分,是了解环境演变和灾害发生机理的地学基础,将成为十分活跃的新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朱毅 《浙江地质》2013,(6):49-50
一、土地批后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之源,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资料,是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最基本的空间。我国地少人多.耕地资源稀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一寸土地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事实上,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报批轻监管,缺乏动态监管的有效途径和技术平台,造成农用地转而未供、建设用地供而不用以及低效利用、土地违法违规等现象时有发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21世纪,能源在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显重要,同时也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地球上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在加速,资源勘查赶不上资潍开采;几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已飙升了近3倍,选到每桶70美元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人类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目前人类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废水、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工业废水、油田废水,对环境的威胁极其严重,污水的处理已成为人类进步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选取改性剂,成功地制备出了复合硅藻土混凝剂。在对油田废水的处理中,提高了除油率。  相似文献   

20.
北京环境考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人类居住场所和生活方式受环境的显著影响。30,000年以来北京环境演变可分作6个阶段。旧石器晚期在干寒的环境下,古人类依洞穴而居。到新石器时代之初,气候变暖,有人类活动于山间谷地。后来,直到商、周时期,气候暖湿,人类多在山前台地上生活。到战国至西汉,气候明显变干变凉,人类向泛滥平原转移。北京的先民居住场所迁移的总趋势是,由山地而平原,由台地而低谷。农业兴起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山前二级台地上,发达于历史时期的低谷地带。北京城的兴起,地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