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鞍山地质公司在棉花地区钻探施工中,遇到离地表100~300米的混合岩,裂隙发育,硅化程度也较高.采用双管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时,岩芯堵塞严重,钻进效率很低,而用单管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则钻头寿命显著降低.1980年7月,鞍山地质公司与中南矿冶学院达成试验高效长寿的单管人造金刚石钻头的协议.协议要求:钻头寿命从原有的20米提高到30米;时效从原有的1.4米增加到1.8米.通过几个月的研究和试验,已完成并超过了所要求的指标.试验结果是:钻头平均寿命为41.1米,提高了105.5%,时效平均为2.04米,提高了45.7%.  相似文献   

2.
人造金刚石钻进时用什么钻头开孔好?用硬合金钻头开孔,受到岩石硬度的限制.硬合金钻头在坚硬岩石中钻进,效率低,成本高.采用大口径的人造金刚石钻头开孔也存在效率和成本问题.用钢粒钻头开孔,由于残留钢粒的存在,换径钻进时往往使人造金刚石钻头损坏而过早报废. 我队在漓渚铁矿区施工,地表岩石坚硬而且破碎,不得不采用钢粒钻头开孔,经三  相似文献   

3.
孕镶人造金刚石钻头在弱研磨性的中硬以软的岩层中(如结晶灰岩、灰岩、白云岩及泥质页岩等)钻进,其小时效率比较低,一般在1.0~1.4米/时左右.当使用软胎体钻头钻进时,钻头寿命又较短;胎体稍硬一点(如HRC35以上),钻进效率又不高;胎体太硬(如HRC45以上)金刚石又不易被磨出刃来,以致出现所谓的“打滑”.根据上述情况,现场工人采用“硬磨软打”的方法,即在研磨性岩层中钻进一段,使钻头上的金刚石磨出刃来,然后在软岩中打进尺,这样既提高了钻进速度,又延长了钻头寿命.  相似文献   

4.
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齿钻头在卵砾石地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人造金刚石单晶与WC-Co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具有高耐磨性、高硬度、高冲击韧性,其超硬复合部分在钻进大硬度的卵砾石地层时,能象孕镶金刚石钻头那样切削岩石。野外钻进试验表明,复合齿钻头和普通合金钻头相比,回次进尺提高 1倍以上,小时效率提高 1.5倍以上,平均寿命增加 2.5倍以上,而每m进尺钻头成本降低了35%。   相似文献   

5.
在某矿区用人造金刚石钻头钻进复杂(硬、脆、碎)地层的试验工作,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开展以来,进行了一年,完成两个生产钻孔,开动328个台班,总进尺772.22米,其中人造金刚石钻头进尺659.28米(钻进铁矿234.63米、透闪石和透辉石415.14米,其他岩石9.51米).共投入41个钻头(单晶孕镶钻头38个,聚晶补强钻头2个,爆炸法聚晶手镶钻头1个),消耗钻头36个.  相似文献   

6.
河南郑州探矿厂利用爆炸人造金刚石研制成聚合体金刚石钻头。自一九七八年十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在我队某矿区一、二号钻机试验,共6个钻头,总进尺784.82米。在6—8级泥质灰岩、轻微硅化白云岩中钻进,取得了平均寿命130.6米/个,平均时效2.08米/时的较好效果。在泥质灰岩中达6.06米/时。爆炸人造金刚石钻头在我队钻进试验情况如下:一、矿区地质简况1.矿区内皱褶、断裂发育,故施工钻孔中均遇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在坑内钻进硬岩层时,人造金刚石钻头常打滑,此时金刚石不出刃,钻头和岩石互不磨损,钻头唇面光滑,金刚石有镜面反光现象.钻头打滑的原因是岩石致密坚硬,研磨性小,胎体不能在钻进过程中自磨而使金刚石出刃,因而钻头不能刻划岩石,岩石也不磨损钻头.  相似文献   

8.
1977年湖南二机局开动11台金刚石钻机,钻头平均寿命由14米,提高到26米。302队开动四合金刚石钻机,在7~9级中粗粒花岗岩和变质砂岩中钻进,有两台钻机的钻头寿命超过40米,有一批钻头达到50~100多米。现通过实验与生产实践对提高热压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质量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作为地质勘探技术推广项目重点之一是金刚石钻进。由于金刚石钻头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正确的操作规程的确定和使用。目前在坚硬地层和中硬地层无论是钻进速度还是经济技术指标都比原有的钻粒钻进和硬合金钻进方法有所改善。但在大批量金刚石钻头的平均进尺方面,根据统计77年全国金刚石钻头平均寿命约为20米左右。这个数值和国际水平还有一个不小的差距。影响金刚石钻头寿命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包括金刚石品级在内的钻头本身的质量,它主要取决于结构的设计和造型工艺水平;二是合理的钻进工艺过程,以保证钻头能发挥其最大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人造金刚石投入工业生产之后,很快被运用于地质钻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国外许多孕镶地质钻头已采用人造单晶金刚石制作,并有效地被用于钻进中硬及硬岩;人造表镶单晶钻头,也投入了试验;聚晶和复合体钻头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标志着人造金刚石在地质钻探中的运用已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7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人造金刚石聚晶,同时探索其在岩心钻探中应用,并获得成功。聚晶地质钻头已形成系列、聚晶切削具形状增多,磨削比高达1:10万。聚晶钻头在钻进软至中硬岩石,钻进效果显著,钻头寿命最高达684.17米,绳索取心钻头提钻间隔高达57.81米/次。可替代硬质合金钻头,提高钻探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郴耒煤田地层倾角大、煤层厚、软硬互层频繁、硬岩较多,使用大口径钢粒钻进工艺,钻月效率一直徘徊在270米左右。为了加快煤田地质勘探速度,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从1976年开始,我们三单位攻硬岩试验小组,在永耒矿区开展了φ77毫米人造金刚石钻头和φ57毫米人造金刚石钻头攻硬岩(7~8级硬岩)的试验。目前,57毫米人造金刚石钻头仍在继续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3.
程钟寿 《矿产与地质》1995,9(5):426-430
7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人造金刚石聚晶,同时探索其在岩心钻探中应用,并获得成功。聚晶地质钻头已形成系列。聚晶切削具形状增多,磨削比高达1:10万。聚晶钻头在钻进软至中硬岩石,钻进效果显著,钻头寿命最高达684.17米,绳索取心钻头提钻间隔高达57.81米/次。可替代硬质合金钻头,提高钻探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金刚石钻进过程中,金刚石钻头的消耗占钻探成本的很大比重。当前,不少局、队严格注意了钻进规程,钻头平均寿命明显提高,每米金刚石消耗显著下降,其中以湖北省地质局效果最为显著,1977年全省钻头寿命平均为42米。本文对湖北三队上百个钻头的磨损进行了分析,就非正常磨损与变形找了原因,这对各使用单位改进操作,提高技术,有较大启发,对钻头制造单位提高钻头质量也有参考作用,故特发表此文,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国外岩心钻探动态,现介绍部分有关情况,供参考。一、瑞典瑞典是世界上开展金刚石钻进较早的一个国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现采用金刚石的钻进工作量,约占90%以上。基本是以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为主。据1972年资料介绍,孕镶金刚石钻头的平均寿命为60~80米,表镶金刚石钻头的一次镶焊平均寿命为20~25米,扩孔器  相似文献   

16.
罗桥矿区自1984年采用金刚石钻进以来,钻头平均寿命从1984年的33米提高到1985年的60.79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平均台月效率468米,完工钻孔21个,质量全优。下面谈谈我们提高钻头寿命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队过去在某铜矿施工,在推广应用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时遇到几十米、颗粒细而致密、研磨性很弱的坚硬岩石硅质岩,采用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时钻头打滑,钻进效率低,成本高,成了我队推广小口径金刚石钻进的一只拦路虎。针对我队硬岩层钻进中存在的这一难关,设计试制了金刚石钻头喷砂机,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孕镶金刚石钻头,经过喷砂处理后钻进效率有明显提高。如某铜矿6319孔孔深674米,遇到一段坚硬的硅质岩,有七十多米,使用孕镶金刚石钻头喷砂前后钻进效果对比如下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在围绕提高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使用寿命和钻进时效的研究试验工作中,针对人造孕镶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唇面金刚石脱落的现象,摸索对人造金刚石电化学覆镀金属膜工艺(简称覆膜),并用覆膜金刚石制作不同胎体性能的热压孕镶钻头,开展了生产试验对比。试验资料表明:在金刚石品级相同的条件下,金刚石经过覆膜处理后,对孕镶的使用寿命和钻进时效均有较大的影响,它是提高人造孕镶钻头制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地浸砂岩型铀矿卵砾石层钻进用钻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在内蒙古某地区铀矿床卵砾石层中的生产试验情况.在钻进卵砾石层时,保径未做加强的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2.50 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7.34 m/个;保径加强型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2.82 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10.18 m/个;而普通合金钻头的平均钻进效率为1.29 m/h,钻头的平均寿命为1.19 m/个.试验表明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球齿钻头是一种理想的钻进卵砾石层的钻头.  相似文献   

20.
绳索取心钻进的突出优点在于少提钻具,减少辅助时间,提高纯钻时间,从而较大幅度提高了钻进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因此,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种工艺技术.我国自七十年代初将人造金刚石应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取得成功后,金刚石钻进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人造金刚石质量的提高,金刚石钻头性能的不断改善,钻头寿命也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管材钻具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从而为绳索取心钻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