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兴万 《矿物岩石》1994,14(4):92-97
本文用非接触极化曲线视反应电位差区分矿体矿物成分和确定矿体边界的基本原理,着重阐述矿物非接触极化曲线视反应电位差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并指出非接触极化曲线视反应电位差区分矿体矿物成分和确定矿体边界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邓祖棪 《物探与化探》2002,26(3):192-197,206
介绍了接触极化曲线法的原理及基本参数的测取方法;通过一些典型极化曲线,对矿床氧化状态、电极排布、矿体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作了分析;对所测得的部分典型曲线进行了矿体独立性、反应矿物、反应矿物有效面积、元素储量、元素品位等参数的推断,并将推断与勘探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接触极化曲线法特别适合导电性硫化矿床,是同时兼具直接性、远程性和总体性三者的勘查技术。  相似文献   

3.
傅良魁  戴仁寿 《现代地质》1992,6(3):354-363
本文讨论了利用非接触极化曲线法进行物探异常源评价的可行性。阐明和比较了接触极化曲线法和非接触极化曲线法的异同,并给出了黄铜、石墨及天然硫化矿石标本分别在自来水中和在0.01M的CuSO4溶掖中实验测得的(视)阴极、阳极反应电位。(视)阴极、阳极极化曲线的差异以及某些反应段的极限电流密度。在利用反应电位,极差优势进行极化标本的识别和用极限电流密度推算反应物浓度以及利用视反应电位反演求取真反应电位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极限资源量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金属储量最大容量(即极限资源量)是确定矿床是否还具有找矿潜力的重要参考数据.以矿床中多个矿体资源量统计分形模型为基础,并假定矿体储量连续变化,建立了极限金属资源量(T)预测模型,其与矿体极限数(C)基本呈线性变化;与矿体储量规模分布分维值(D)呈显著非线性变化.利用极限资源量模型,分析了胶东蚀变岩型大尹格庄金矿床的极限金属储量;考虑到大型矿体存在深部延伸,储量仍在不断增加,同时小型矿体统计不全,以中型矿体的金属储量为主要参考,建立了统计分形模型,并估算其极限金属储量为1.35×105 kg,说明大尹格庄金矿床深、边部还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使用自行研制的野外测试设备,在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铜铁矿床上进行了接触极化曲线法试验性的测试。初步证实,接触极化曲线法确有反映导电矿体成分和储量的能力,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是非常局狭的。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用以下方法对湖北大悟陈家河激电异常的研究,即:用激电环形剖面确定矿体走向;用主纵剖确定矿体走向长度及变化;用联剖确定矿体产状和向下延伸情况,经钻探验证,肯定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石露  李小春  孙冠华  白冰 《岩土力学》2012,33(3):812-820
对于进入中晚期的露天金属矿,为了延长矿山的寿命或露天转地采稳产过渡,通常选择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那么矿体采动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则尤为突出。在边坡几何形态、上部荷载和材料性质等不变的情况下,极限平衡获得的边坡安全系数为定值,因此,不能用来反映地下矿体采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为了克服常规极限平衡方法的上述缺陷,采用基于边坡应力场的矢量和法求解滑动面的安全系数,结合蚁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联合搜索边坡临界滑动面,以确定矿体开采前后边坡的安全系数和临界滑动面。最后,给出一个假定算例和两个工程算例说明上述安全系数求解和临界滑面搜索方法的有效性,并揭示了地下矿体开采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岩土工程中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影响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模糊方法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并给出算例。初步研究表明,该方法确定桩基极限承载力比一般的统计方法要客观和全面。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东安岩金矿床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东安岩金矿床地表覆盖层下的矿体进行了测量,着重阐述了该方法在确定浅层覆盖、陡立、大脉状金矿体产状的技术手段。认为在该矿区矿体勘探阶段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方法探寻矿体,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魏道芳 《湖南地质》1995,14(4):252-256
通过对铲子坪金矿原生晕的系统研究,建立了该矿床为原生晕地球化学模型,矿床指示元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带系列,确定了矿体头晕,矿晕,尾晕指示元素组合,矿床成矿元素组合以及矿体剥蚀程度等的一系列定性差别标志和定量预测模型,为研究矿体的保存情况及深部预测提供了多种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普查磁性矿床时,当测区内岩石磁性较强的情况下,区分磁异常的性质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已知磁铁矿床区和磁性岩体区的电磁法测量,利用磁偶源测得的二次磁场垂直分量和由电偶源测量得到波阻抗,分别求取了磁性矿体和磁性岩体的相对磁导率,以此来区分磁异常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陈双世 《甘肃地质》2002,11(2):81-86
半变异函数是描述矿床某些区域化变量 (如矿石品位、矿体厚度等 )特征的有效数学模型。用积分面积法进行半变异函数拟合的基本思路是 :使实验函数与拟合的理论模型所包含的面积全等 ;传统的近似线性回归拟合是使围绕理论模型 (曲线 )的散点误差最小。从理论上讲无论积分或求导都不影响原函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白水地区钼矿床埋藏深度较大,地表没有矿化露头.在这种情况下,对钼矿化体发现与勘查只能依据物化探方法.从已有的电、磁资料出发,与同时开展新的电磁法工作相结合,以多种方法优势互补与综合使用,较好地探测深部地质构造,为本区钼矿攻深找盲、外围扩大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选用高精度磁测剖面测量、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高精度重力剖面测量、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对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矿床开展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探讨各种物探手段对该区矿床勘查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丰富区内物探资料,为区内同类型矿床勘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高精度磁测剖面测量在大范围寻找矿体较为有效,但难以表达矿体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武广  李广远  权恒 《地质与资源》2002,11(3):178-183
电导度是溶液导电能力的相对尺度,电导度的大小能直接反映出成矿溶液的高低.实验证明,成矿溶液相对高浓渡聚集区,往往也是矿床的主矿体或富矿体赋存处.用电导度场替代浓度场,进而建立起电导度与矿体之间的定量对应关系,可以用于表达矿体的贫富,评价矿脉的工业价值,指示找矿远景区等.用金属矿物或半导体矿物的热电性来指导找矿,是近年业兴起的一种新的找矿方法.矿物的热电性大小或热导电类型等在不同的成矿环境、部位中表现不同.因此用矿物的热电性质可以对矿床的侵蚀面水平和矿化地段的远景作出评价.在黑龙江省西吉诺山铅、锌、铜、金普查区采用了成矿溶液电导度和矿物热电性等新技术、新方法,对普查区成矿远景及成矿有利地段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前人入大量勘查工作的440线至500线一带并不是矿化中心位置,西吉诺山谱查区矿化中心可能位于500线以东至花岗斑岩体之间.  相似文献   

16.
皖东地区为中国新的金矿资源远景区 ,金矿点分布广泛 ,但开发程度较低。毛山金矿属于中小规模的典型金矿山 ,矿体具有向南侧伏的趋势。烟灰色含矿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具有多峰特征 ,并且峰强大、峰位低 ;而乳白色不含矿石英的热发光曲线峰位较高 ,峰强较小。含矿黄铁矿的热电导型以 N型居多 ,热电系数 α绝对值的平均值较大。石英热发光标型和黄铁矿热电性标型均揭示了金矿化具有向矿区南部深部增强的趋势。研究成果不仅为毛山金矿指明了找矿方向 ,还有助于利用石英和黄铁矿标型性特征对皖东地区众多金矿点的矿化远景作出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窝子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和210矿区蚀变岩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研究,查明了不同金矿类型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和成矿温度的变化特征.金窝子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即含CO2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金窝子矿区的均一温度介于100~480℃之间,峰值分布在200~320℃,均一温度平均值为257℃,峰形呈近似正态曲线分布,属中-低温成矿,且具一次性成矿和基本连续演变特点;210矿区均一温度分布主要介于160~400℃,峰值分布在280~360℃,平均值为280℃,呈右偏型曲线,可能存在着多期成矿,一期成矿流体温度较低(200~280℃),另一期成矿流体温度较高(280~360℃).结合本区成矿规律预测,金窝子矿区4号脉在P-1线北及四中段(1 590 m)深部仍可探矿,工程验证已探到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8.
掌握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离子型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对于认清水对矿体强度的弱化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测试了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抗剪强度,由此得到基质吸力对矿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特性,即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大,矿体的内摩擦角略有增大,黏聚力大幅增大。同时,根据进气值所代表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可知,当基质吸力小于进气值时,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速率可看成一稳定值;当基质吸力大于进气值时,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速率逐渐减小。由此,以进气值为分界点,提出非饱和强度改进模型,通过改进模型计算得到的抗剪强度贡献值与现场实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基本在15%以内,且优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本文的非饱和强度改进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营口后仙峪硼矿床,是一处已开采40余年的大型硼矿床。硼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蛇纹石化菱镁大理岩中,通过对该区构造、地层、岩性、变质作用等控矿条件的分析,并根据目前矿山及周边开采情况,对矿区深部与周边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综合研究表明,预测矿区混合岩下部有矿体存在。通过钻探验证,已证明预测区混合岩下部赋存有硼矿体,且矿体厚度较大,老矿山深部找矿潜力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