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新年伊始,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奏响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最强音,对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下面笔者就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结合绍兴市实际情况谈一下学习体会。一、政策文件国家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相似文献   

2.
正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舟山市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为例,对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与效用作简要探讨。一、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情况(一)政策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以来,为有效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全县36241公顷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田阳县国土局多措并举,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占补平衡制。对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占用耕地严格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政策,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此外,强化项目用地预审环节,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规划审查和项目预审。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从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新乡市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持续稳定在597万亩和497万亩以上,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三五"以来,该市每年新增粮食6亿斤,受益农民300余万人,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国农科院良种培育基地、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茅台酒粮食生产基地相继落户新乡,为  相似文献   

6.
政策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要求各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7.
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完善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必须先补后占。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实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政策。三是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部近日出台《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该《指导意见》,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指示要求,通过采取改革措施,探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地方通过对现有耕地提质改造,以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既保障经济建设合理用地需求,又要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护耕地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是指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时,须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以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后近二十年来,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保障发展用地和保护耕地,遏制耕地锐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但始终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为主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用途管制为手段,以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有关政策等在内的政策体系。国家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手段不断丰富,保护措施愈加严格,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出现稳步回升,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耕地保护工作的支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以土地开垦和综合整治为主要来源的新增耕地是落实占补平衡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截至2018年4月15日,广西共实施土地开垦项目20 760个,实施规模183 430公顷,确认新增耕地146 739公顷。这些新增耕地为广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项目后期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全区13个市184个项目实地踏勘、调研后,对广西新增耕地项目后期工作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青海国土经略》2016,(4):24-25
正国土资规〔201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好今年中央《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规定要求,规范开展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将  相似文献   

13.
耕地占补平衡,是严格耕地保护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事关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和能否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已成为我市保障建设项目用地的瓶颈.如不能有效解决建设占用补充耕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前一阶段,带着这一问题,深入有关县、市讲行了实地调研,并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伴随着中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同时在政策实施中,也逐步暴露出“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现象,由此带来了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耕地占补平衡的改进和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从城乡要素互动视角出发,如何推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关注热点。文章采用综合分析与系统推理的研究方法。在阐述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阶段与政策绩效的基础上,对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及其逻辑根源进行了分析。耕地占补平衡主要存在实质性不平衡、时空性不平衡、政策性弱化等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问题,其逻辑根源在于城乡要素流动的成本与收益不平衡、耕地占补平衡的执行者和耕地权利主体的利益不一致,区域发展与后备资源禀赋差异,耕地保护意愿和用地审批权力不匹配等。  相似文献   

15.
要坚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就必须要顺势而动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落实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作为来自国土资源系统的委员,十分关注耕地保护工作。他表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于遏制耕地锐减势头、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是党和国家赋予国土资源部门的基本职责"一场耕地保护的"全面战争"大事记200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土资源部发布《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建立占补平衡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7.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一直以来,江北区切实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折不扣地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不折不扣地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区域内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不折不扣地为江北人民管好用好这方土地。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9日)为全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我省耕地保护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     
正河北//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改进占补平衡管理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08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72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678万亩,补充耕地90万亩。新疆//首批4个增减挂钩项目落户深贫县莎车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启动部  相似文献   

20.
正"五个国土"建设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其中需要探索的问题有很多。在学习讨论中,结合驻马店市实际,我们深切感受到,推进"五个国土"建设需要创新意识,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创新突破。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耕地红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保护耕地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各类建设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严格做到"先补后占、占一补一",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要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推动耕地保护由数量管理向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