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暴雨天气是安康地区损失最为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常引起河流泛滥和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迄今为止,尚无人对安康地区的暴雨天气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在此,我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历史上安康地区出现的暴雨个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1资料来源及其处理1.1暴雨日标准及个例选取景雨目标准为:全区至少有3个站日降水量在380mm以上,且至少有1个站日降水量不低于50.0mm,按上述标准,从安康地区1985~1995年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资料中,选出暴雨个例56个,建立暴雨个例历史资料库。1.2因子选取根据我台多年的预报…  相似文献   

2.
锡盟地区暴雨过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盟地区13个站点的降水资料为基础,运用天气动力学原理对选择出的45例暴雨个例进行暴雨形成机制的探讨,对暴雨形成的气候特征、宏观物理条件、环流背景及影响天气系统等诸因素逐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基本产生于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其一为“系统型”,占总暴雨个例的75.6%;其二为“对流型”,占总暴雨个例的24.4%。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类型及其关键区的建立,对今后准确预报锡盟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NCEP 1°×1°的GDAS资料同时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轨迹模式(HYSPLIT v4.9),选取了东北地区2009年6月27日至7月1日的冷涡暴雨个例、2010年8月19-22日切变暴雨个例、2013年8月14-17日气旋暴雨个例和2012年8月27-30日的台风暴雨个例,模拟计算了四个个例的水汽输送通道以及不同源地的水汽贡献。结果表明:四个暴雨个例的水汽输送通道基本有两支:一支是南海或西太平洋的海上水汽输送,另一支是西北气流的水汽输送。不同天气系统造成的典型暴雨个例的水汽输送特征各有差异。冷涡暴雨个例中,42.1%的水汽贡献来自于西太平洋和南海附近,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水汽亦有一定的补充,西北气流和海上水汽各约占50%;切变暴雨个例和气旋暴雨个例水汽输送较相近,以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输送为主体,西北气流水汽比重减少,另外切变暴雨有局地水汽的贡献;台风暴雨个例中,北太平洋和黄海、渤海水汽是本次台风暴雨水汽主要来源。降水量的大小和分布的密集程度与海上水汽的贡献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缪强  刘波 《四川气象》1999,9(3):18-22,45
利用1980年到1990年和1998年讯期共13个暴雨个例,反演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经等压面和垂直剖面上若干物理量分析,揭示了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内部压能场与流场非平衡强迫既是高原天气系统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东移的动力机制,又是这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动力条件。涡度局地变化率的正值区对两类系统的移  相似文献   

5.
川西高原南部暴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甘孜州暴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冷空气移动路径。从几个典型个例中,重点剖析了产生暴雨时的能量和动力特征。简要介绍了甘孜州暴雨预报模式和落点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1前言阜新地区位于辽宁西北部,暴雨偏少,平均年暴雨日为1.5个,而气旋底部冷锋类暴雨就占285%(表1)。由表1可见,此类暴雨预报在阜新地区暴雨预报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气旋底部冷锋暴雨多出现南来系统影响较少的年份,时间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9月份,多以局地暴雨为主,常伴有冰雹和大风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较严重的灾害。由于该系统的突发性和局地性特点,预报难度较大,本文利用197O~1994年14次蒙古气旋底部暴雨资料,选取有关形势场和环境要素场,建立起预报模式。2环流形势通过对14次蒙古气旋底部冷锋类暴雨个例,采用统计…  相似文献   

7.
潘杰丽  朱明 《广西气象》2007,28(A01):16-19
通过对2006年钦州市4月7~8日突发暴雨天气个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本次钦州突发暴雨天气的天气系统为近地层(925hPa)的切变线。还有有利的高低空的物理量场和能量场配合。  相似文献   

8.
曾皓 《四川气象》1995,15(1):15-22
分析了位于川西高原南部的甘孜州暴雨的气候特征;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冷空气移路径。从几个典型个例中,重点剖析了产生暴雨时的能量和动力特征,简要介绍了甘孜州暴雨雨预报模式和落点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淮河上游流域历次强降水及其致洪情况的分析,探讨强降水过程与洪水发生的规律,从而确定这一地区致洪暴雨标准,并用分区和时间滑动累加计算的方法,计算空域面雨量累加值,导出致洪暴雨指数。从天气气候普查,得出产生这一地区致洪暴雨的四个类型天气系统,从中选取各类典型致洪暴雨个例,用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释用结合的方法,建立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并对洪峰涨势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80年到1990年和1998年讯期共13个暴雨个例,反演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具体形式.经等压面和垂直剖面上若干物理量分析,揭示了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特征.结果表明:大气内部压能场与流场非平衡强迫既是高原天气系统和背风坡浅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东移的动力机制,又是这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动力条件.涡度局地变化率的正值区对两类系统的移动有动力牵引作用.经、纬向环流剖面,揭示了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前期征兆、开始和结束标志、能量、水汽条件等.两类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将导致耦合相互作用的区域产生暴雨等强烈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1.
陈德汶 《气象》1993,19(11):31-35
该文选取两槽一脊型下,暴雨,一般降水,无雨3类天气个例各7个,利用合成的方法,分析这3类天气的热力,动力条件特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3类天气短期预报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夏季1961—1990年6—8月,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东侧博克图、扎兰屯、那吉屯、尼尔基、小二沟、阿里河6站37个暴雨个例的气候特征。总结出6种产生此暴雨的天气系统,分别对各种天气系统造成暴雨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预报着眼点,对今后准确分析预报呼伦贝尔地区大兴安岭东侧的暴雨天气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综合相似预报法在短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勇 《气象》1996,22(10):31-34
该文选取1961-1998年4-11月造成陕西暴雨天气的586个个例,用专家预报暴雨经验与多元相似相结合,把每个个例总一组暴雨指标,同时又做为和以相似的历史样本,在有限区域内对陕西暴雨天气进行短期预报,1989年7-8月作预报9次,其次确率达78%。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概念模型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通过对1970~2008年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得出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并根据高低空环流形势相互之间的配置与锋面暴雨的关系,建立四类广西大范围锋面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雨、暴雨天气是本县区重要天气之一,为了做好大降水(日降水量≥25.lmm)解释预报工作,在现有基础上,重新普查了近十年大雨、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分析了典型个例,初步弄清本县区常见的大雨、暴雨天气的空间结构,以及受副高影响而具有的一些特点,并同时找出预报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1高空环流背景分析我们日常做降水预报主要注意500hPa形势,重点考虑的是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以及副高进退对大雨、暴雨的作用。普查1985~1994年10年中7~8月25个大雨、暴雨日500hPa环流形势和对应的部分700hPa、850hPa环流形势,得出结论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80 ̄1990年11年的5 ̄10个月影响平顶山市的大 ̄暴雨天气的分析,模拟预报员的思路,对影响系统先分型,而后消空、建立分型预报指标,特殊个例选相似的预报方法,在应用中效果较好,对提高大 ̄暴雨预报能力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盛夏15个西南气流型暴雨个例的合成分析,指出了这类暴雨前24小时到当时场天气尺度系统的演变特征,并对这类暴雨过程中涉及到的某些天气系统进行了讨论。一、西南气流型暴雨及其分析方法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暴雨是我省及邻近省区一种主要的暴雨形势。有的称为“东高西低型”暴雨或“副热带湿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东营市天气、气候资料,对1980-1995年汛期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暴雨产生的特点,并在天气特征分型的基础上,利用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与实时资料制作了汛期暴雨分县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9.
梁兴华 《贵州气象》1997,21(1):14-15,10
通过对普定1973~1996年6月份暴雨人例进行统计,根据湿有效位能Amk的变化特征,天气环流系统分型及本站要素变化规律,对31次暴雨两个例综合分析,其变化规律与我县6月暴雨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进行历史回报验证,对普定6月份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湿有效能量在暴雨预报中应用较广泛,在冰雹天气预报中应用较少。本文应用湿有效能量对区域性锋面冰雹和区域性锋面暴雨天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广西强对流天气的湿有效能量空间特征,并给出冰雹和暴雨天气个例,获得基本事实,可供业务和研究工作参考。 一、强对流天气的Amk特征 以南宁为代表站,用区气象台查算表查算1979~1983年3~6月14个区域性锋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