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体水合物是一种似冰状的结晶物质 ,烃类和非烃类气体赋存于水分子笼形格架内。全球海底气体水合物储集层可能含有2×1014(Soloview,2000)~7.6×1017 m3(Dbrynin等,1981)的甲烷。目前 ,在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水深440~>2400m处采集了50个热成因和细菌成因的气体水合物样品。通过活塞柱状取样和科学考察深潜器 ,研究者已经从海底取到细菌成因Ⅰ型构造的甲烷水合物和热成因Ⅱ型和H型的气体水合物。近年来 ,GOM (墨西哥湾 )深水区已经成为对石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1999…  相似文献   

2.
气体水合物是象冰一样的结晶物质,烃类和非烃类气体赋存于水分子晶格内。分布于墨西哥湾和其它海盆中的I型构造的气体水合物通常是细菌作用成因的甲烷水合物,贫13C、Ⅱ型和 H型气体水合物在墨西哥湾水深约540 m处共存。Ⅱ型气体水合物主要成分一般是C1-C4碳氢化合物(甲烷-异丁烷),而H型则主要由C1-C5碳氢化合物组成(甲烷-异戊烷)。与简单的细菌成因的甲烷水合物相比,由于热成因的气体水合物是由不同性质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共存于晶体格子中,故保存了更为复杂的成因和稳定性信息。温度、压力及形成气体水合物的气体组成是决定…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湾和 Blake洋脊气体水合物区储藏有近似相同体积水合化的碳氢气体化合物 (在标准温压条件下它们分别是 ( 1 0~ 1 3 .7)× 1 0 18m3和 3 0× 1 0 18m3。气体水合物在两地的储集成因是不同的。在墨西哥湾 ,气体水合物主要储藏在厚厚的、构造集中的稳定盖层内 ,这样大量的烃类气体就可以从海底深部的油气层中运移到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在 Blake洋脊内 ,气体水合物是分散的 ,它们是在细菌成因甲烷生成处形成的 ,而在该处从底部运移上来的甲烷数量很少。诸如气体水合物易于赋存的浅海底地层和在裂隙中气体水合物的高赋集率等有利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湾西北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墨西哥湾西北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广泛,水合物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10~14)×1012m3。构造控制的混合成因(生物甲烷和热成因天然气)水合物含量高、资源密度大,经济潜力高;盆地生物成因甲烷水合物呈细分散状发育,沉积物中水合物含量低、资源密度小、经济潜力低。综合地质、技术和开采成本3方面因素,在目前全球几个工程程度较高的水合物发育区中,墨西哥湾水合物的经济潜力最大,其中工作程度最高的7个水合物发育区中,MC852/853区的经济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运用调查潜水器采集的热成碳氢气体样品,位于墨西哥湾大陆坡。水深约在540m的化以能自养群落的火山口和气体水合物丘,研究区具体渐高压特征(温度平均为7℃,压力约5400kPa)II型结构气体水合物丰富,气体水合物样品的三种同位素特征指示了该水合物束缚甲烷(CH4)的细菌氧化作用,以下三种情形和形成报体水合物的火山喷气有关;(1)甲烷束缚甲烷富^13C相当于3.8‰PDB(皮狄组美洲拟箭石标准  相似文献   

6.
在靠近墨西哥湾下斜坡与深海平原的交接处的阿特沃特海下谷(AT)425火山喷块区,水深约1920~1930m处的海底有Ⅱ型结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乙烷水合物)和原油。该处位于墨西哥湾下伏含盐盆地界线内清楚的构造区——东密西西比扇体(MFF)中。热成因烃类的存在证实了在东MFF深部存在活动的石油系统。MFF中天然气水合物含的C2-C5烃类气体的^13C极低,使得其与上斜坡和中斜坡其它气体明显不同。AT425处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m/z=191及217)同样与上墨西哥湾斜坡及Smackover斜坡的原油的标志物明显不同。AT425处原油的生物标志物与具有强烈的含硅粘土流体区沉积的、可能有高等植物有机质沉积的海洋源岩一致。墨西哥湾下陷带内存在的页岩或泥岩源岩引起了诸如源岩沉积时的古地理等新问题。墨西哥湾含盐盆地下陷带南部和东部在中生代突然出现的高地可以解释AT425处产生原油和天然气的页岩或泥岩源岩产状。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日本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成因及其控制因素,收集和整理了日本海西南郁陵盆地和日本海东缘上越盆地及邻近的相关资料。结果显示,上越盆地及邻近海域甲烷羽状流、麻坑、自生碳酸盐岩及地震剖面上"气烟囱"和BSR等发育,块状水合物出露海底为热解成因;郁陵盆地羽状流不太发育,而自生碳酸盐岩和地震剖面上的"气烟囱"较发育,钻孔发现的水合物主要为生物成因。结合日本海构造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日本海东缘热解成因水合物的主控因素是近S—N向和近E—W向交互断裂作用以及NE—SW向的晚期构造挤压;日本海西南海域生物成因为主兼热解成因水合物的主控因素是NEE—SWW向的晚期构造挤压;而日本海西北海域构造定型早且缺少晚期构造挤压,因此,推测其水合物气源应该主要为生物成因,热成因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
气体水合物中甲烷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气体水合物样品中烃类气体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组分的检测,表明自然界中存在Ⅰ型、Ⅱ型和H型3种类型的气体水合物,在水合物结构中甲烷客体分子主要源自沉积有机质中CO2的微生物还原作用,也存在热成因甲烷,少数地区为微生物成因和热成因混合甲烷,微生物成因甲烷总是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孙萍 《海洋地质前沿》2008,24(11):41-43
贝尔加湖首次发现气体水合物是1997年贝加尔钻探计划(BDP)在盆地南部海底深度121m和161m处,气体成分主要是甲烷,8δC值范围为-68.2‰~-57.6‰,表明这些气体水合物是微生物成因的。最近,在盆地南部的Malenky泥火山和盆地中部的Kukuy K-2地区海底发现气体水合物,这些站点位于抬升地形带上,并且具有流体溢出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似冰状的结晶固体,晶体中烃和非烃气体被水分子的刚性构架所封存。因为是由细菌的甲烷水合物(结构Ⅰ)和复杂的热成天然气水合物(结构Ⅱ和H)二者构成,所以墨西哥湾陆坡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环境中是非常典型的。结构Ⅱ水合物和结构H水合物含有...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湾大陆坡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对北海中央超压油气田———Judy 油田(区块30/7a)的综合研究从台湾近海平均回声传播时间看新生代侵蚀的幅度Macuspana盆地(墨西哥)的气体地球化学 :被细菌气体侵染的沉积物中的热成因聚集。从中国莺—琼盆地生油岩的高温裂解中析出的轻烃个体的碳同位素组成构造和沉积作用对英国北海中央31和39象限(Quadrants)的Fife和Angus油田区内上侏罗统浅海砂岩层分布的控制《海洋地质与石油地质》2000年第17卷第9期目录  相似文献   

12.
美国能源部(DOE)Morgantown能源技术中心(现在的联邦能源技术中心,FEFC)资助的始于1982年的甲烷水合物十年研究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Kuparuk油气田存在水合物;完成了近海15个含水合物盆地的研究;建立了从水合物中通过减压和加热生产天然气的生产模型;成立了水合物和沉积物测试实验室。该计划由于某些原因,后被取消。8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国家政府的关注、科学家的呼吁、气体水合物的新发现和全球气候变暖与全球碳循环中气体水合物的作用与影响等因素,使甲烷水合物重新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199…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水区缺乏钻井资料的情况,从可以广泛获取的叠加速度出发建立了一套计算地下流体势(气势)的方法,并以此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此来获得天然气运移和水合物成藏的有益信息。盆地广泛发育断裂、底辟构造,影响着水合物的分布。BSR发育区与气体势场强度的汇聚区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水合物根据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浅部地层生物成因气为主,另一类是以深部热成因气为主。大部分断层对应于相对低势区,反映断层的开启性,可以作为气体运移的通道,其上部发育深部热成因气为主的水合物藏。在构造隆起附近发育的底辟具有相对高气势的特征,这类底辟携带大量的深部热成因气运移至浅部,为水合物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气源,在其附近剖面上常具有BSR的显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钻探,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在5个取心站位目标层段进行了保压取心,获取了水合物岩心释放气样品,同时在13个层段获取了水合物分解气体样品。钻探取心的5个站位都在航次现场选择层段制备了顶空气样品。所有气体均进行了气体组成与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水合物气体组成以甲烷占绝对优势,甲烷含量96.5%~99.8%;乙烷含量极少,为(175~554)×10~(-6),未检测出C_(2+)以上烃类气体。水合物气体甲烷碳-氢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δ~(13)C_(1 )为-68.4‰~-71.2‰,δDC_1为-182‰~-184‰,据此判识水合物气体成因类型为生物成因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类型与水合物产出形态没有直接关系,多种产出类型的水合物可能与储层发育及形态特征有密切联系。主要气源位于1000m以内的浅地层中,主要以侧向运移方式运移至稳定域有利部位形成水合物。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及其碳同位素判别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主要受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与含量等因素的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成分通常以甲烷为主,其成因有细菌还原和热分解两种,分别具δ^13C值<-60‰和δ^13C>-60‰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为研究区,利用NOAA/AVHRR热红外影像,通过分析1999年Central Mexico 7.0级地震、1999年Oaxaco 7.5级地震和2003年Colima 7.6级地震3次地震期间与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对应的海表面上方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的变化,研究了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与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分布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墨西哥湾西北部陆坡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区对应的海表面上方,临震前频繁出现孤立的、带状的、强度较大的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该研究结果表明,同次和多次地震临震前,该地区频繁出现孤立、带状、强度较大的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可能与海底蕴藏着天然气水合物藏有关.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较深入的海区,调查资料丰富,已在50多处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备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矿产资源预测模型的条件。选择34处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点和34处已知无矿点作为训练区,建立矿点存在与否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值表明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与盐底辟关系密切。将该模型应用于整个墨西哥湾北部,初步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可能性概率分布图;概率大于0.7的预测单元包含已知矿点中的30个,利用该阈值圈定了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潜在资源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在巴基斯坦外海的聚合大陆边缘得到了新的垂直入射、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似海底反射(BSR)是横穿整个大陆边缘至阿曼海湾的最突出的反射特征。一般这一反射同气体水合物稳定带底的期望深度相一致。增生棱柱体上的BSR是一个清晰的反极性反射,且BSR之下的地层表现出反射率增强,这表明地层间存在被捕获的气体。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反演在BSR深度处产生约200m厚的低速带。利用Born展开式,可根据反褶积和平衡处理后的单道数据来计算带限阻抗记录,结果表明BSR处的速度下降约200ms^-1。在朝海岸方向的CDP4400处,Minshull和White(1989)等人得到一个约600ms^-1的速度倒置,此结果表明BSR的特征在越过巴基斯坦外海大陆边缘时显著变化。海湾下的BSR出现在相似的海底地层深度,此处的地震反射出现亮点。然而,其反振幅异常小,且BSR下方的反射地层没有表现出反射率增强。广角反射和折射数据的联合走时反演表明:持续上升的速度暗示了有充足的甲烷以形成游离气和气体水合物,且主要受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的限制。我们认为当沉积物同化为增生棱柱体时,这些变异与构造抬升和正在进行的沉积引起的一个渐进过程有关。沉积和抬升造成等温线向上偏移,并因此导致气体水合物的分解,释放出的甲烷气体造成BSR增强。我们的地质调查反映了深海平原以及第一个倾斜盆地内水深分别为3300m和2490m处的BSR属性。CDP4400位于近岸的一个隐伏、隆起演化的盆地内,水深为1730m。因此我们提出,在加积楔内,区域构造抬升与正进行的沉积引致稳定区域的向上偏移造成水合物循环。此外,通过甲烷的深度平流,构造脱水作用可以在稳定区域底部积聚水合物。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神狐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试验开采的重点区域,大量钻探取心、测井与地震等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站位水合物的饱和度、厚度与气源条件存在差异。本文利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及深水油气勘探所采集的测井和地震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利用PetroMod软件模拟地层的温度场、有机质成熟度、烃源岩生烃量、流体运移路径以及不同烃源岩影响下的水合物饱和度,结果表明:生物成因气分布在海底以下1500 m范围内的有机质未成熟地层,而热成因气分布在深度超过2300 m的成熟、过成熟地层。水合物稳定带内生烃量难以形成水合物,形成水合物气源主要来自于稳定带下方向上运移的生物与热成因气。模拟结果与测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稳定带下部生物成因气能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约为10%,在峡谷脊部的局部区域饱和度较高;相对高饱和度(>40%)水合物形成与文昌组、恩平组的热成因气沿断裂、气烟囱等流体运移通道幕式释放密切相关,W19井形成较高饱和度水合物的甲烷气体中热成因气占比达80%,W17井热成因气占比为73%,而SH2井主要以生物成因为主,因此,不同站位甲烷气体来源占比不同。  相似文献   

20.
潘峰 《海洋世界》2012,(2):60-63
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后,科学家大卫·瓦伦丁和他的同行于2011年早期发表了关于"细菌的过量繁殖消耗掉了几乎所有泄露的甲烷气体"的研究成果。随后,一些人对这位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地球化学家提出了质疑:泄漏出的甲烷气体是怎样消失的呢?在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中,瓦伦丁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机械工程师伊戈尔以及其他合作者们报告了他们的新研究成果。他们采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来论证墨西哥湾中水下地形、洋流和细菌在消耗泄露甲烷气体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