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对于浙江省努力打造海洋碳汇交易“浙江样板”、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分为海水养殖碳汇与滨海湿地碳汇2个部分,分别测算当前碳汇能力和未来碳汇增长潜力。其中,海水养殖碳汇采用2010—2021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数据,基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测算碳储量;滨海湿地碳汇采用碳密度与湿地面积乘积法测算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浙江省海洋碳汇的主体,而滨海湿地碳汇规模较小;贝藻类养殖碳汇近年来增长较为稳定,而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贝藻类养殖碳汇可以通过优化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滨海湿地碳汇可以通过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碳储量,从而增强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2.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化发展为导向的产业模式,推动蓝碳与海洋经济、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协同增效。此外,对蓝碳产业门类进行界定,并从4个方向提出蓝碳产业的发展路径,助力我国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为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双碳”战略目标、促进海洋能源开发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典型场景提出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并给出相关发展建议。研究考虑典型开发场景、碳汇技术现状、协同开发匹配性、生态环境效益等因素,提出基于生态修复工程、基于增殖放流或海洋牧场、基于大型藻类和基于矿化固化的四种海洋碳汇与海洋能源协同开发路径。同时,为加快推动协同开发的实施,建议重点从鼓励试点区域结合低碳零碳油田建设示范先行、构建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建立海洋碳汇核算认证机制以及探索纳入市场交易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洋资源价值核算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资源价值核算是实现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前提,是实行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章通过借鉴其他自然资源价值的核算方法,初步构建了海洋资源价值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5.
养殖贝类是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之一,其碳汇功能作为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一部分,兼具生态和经济属性,碳汇价格的核算可为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补贴提供数据参考,提高碳汇养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对海洋GEP核算等提供一定借鉴。目前碳汇价格研究较为缺乏,碳汇价格受限于碳汇计量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文章基于碳储量变化原理,对养殖环境中的养殖贝类固碳基础公式进行改进,补充了附着贝类固碳与生物沉积物固碳两个计算参数,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并改进海洋牧场碳汇定价方法,以东方云溪海洋牧场作为研究区进行案例计算,结果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与褶牡蛎的碳汇价格分别为165元/t、185元/t和272元/t;使用改进后的碳汇计量方法得到的养殖贝类单位个体固碳量较高,其中生物沉积固碳对提高单位个体固碳量的作用最为突出,约占贝类自身固碳的91%,主要与养殖海域的水文条件有关;较高的固碳量形成了较低的碳汇价格,固碳量与成本收益因素共同影响养殖贝类的碳汇价格;长远来看,碳汇价格会随着固碳计量的愈加完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核算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测算未取得使用权海域资源资产的预期纯收益,综合核算海域资源资产价值。结果表明,我国海域资源资产价值总量高,主要集中在未取得使用权海域;不同区片未取 得使用权海域的资产价格与功能类型、离岸距离和用海结构有关。通过市场法和收益法核算出的海域资源资产价格相近, 其中收益法核算的未取得使用权海域资源资产的价格较高,与我国海域资源资产市场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 调整有关。开展海域资源资产的分类核算能够在我国现有的海域定价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评估海域资源资产的预期收益,核算未取得使用权的海域资源资产价值。应根据自然条件和规划用途开展海域资源资产的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地定价, 并完 善资产的有偿使用和用途管制措施, 从而确保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海洋经济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提高对海洋碳汇的科学认知,文章介绍海洋碳汇及其碳循环模式,分析海洋碳汇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分为黑碳、褐碳、绿碳和蓝碳4种类型,其中蓝碳即海洋碳汇,即通过海洋固定和储存二氧化碳,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机制;海洋碳汇由溶解度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泵3种碳泵共同完成,其中依赖海洋微生物的微型生物泵储碳效率最高;海洋碳汇正面临生境基础退化和海洋酸化加剧的问题,未来应针对问题加强政策性管理和保护以及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核算相关方法的基础上,研究探索了我国海洋经济核算的模式,以海洋生产总值核算为突破口,系统提出了我国海洋生产总值(GOP)核算的三种基本方法,即剥离法、扩展法、外推法。同时,对几种核算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为我国开展海洋经济核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晓惠 《海洋信息》2003,(4):11-12,10
本文论述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与海洋统计工作间的关系,提出了海洋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建立天津海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建立天津海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韵主要框架内容。  相似文献   

10.
自然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在海洋渔业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渔业资源作为当今地球上最大的野生食物资源,一直以来为人类提供着食物、经济收入和社会就业等,而且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渔业资源价值核算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前提,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以实现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是,由于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洄游性及共享性等特性,致使进行海洋渔业资源核算非常困难。通过对自然资源核算等理论和方法学习与分析,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海洋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和步骤,这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以对虾为例,对其价值进行了初步核算,全国对虾的资产性价值为132.51亿元,非资产性价值为10.22亿元,合计为142.73亿元。  相似文献   

11.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上正在从增汇和减排两个技术体系层面探索实践海洋对碳中和的支撑作用.本文立足中国海洋碳汇资源扩增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从滨海湿地、渔业碳汇、微生物碳汇、海底碳封存、海洋可再生能源、耦合优化及前瞻性技术方面,构建了海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建议加强海...  相似文献   

12.
发展海洋碳汇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红树林作为海洋碳汇的重要来源,拥有强大的固碳和储碳能力,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加快开发红树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基于三角模糊数和结构方程构建红树林碳汇项目风险测度模型,选取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这一我国的代表性项目,采用净现值方法和肯定当量法对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测度风险因素对项目价值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从而助力红树林碳汇的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1)红树林碳汇项目的开发存在一定的风险,各阶段风险按照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核查备案阶段、决策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设计阶段,核查备案阶段的技术风险、决策阶段的政策风险、施工阶段的市场风险、运营维护阶段的市场风险和设计阶段的人类行为风险是各阶段中影响较大的风险种类;(2)风险的发生会使红树林碳汇项目的价值降低,相比传统净现值法,肯定当量法更符合红树林碳汇项目的开发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控制广东的碳排放量,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文章分析广东发展蓝色碳汇的基础、存在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的海洋资源禀赋优越、海洋经济实力雄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碳汇交易基础扎实且国际合作优势明显,具有发展蓝色碳汇的优质条件;面对广东发展蓝色碳汇存在的政策、技术、平台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未来广东发展蓝色碳汇应完善综合管理体制、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新型经济模式、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健全交易机制和深化“一带一路”合作。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持续排放,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引发诸多极端气候事件,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水暖化等一系列环境负面效应。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活跃碳库,增汇潜力巨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其对大气二氧化碳额外吸收封存的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根据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涵盖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滨海湿地蓝碳、侧重于环境友好型养殖产业的海水养殖环境碳汇和借助生态工程技术手段的负排放工程增汇。海洋负排放技术在实现人为增汇的同时,有望通过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发挥其生态治理功能,从而应对海洋环流改变、海水酸化脱氧等全球海洋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污染的局部胁迫。  相似文献   

15.
提高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19年中国沿海9地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并对其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水平整体较高且呈上升态势,但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局看,地区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集聚效应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从局部看,研究期间部分地区净碳汇效率的空间演进路径未发生变动,呈现出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科技推广、产量结构对海水养殖净碳汇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经济规模、专业人员投入强度具有抑制作用;从空间溢出效应看,专业人员投入强度、科技推广和产量结构对邻近地区净碳汇效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经济规模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长岛碳汇渔业的发展和国家公园的建设,文章首次核算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碳汇数据,综合评估长岛海水养殖的碳汇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海水养殖具有一定的碳汇能力,2016—2020年长岛海域养殖贝藻类的平均碳汇量为2.94万t,其中贝类尤其是扇贝的碳汇量显著高于藻类;养殖结构和养殖产量是长岛海水养殖碳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养殖产量又受养殖规模、环境、方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长岛发展碳汇渔业应进一步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建立海水养殖碳汇核算体系以及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7.
A global ocean carbon cycle model based on the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POP and the improved biogeochemical model OCMIP-2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carbon cycle processes under the historically observed atmospheric CO 2 concentration and different future scenarios (called Rep- 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or RCPs). The RCPs in this paper follow the design of Inter- 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for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AR5).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 absorbs CO 2 from atmosphere and the absorbability will continue in the 21st century under the four RCPs. The net air-sea CO 2 flux increased during the historical time and reached 1.87 Pg/a (calculated by carbon) in 2005; however, it would reach peak and then decr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ocean absorbs CO 2 mainly in the mid latitude, and releases CO 2 in the equator area. However, in the 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 (ACC) area the ocean would change from source to sink under the rising CO 2 concentration, including RCP4.5, RCP6.0, and RCP8.5. In 2100, the anthropogenic carbon would be transported to the 40 S in the Atlantic Ocean by the 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 (NADW), and also be transported to the north by the Antarctic Bottom Water (AABW) along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in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The ocean pH value is also simulated by the model. The pH decreased by 0.1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would continue to decr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sce- nario of RCP8.5, the global averaged pH would decrease by 0.43 to reach 7.73 due to the absorption of CO 2 from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养殖现状开展调查,并对三沙湾养殖固碳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三沙湾养殖总产量66.47万t,其中贝藻养殖产量26.67万t;优势经济物种包括大黄鱼、鲍鱼、海带、江蓠和牡蛎。测定不同养殖生物含碳率存在时空差异,其中养殖生物软组织含碳率为23.67%~43.89%,养殖贝类贝壳含碳率为11.12%~15.05%;海带含碳率随生长周期降低,而贝类含碳率在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经核算,2022年三沙湾海水养殖牡蛎、海带、江蓠等不投饵贝藻类养殖可从水体中移出碳约2.91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67万t,可创造经济价值161.74万元,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与经济效益。鲍鱼、大黄鱼、海参等投饵型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引入外来碳源约92.55万t,饵料的投入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饵型养殖碳固存能力弱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典型养殖海湾的渔业固碳能力核算,并针对投饵型养殖生物的碳固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养殖规划和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升级转型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9.
尤再进 《海洋与湖沼》2022,53(4):1015-1025
重现期波高是港口海岸及海洋工程设计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尤其对深水海港、海上平台、海底油气管道、沿海核电站等重大涉海工程设计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效益。但是,现有重现期波高推算缺乏统一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结果相差悬殊。研究重现期波高的统一化计算方法,分析重现期波高计算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新方法,建立误差小、应用方便、方法统一的重现期波高计算方法。基于澳大利亚悉尼站的长期连续观测波浪数据,研究发现:广义帕累托函数(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 III,GPD-III)和威布尔(Weibull)是重现期波高计算的最佳候选极值分布函数,新推导的函数形状参数计算公式较好提高重现期波高的计算精度,极值波高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样本大小是影响重现期波高计算精确度的两个重要因素,短期波浪资料和年极值法可能高估重现期波高值。逐个风暴的极值波高数据分析法及最佳候选极值分布函数GPD-III和Weibull建议应用于涉海工程设计的重现期波高推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