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Loran-C 导航系统以天、地波传播标准时间信号。地波沿地面传播,不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定时精度高,当前远距离时间同步多采用这一手段;天波借助于电离层 D 层的反射来实现时间同步,由于电离层周日变化的影响,使天波的时间同步精度低于地波定时精度。本文分析了接收站仅有一台铯钟的情况下,如何计算 Loran-C 地波的定时精度以及利用Loran-C 天波所能达到的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2.
Loran-C定时接收机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往往是天波和地波混迭的波形。由于天地波之间的相位幅度关系是随外界因素,特别是D层电离层变化而异,因而在某些地区天波和地波的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定时、导航的精度。本文在此介绍用微型计算机实时分离Loran-C脉冲天地波的一种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和工作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100kHz地波工程计算中,通常将E_0称为基准场强,t_w称为二次相位因子。笔者将1022所计算(简称之为算法1)的E_0和t_w和陕西天文台计算(算法2)的E_0和t_w与12个地波观测地点测得的基准场强E_0和二次相位因子t_w做了比较。基本做法是:由E_0~(测)通过算法1得到的E_0~σ和t_w~σ(σ为大地电导率)曲线,导出对应于E_0~(测)的二次相位因子,称之为t_w~(导)(F);对算法2用同样做法亦得相应的t_w~(导)(C),求二次相位因子实测值与导出值之差:△ (F)=t_w~(测)-t_w~(导)(F)和△(C)=t_w~(测) -t_w~(导)(C)。结果是:有8个观测点△(F)和△(C)一致;有两个观测点|△(F)|明显大于|△(C)|;有一个观测点|△(F)|为|△(C)|的3倍多;有一个观测点,t_w~(测)与t_w~(导)(C)吻合得很好,而t_w~(导)(F)无法确定。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实际条件下,对于100kHz的地波工程应用,算法2要比算法1好。  相似文献   

4.
100kHz地波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无线电授时、导航来说,地球表面大地电特性非常重要,可以用地波衰减法测定大地等效电特性.目前有若干种方法可用于计算100kHz地波场强衰减和二次相位因子随传播路径的距离、大地电特性和大气折射指数的变化.对几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采用的参数作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对于1000km距离的均光滑的地球表面的地波传播而言,中国电波研究所的结果与国际电联有关建议书符合得最好.  相似文献   

5.
冯博 《天文学报》1990,31(1):77-82
本文讨论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分布值及其对BPL地波时号的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采用了我国102个高空气象站十年的实测资料,求得了我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的月平均值,根据这些数值绘制了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中国大气折射指数梯度分布图》,用这种方法计算的地波时延预测值与地波时延的实测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修正值比标准大气的修正数据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6.
在参考文献(2,3)的基础上,提出了含有大山区的复杂陆地地波路径的分段和确定各段路径等效电导率σc的方法,给出如何利用接收点场强实测值和已有的理论色散修正曲线(δt-d)^(6)近似计算色散修正值的方法,并对4条含大山区的复杂路径信号传播时延实测值tg^-(收)与预测值tg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路径分为3段等效时的预测准确度要比整段等效高得多。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MUSIC算法的天地波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BPL长波脉冲信号的特征,利用MUSIC(多信号分类)算法对BPL天、地波延迟进行估计,实现天、地波识别。对传统谱估计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算法和现代谱估计MUSIC算法进行了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可有效分离天、地波,且识别误差都能控制在±5μs内,但MUSIC算法比IFFT算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用于预测沿光滑分段均匀混合路径传播的地波时延的Millington经验公式的实用性,对Millington经验公式和用于预测沿光滑分段均匀混合路径传播的地波时延的严格的Wait公式进行了比较。在Wait积分法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的基础上,用上述2种方法分别计算多条实际路径的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用Millington经验公式进行地波时延预测符合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12条地波路径实测得到的地波二次相位因子和基准场强的数据,探讨了在处理地波传播问题时等效地球半径系数α的取值问题。分析表明:在我国内陆,α选用4/3较宜。  相似文献   

10.
前言     
BPL授时台工作在无线电长波波段,采用多脉冲、相位编码体制发播标准时间和标准频率并兼导航主台。由于长波地波传播衰减小,多脉冲发射提高了平均辐射功率,相关检测技术允许接收机在低信噪比下工作,所以能实现大面积复盖。因为长波地波传播的相位非常稳定,脉冲  相似文献   

11.
罗兰—C导航系统的精度取决于其传播信号的地波部分的高稳定性。这一系统的有效工作范围受到地波信号传播距离和远距离处天波信号干扰的限制。本文叙述了一种测定天波特性的技术,以便估计天波对导航过程的影响,从而改进或扩大罗兰—C系统的导航范围。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资料表明:有可能工作在地波脉冲较迟一些的点上,以得到较高的信噪比;并且也有可能以低一些的精度用天波本身导航。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1984年用搬钟的方法实测 BPL 信号传播时延和场强的结果,得出了在信号地波复盖范围内,根据信号的场强预算传播时延可获得很高的精度,提出了计算时地波传播路径合理分段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尚未解决的大城市高大建筑物对信号时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区接收BPL地波和天波信号有着不同的结果对于噪声场强在50dB左右,BPL地波场强低于30dB,一跳天波场强约50dB的地方——广州监测站正处于上述情况,可以借助一跳天波识别地波的周期。具体方法是先跟踪在一跳天波第三周末,再把跟踪点前移三周(周数根据天、地波传播时延差决定)[注一]就可以跟踪到BPL地波第三周.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些离发射台较远的台站进行周期识别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罗兰导航系统(Long range navigation)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备份和补充.罗兰信号以地波形式沿地球表面传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波信号受到地面电参数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传播延时,信号的场强也会逐渐减弱.为分析我国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性能,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介质类型中二次时延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电磁波传播规律计算了场强随距离的变化.根据罗兰接收机最低性能标准,分析了西部台站的覆盖区域以及定位范围,计算了定位区域内的几何精度因子,结果显示定位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几何精度因子小于6.在计算区域内仿真西部台站定位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就定位而言,西部台站几何布局较为合理,但是由于二次时延的影响,纬度和经度方向定位误差较大,必须采用差分等抑制观测误差的方法提高定位精度.为扩大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覆盖区域,接收机的接收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人造卫星二阶摄动的半分析、半数值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i),采用σ~*作为基本根数系统;这里σ~*是从密切根数σ中扣去短周期项△σ_s的平根数。 ii),σ~*的长期、长周期变率(准到三阶)由密切限的变率dσ/dt的数值平均求得。 ii),计算dσ/dt中所用的密切根数σ,由σ~*加上短周期项△σ_s,而得,其中一阶短周期项△σ_s~((1))用分析公式计算,二阶短周期项△σ_s~((2))用Fourier分析方法求取。由于采用了σ~*作为根数系统,克服了密切根数σ数值方法的积分步长短、计算时间长、积累误差大等缺点;由于dσ/dt、△σ_s~((2))用数值方法计算,又避免了繁复的公式推导,兼得了计算公式简单,程序编制方便等优点。用本方法计算二阶摄动,计算时间比经典的数值方法要节省十分之九,所占内存的大小可比分析方法节省4/5—5/6。本文还讨论了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方法,改进了迭代过程,使得它更适合于卫星动力测地中测轨的要求。本文还给出了用本方法计算的数值结果。数值结果表明:用本方法测轨,向径、垂迹方向误差小于0.1米,沿迹方向误差小于1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汇集了对 LF 定时信号识别及不同周期的常用办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对 LF 定时信号进行周期识别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波相互干涉影响的定量分析计算,对这一新方法的可靠性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8年5月至12月份在临潼监测的BPL授时台发射的低频地波信号,对有关数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对涉及信号发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扼要介绍解决不规则地形条件下LF地波传播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及其存在问题的诸方面.根据导出方程的基本假设,定性地分析了积分方程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时会迁到的困难;然后将在秦岭山区实测的地波传播时廷与由积分方程法算得的相应时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沿传播方向(纵向)和垂直于传播方向(横向)的起伏均很急剧的情况下,实测值和计算值偏离很大,相对偏差多数>50%,从实验和计算比较说明积分方程法只能用于地波路径的横向地形基本均匀,而纵向地形起伏坡度不超过20°的不规则地面.文章最后根据实测数据,提出了将山区对地波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可以分为路径的山区地形平均影响和接收点附近地形局部影响之和的新概念,并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影响的简单方法.用此法得到5个观测点的时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多数<0.2μs.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目前广泛采用的三种用于地波传播时延计算的大圆距离计算公式,在椭球体面上,这三种公式在一定的近似下被统一起来,并给出了考虑高程时的简单近似公式及忽略高程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太阳X射线爆发引起电离层D区的突然扰动(SID),直接影响低频天波信号的传播。本文给出了由SID所引起的低频灭波信号幅度与相位突然异常的部分观测结果,分析了对利用天波甚至可能对利用地波定时、校频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小这种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