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1世纪,随着科技园区办公建筑的飞速发展,对于办公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成为了新的课题。设计时强调提供多层次、不同性质、舒适的休憩娱乐交流空间环境,促使办公人员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以煤科院办公大楼景观设计为例,从空间的交融性、环境的舒适性进行研究,探讨新世纪办公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傅钢  曹延平  张林  张承宇  刘恒伟 《岩土力学》2007,28(Z1):474-484
将维持地下水环境平衡的设计理念应用于高水压隧道的设计中。对设计中防排水参数和抗水压衬砌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梨树湾隧道为实例介绍了具体设计方法。该隧道施工结果表明:应用地下水环境平衡的理念设计高水压隧道,对于保护环境、降低隧道造价、加快施工速度都是合理、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总建筑面积约4600m2。建设内容包括科技档案库、机电设计办公室、绿色建筑数据展示中心以及绿色建筑机电技术研发中心等。该楼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筑的能源、植物、水环境、风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有效利用;做好建筑外围护保温结构;处理好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与建筑的关系;选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供冷供热系统等诸多生态技术及设备,体现了节能减排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寒区冻土环境与工程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从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相互作用着手 ,分析了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冻土环境破坏、环境保护状况及冻土环境保护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同时对正在拟建的青藏铁路 ,阐述了人类经济活动对冻土环境和工程环境的影响 ,并初步提出寒区冻土、工程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和评价系统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对奥运中心区环境整治城市设计,从而表明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全面的、艰巨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对规划的延续,对规划的全面实现与改进,是城市环境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11,(2):84-84
2010年12月28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分会天津市委员会在天津市会宾园宾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同期召开了2010年度天津技术交流会,本次大会由天津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总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设备分会天津市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吕强主持。天津市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贾柄公致辞,  相似文献   

7.
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根 《地质论评》1998,44(3):281-288
本文就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工程的基本涵义,环境地质工程的特性、内容及分类等进行了探讨。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规范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包括区划与管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其中监测和监理贯穿于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文中还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城市把塑造城市特色作为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手段,城市特色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褒义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城市特色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受,并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对该城市所具有的个性风貌特点认识的一种感性特征。在景德镇建镇千年之际,我参与了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本文结合景德镇陶艺公园的环境设计,探索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特色文化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项斌 《探矿工程》2016,43(6):88-91
为了解决复杂城市环境下岩石边坡控制爆破的有害效应问题,依托某景区岩石边坡爆破工程,提出相应的爆破设计方案。方案采用以弱松动定向控制爆破为主,辅以浅孔城市爆破以及预裂爆破的爆破设计,提出了各爆破形式的爆破设计参数,设计了相应的起爆网络、起爆顺序及装药结构。通过严格执行该方案,大大降低了爆破振害,实际爆破施工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该设计可为其他复杂城市环境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危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性大,因此对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设计的核心内容是防渗层,对施工的要求是要确保高质量地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总结国内已建成的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经验,给出了危险废物填埋场设计与施工要点,使危险废物填埋场成为一个真正与生物圈隔绝的场所,不致对环境造成危害和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论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隧道洞口边、仰坡和洞门区域的植被恢复与绿化设计技术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隧道洞口设计不能象过去一样仅仅做单一的结构设计,必须与绿化设计有机结合。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文章从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一般原则、绿化设计模式、与洞门结构相适应的绿化方法以及景观效果等方面,研究了隧道洞口段绿化设计方法。提出洞门结构设计与景观效果设计有机结合的原则,总结了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总体模式。该模式给出进行洞口绿化设计时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洞门位置选择、洞口结构设计、绿化方法优选、边、仰坡的稳定性分析、景观效果设计等内容。除了考虑植被效果外,还须考虑隧道所在地的环境与意境的协调以及人文景观设计。成果可为工程界做好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分析判断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常规的工程设计中,合理控制各项指标,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以具体工程实例,介绍天然地基下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筏板基础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短柱设计、剪力墙等构件设计方法。消除的建筑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等因素对结构设计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孙晓明  何满潮  杨晓杰 《岩土力学》2006,27(7):1061-1065
由于深部软岩巷道工程岩体介质已进入到塑性大变形阶段,其破坏主要是由于支护体与围岩之间的不耦合造成的,因此提出了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与传统的线性参数设计不同,该方法在变形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最佳耦合过程进行强度设计,提出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反馈设计进行修正。与新奥法不同,采用该设计方法进行锚网索耦合支护既能充分发挥锚网主动支护浅部围岩的能力,又能通过锚索调动深部围岩强度的支护能力,从而可以实现软岩巷道支护体与围岩在强度上、刚度上和结构上的耦合,保证软岩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基础设计是制约建筑形式的主要因素,解决好基础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成为房屋设计的重要任务,也是结构设计的难点。通过几种基础形式方案的比较,达到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统一性,实现了房屋在复杂的山地地形中的可建设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建筑设计领域采用协同设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将设计实践与协同设计理论紧密结合,提出了建筑设计领域正确使用协同设计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小勇  钟文华  周英才 《岩土力学》2005,26(10):1535-1540
将概率统计理论引入砂井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中,克服了现行“确定性”分析和设计法的不足。对砂井地基固结的概率分析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设计系数法。该法用设计系数将砂井地基的固结概率设计与常规设计联系起来。径向固结系数的设计值等于其标准值与设计系数的乘积,也等于其均值与中心设计系数乘积。推导了径向固结系数为对数正态分布和伽玛分布时设计系数的计算公式,并据此研究了设计系数的变化规律。中心设计系数是径向固结系数变异系数的减函数,而是失效概率的增函数。研究了径向固结系数标准值的计算方法。为便于工程查用,提供了设计系数图表。提出了砂井地基固结概率设计的一般步骤,并用算例说明了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康有  马顺刚  樊明兰  刘勇  张波 《水文》2017,37(3):1-6
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稀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适线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初始值;针对目前参数估计方法存在常遇洪水频率设计值偏小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文德公式修正目前频率设计偏小的情形,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针对目前传统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值抽样误差大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标准差的方法计算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数值次序统计量期望值的优化适线法具有良好的无偏性和有效性;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修正值大于频率设计初始值,且两者偏差随着频率减小而减小;寸滩站洪水频率设计保证值明显大于修正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在煤层气勘探开发领域尚未解决的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提出了分支孔斜平面设计法。该法使空间定向钻孔设计简化为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而斜平面内定向钻孔设计又可借助于垂直平面内定向钻孔的设计方法。因此,使用该法不仅解决了空间定向钻孔轨迹设计问题,而且方法简单,设计灵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二维和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了三维设计软件的应用领域,认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设计是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于常规工程而言,设计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一般遵循有关设计规范就基本可以得到解决,但对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工程来说,已有的规范往往表现出局限性。从设计输入、处理、输出环节,论述苏通大桥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集成设计方法,即依靠设计、科研、施工、咨询、管理等力量的集成,提高设计能力,确保设计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