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信阳群南湾组化石孢子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1,12(3):85-99
作者在河南信阳附近信阳群南湾组中、上部的轻变质灰色砂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孢子,此外还有疑源类(Acritarchs),几丁虫(Chitinozoans)和虫颚(Scolecedonts)化石。该孢子组合可与华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和苏联中泥盆世晚期季维特阶(Givetian)和晚泥盆世早期弗拉斯阶(Frasnian)比较,其时代为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 信阳群南湾组微体化石的发现不仅解决了长期争论的信阳群南湾组的时代问题,而且对秦岭和大别山构造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带的演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3.
陕西汉南三花石群和西乡群的时代仍存很大争议。在陕西西乡地区三花石群白勉峡组灰色、灰黑色砂板岩中发现较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陆生植物孢子(spores)22属40余种。其化石组合大致可与中国华南、西南和西秦岭中泥盆世孢子带比较。亦可以与欧洲、北美老红砂岩大陆及其邻区中泥盆世早期孢子带比较,时代为中泥盆世,并可能为中泥盆世早期,大致相当于西欧中泥盆世早期艾菲尔期。  相似文献   

4.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1,(1):1-10,12,119
本文首次报道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发现的丰富的化石孢子研究结果。在王家店组除孢子外,还发现少量疑源类(Acritarchs)和虫颚化石(Scole-codonts)。本文图示14个孢子属,23种和变种(包括未定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分布规律和演化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孢子带,下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上带称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letes explanatus(LE)带。 甘肃漳县大草滩王家店组孢子带可以与华南和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孢子带比较,同时可与西欧(Clayton et al,Higgs et al. ,1987)晚泥盆世晚期的Retis-pora lepidophyta-Knoxisporites literatus(LL)带和Retispora lepidophyta-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atus(LE)带比较,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斯特隆阶(Stru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区广泛分布着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在皖南溪口群采集的43件样品中发现较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ers)20余属,50余种,其中具有地层意义的孢子有15属25种。这些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带相比较,也可与西欧、东欧和北美地区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孢子带对比,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相当于西欧晚盆世晚期法门阶(Famennian)。  相似文献   

6.
徐仁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3,14(3):119-132
笔者在研究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并进行了研究.本文图示的大孢子为8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8个即;Verrucisporites reticuloides,V.lunanensis,Biharisporites microspinosus,Trichodosporites mirabilis,Nikitinsporites yunnanensis,N.sinensis,N.maximus和Lagenicula verrucosa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大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加拿大北极地区同期地层中的大孢子组合进行比较,亦可与西欧、原苏联和中国有关地层中的大孢子进行对比.该组合的研究对泥盆纪植物演化,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仁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4,15(1):119-132
笔者在研究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孢子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大孢子.并进行了研究.本文图示的大孢子为8个属、30个种和变种.其中新种8个即;Verrucisporites reticuloides,V.lunanensis,Biharisporites microspinosus,Trichodosporites mirabilis,Nikitinsporites yunnanensis,N.sinensis,N.maximus和Lagenicula verrucosa等。云南东部中泥盆世和晚泥盆世早期大孢子组合基本上可与加拿大北极地区同期地层中的大孢子组合进行比较,亦可与西欧、原苏联和中国有关地层中的大孢子进行对比.该组合的研究对泥盆纪植物演化,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气候和沉积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家杰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2005,29(4):311-316,322
云南沾益龙华山剖面泥盆系龙华山组和西冲组上段含丰富的孢子化石,按某些重要孢子类群的数量变化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发生、发展和消失情况,分为下部龙华山组的RP孢子组合带和西冲组上段的VM孢子组合带。RP组合带含有早泥盆世典型分子,VM组合带含有吉维期(Givetian)晚期才在国内外出现的典型分子。结合其他门类化石研究,认为龙华山组的地质时代为泥盆纪布拉格期(Pragian)中期至埃姆斯期(Emsian)早期,西冲组上段为吉维期(Givetian)晚期,可能包括弗拉斯期(Frasnian)早期。当前研究还揭示,滇东在吉维期(Givetian)晚期Cyr-tospora cristifer已经丰富,较国内外其他地区该类孢子出现的时代(最早为弗拉斯期晚期)明显要早,据此提出了滇东可能是Cyrtospora cristifer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9.
在西秦岭舒家坝组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以RetusotrilitescommunisHaun ,Convolutisisporaimplicata (Kodo)GaoetZhong ,PunctatisporitesrugosusGaoetHou ,CalamosporaplanaGaoetHou ,Punc tatosporitessp .等为代表的古孢子化石共 77个属种 ,该组面貌可与我国峡东地区秭归、长阳及贵州独山、都匀等地的泥盆纪古孢子化石组合对比 ,并根据其化石论证了该组地层时代应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0.
高联达  王根贤 《湖南地质》1990,9(3):1-9,T001
通过湖南南部下泥盆统源口组孢子研究,确定源口组为早泥盆世西根阶(Siegenian)。本文图示源口组孢子22属,44种和变种,其中新种3个,即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Amocosporites hunanensis和Apiculatasporites yuankouensis。源口组孢子组合可与云南曲靖下泥盆统翠峰山群上部桂家屯组、四川龙门山下泥盆统平驿铺群上部关山坡组和广西横县六景下泥盆统纳高岭组孢子组合比较,亦可与西欧、北美早泥盆世四根阶孢子带对比。源口组孢子组合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层和古生物意义,而且对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部施甸泥盆纪疑缘类及其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西部施甸泥盆纪疑缘类研究对重建该地区泥盆纪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次报道了云南西部保山地区施甸泥盆纪疑缘类21属35种。根据疑缘类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以划分2个疑缘类组合带: 相当施甸何元寨剖面的西边塘组上部泥岩段的疑缘类组合带; 马鹿塘疑缘类组合带。该区的疑缘类可与国内外同时代的疑缘类比较。微古植物(疑缘类)和孢子含量的比例关系及其特征性的属种证明,西边塘组属正常浅海沉积,马鹿塘组较西边塘组略深,为陆棚浅海沉积。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部下中泥盆统层序及其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是中国北方下中泥盆统出露最全地区之一,1977年曾作为中国北方槽区典型剖面.笔者根据最新资料研究,重新选定了下中泥盆统标准层序(自下而上):下泥盆统:乌吐布拉克组、曼格尔组.芒克鲁组;中泥盆统:乌鲁苏巴斯套组、纸房组.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床板珊瑚化石资料,对乌吐布拉克组进行了重新审定,将原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乌吐布拉克组下2层归入上志留统.重点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底界及下与中泥盆统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仁农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4,18(1):17-23,T002
研究区石炭系属残留海盆沉积。在固始柳林泥盆纪(?)花园墙组上部首次发现社内期Dibolisporitesdistinctus-Aurorasporamacra孢子组合,据此建立固始组。上覆大杨山组为典型磨拉石建造,推论造山运动发生于中、晚泥盆世。杨山组植物组合的特点似显示在早石炭世末华北、华南板块已互相接近,局部地段可能已拼合。  相似文献   

15.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宝兴灵关─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兵 《地层学杂志》1995,19(1):9-19
首次详细地描述了灵关一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剖面,将泥盆系划分为平驿铺组、甘溪组、养马坝组和观雾山组4个岩石地层单位,建立了4个腕足类组合带和2个珊瑚类组合带,并与邻区进行了对比。通过年代地层界线的讨论,初步认为该飞来峰内仅有下泥盆统和中泥盆统中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