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过渡和农牧过渡地带.这里气候干旱少雨,降水分布不均,植被覆盖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在这一地区种草养畜,实行草田轮作,农牧结合,是发展农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本文仅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草养畜农牧结合的气象条件研究,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亚和中国西北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近百年年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亚洲大陆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主体部分,即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和产业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上,既表现出某些相似性,又呈现出独特性。并且根据降水特征分析,提出了半干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事例。  相似文献   

3.
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湿度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和回顾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研究在区域气候变化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详尽描述了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湿度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型地面观测试验计划的开展、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的加强促进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陆面模式模拟土壤湿度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数值模拟的研究进程。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观测站的建立,积累了长期宝贵的连续性观测数据,增强了检验卫星反演方法的能力,促进了陆面模式的参数化改进。近年来随着气象学、生态学以及水文学、土壤学等学科之间交叉合作的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湿度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局地碳通量和水分供应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未来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的研究不仅要开展观测计划,积累长期连续的高质量数据,改进卫星反演能力和模式参数化方案,而且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学科交叉内容的研究,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湿度在生态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学科的变化形式和特点,多角度、多方向地开展和改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的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按优劣可依次分为3个区:东部鄂尔多斯市为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南部乌海市为温暖干旱区,北部巴彦淖尔市则为温暖干旱——极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呈现东部优于南、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今天看来古代文明的摇篮如巴比伦、古埃及、印度和中国大都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带。事实证明这种气候才是孕育古代文明的最佳地理条件之一。目前地球上的气候格局大致是在5000年前开始形成的。5000年来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起来。为了寻找水源,人们大量汇集到河谷地带。由于干旱,还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6.
提要根据1951—1990年的光能、气温、降水和风等气象资料,对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这些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相似文献   

7.
甘肃中部地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为了认识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与气候的关系,本文选择定西、会宁两县作为代表,对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作一初浅分析。定西和会宁两县位于甘肃中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雨养农业县,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86%以上。年降水量在300—450毫米之间,属半干旱、干旱气候区。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以下简称本区)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境内从南到北虽属温带,然而垂直寒温型和暖温型气候各踞东北与西南,并且由东部山地向西部依次分布着湿润、半湿润、半干旱以至干旱地带。相应分布着森林、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55个测站为研究对象,取其1961-1980年6-8月逐旬降水量,利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9类11型的基本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牧业生产和布局以及长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CAgM)第十届会议于1991年12月2—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召开。有48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排灌委员会(ICID)等5个国际组织的96名代表参加会议。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回顾总结 CAgM 第九届会议以来 WMO 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进展,确定至下届会议期间的农业气象委员会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贯彻执行1991年 WMO 第十一次大会批准的 WMO第三个长期计划中有关农业气象的计划(1992—2001年),审定农业气象技术规则与业务指南,审议上届工作组和报告员的报告。围绕农业气象业务应用、农业气象服务,天气、气候与农作物、畜牧业生产,干旱和沙漠  相似文献   

11.
陕西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指陕北、渭北高原和关中东部。其气候特点是降水稀少且变率大,大风、冰雹频繁,低温、霜冻危害严重等等。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威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障碍。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是气候的改造。使之向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方向变化。通过调  相似文献   

12.
四、黄土高原干旱频繁的解释从上述可知,黄土高原暴雨和径流并非很多,而干旱却频繁严重,是我国本部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普遍现象,是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的固有属性,还是黄土高原的特殊现象,下面就诱发干旱的主要因素试图作一些解释.(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按照气候干湿状况的不同,可分成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类型,每一类  相似文献   

13.
正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及其带领的团队发表了一项关于全球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指出半干旱地区是全球陆地表面增温最显著的地区。据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介绍,干旱半干旱区作为全球陆地的特殊组成部分,是近100年来温度增加最显著的地区,尤其在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增温达1.72℃,是全球陆地平均增温的2倍,是全球变化研  相似文献   

14.
高温危险性评价是高温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基于过去60年(1961—2020年)的日最高温度数据,选择高温日数、最高温度、高温强度三个指标,逐站点使用核密度函数估算三个高温指标的概率密度函数,计算了四个重现期(即五年一遇、十年一遇、二十年一遇和五十年一遇)下的三个指标的取值,进而通过K-means非监督聚类得到各指标下的高温危险性等级分布图,然后将各指标叠加,对我国不同气候区的综合高温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1)从高温日数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华中、华南地区的交界部分;(2)从最高温度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的最高温度在不同重现期下的增强最显著;(3)从高温强度来看,发生高温可能性最大的区域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内不同区域的高温强度差异较大,需局部防范高温灾害;(4)随着重现期年限的增长,不同高温指标值均明显增长,高值区域面积逐渐增加。全国高温综合高危险性等级地区主要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地区南部、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北部,其余气候区少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球气候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气象组织(WMO)获得的数据表明1998—2007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a。2007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961--1990年的年平均温度(14℃)高0.40℃。到目前为止,2007年其它的显著气候事件包括:北极海冰区域减小,这导致了首次开通加拿大西北航道;南极臭氧洞相对减小;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拉尼娜的发展以及世界许多地区的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干旱等级判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干旱等级判定方法探讨宫德吉,汪厚基(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大部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干旱缺雨是制约本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认真研究干旱的发生规律、探讨干旱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研究干旱规律,就要知道历史上我区哪年算旱,哪年不算旱,...  相似文献   

17.
山西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东距海洋400 km~500 km,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明显,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按冷暖程度划分,大体以ψN 39°的恒山山脉为界,大同及晋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属中温带,恒山以南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按干湿程度划分,大部分地区为半干旱地区,一些中、高山区和晋东南地区属半湿润区.山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夏季雨量集中,降水年季变化大,干旱频繁;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较长;局部暴雨、冰雹、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即1974年的降水量被认为接近正常,从而结束了1968年开始的苏丹——萨赫勒(Sahe-lian)的大干旱.不幸,世界上其它的地方再次出现干旱.不仅给萨赫勒人民,而且给非洲其它地方(特别是喀拉哈里沙漠的周围)以及亚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  相似文献   

19.
溃变理论在西北地区冰雹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溃变理论”和V—3θ图预报工具,制作了西北地区36个探空站点的V—3θ图。通过对2004年8月发生在青海西部、甘肃东南部和宁夏南部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V—3θ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基于溃变理论的预报工具对冰雹天气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修正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安顺清  邢久星 《气象》1985,11(12):17-19
一、前言 干旱是世界上普遍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据怀特(White)等的统计,美国每年因干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约有1.2亿美元,1977年美国农业总局因干旱给各州发放贷款就达3.2亿美元。我国有50%的面积属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即使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干旱也经常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连续的干旱,造成水资源的奇缺,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 干旱与其它气象灾害不同,它是一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