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海洋地质、内河勘察、地下工程、石油钻探以及土壤研究的需要,我们借鉴国外仪器的特点设计了袖珍十字板剪力仪。该仪器测量速度快,在5~10秒钟内即可测出土质的抗剪强度值。它体积小,重量仅有0.4公斤。本文从国内剪力仪概况和袖珍十字板剪力仪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及设计等方面做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
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是近年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地质科学.它在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开发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前导和基础作用.海洋土质学,它是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成因土质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成分、沉积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从中分析探讨不同沉积类型的海底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它的形成环境、物质组成、物理化学特征、微结构特征的相关关系.这个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对研究海洋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的形成机理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上也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力学性质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toll、Hamilton等分别从理论和实测方面出发研究海底沉积物声学与物理力学性质关系,这两类研究都是将声学性质作为独立性质从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中提取出来,以两者作为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割裂了其内在统一性.本文不试图建立声学与物理力学性质的经验方程,而是综合考虑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力学性质,对南海大陆坡和人陆架沉积物进行聚类研究,分析南海海底沉积物共有的性质.研究表明聚类分析方法为海底沉积物性质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类手段,通过聚类,得出如下结论:(1)声速与孔隙度、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单调相关性,可以通过某些物理力学参数来预报沉积物的声速,同时可以通过测量沉积物声速反演沉积物的某些物理力学参数;(2)海底沉积物的声速和地文单元、沉积物的颗粒成份组成有关;(3)火陆坡黏土质粉砂、粉砂、砂质粉砂和大陆架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的压缩波速依次增大,切变波速依次减小;(4)海底沉积物声学与物理力学性质聚类分析研究,可以作为海底沉积物的声学探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底松散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海底松散泥沙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测量的研究现状,并据此研制了海底表层沉积物声速声衰减系数原位测量系统。利用原位测量系统分别在实验室和海滩对不同粒度的沉积物进行了测量分析,得到了不同粒度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数据分析表明,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与沉积物的粒径有密切的关系,粒径越粗,声速越高,声衰减系数越大。通过沉积物声学性质研究,可以开发海底浅层沉积物声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提高相关海洋调查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设施的开发和海底沉积物的调查,了解海底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方法,具有测试快捷,测量精度高,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环境的特点,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系统介绍了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的特点,分析了国际上目前主要测量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海底静力触探、海底动力贯入仪、消耗式海底贯入仪、全流动贯入仪、扁铲侧胀等,希望能对我国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设施的开发和海底沉积物的调查,了解海底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方法,具有测试快捷,测量精度高,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环境的特点,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系统介绍了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的特点,分析了国际上目前主要测量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海底静力触探、海底动力贯入仪、消耗式海底贯入仪、全流动贯入仪、扁铲侧胀等,希望能对我国海底沉积物工程力学性质原位测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洋沉积物声速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相关性的初步分析和研究,可以找到估算沉积物压缩波速Vp和切变波速Vs的经验式,最终为海底沉积物的性质进行声学遥测、为发展海底参数声遥感服务。本文给出了7个较为理想的回归方程。沉积物的物理参数与Vp有密切的关系;力学参数对Vs的预报有较大的作用。若增加物理参数作为修正项,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频谱分析技术在沉积声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海洋沉积声学研究是水声学、地声学及海洋地球物理学(尤其是人工地震方面)等学科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它是从测量分析研究沉积物声速方面入手的。目前,对沉积物声速测量的手段除了反射法和折射法以外,还有室内测量法等)。本文计论了电学计算机配合频谱分析技术在测量沉积物声速上的应用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的工程性质(或广义称为物理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海洋地质学一项重大的理论课题。今年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议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海洋沉积物与陆源沉积物相比,显示出明显的特点。首先从沉积物的物质成分上看,就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海洋沉积物含有比例很高的生物骨骼质和别的有机岩屑。充满海洋沉积物孔隙的是含盐很高的水流体。这种水流体,对沉积物的性质有重大的影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渤海湾北部取得的大量海底表层样、原状箱式样和柱状岩心样品,通过现场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得出研究区海底表层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和抗剪强度指标.研究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有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及砾砂7种.根据表层沉积物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发现研究区中部表层土的抗剪强度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提出了海洋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的十大特性:1.高的灵敏性;2.高的孔隙比;3.高的触变性;4.高的蠕变性;5.高的液化性;6.高的含水性;7.高的压缩性;8.变异性;9.低渗透性;10.低的强度。在总结和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物的基础上,提出海洋沉积物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了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并提出了这些特性的特点和参数指标,这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是很必要的,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2.
海底沉积物在应力-应变过程前后的微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25年太沙基提出的“蜂窝状结构”概念以来,有关土和沉积物微结构分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1-3].高国瑞[4]则研究分析了我国沿海海相沉积物的微结构类型和工程性质,梁元博等[5]提出典型堆垒结构和颗粒孔隙取向的海洋沉积物微结构模式,卢博等[6-7]对南海海底沉积物微结构影响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提出的微结构分类研究,丰富了我国海底沉积物结构和微结构的微区分析研究.本文试图通过沉积物在应力一应变过程中的微区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为海底工程地质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地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继民 《海岸工程》1992,11(2):53-65
本文是海洋大学地质系及河口所首次对黄河三角洲进行地基工程地质研究的成果。通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试验与实验室分析:静三轴和动三轴剪切试验、土工试验、粒度与粘土矿物分析以及结构研究等方法,测试了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的工程特性(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参数指标,并对其地基容许承载力、液化性、稳定性及地基处理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取样测量会改变沉积物的温度、压力等参数,取样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会与沉积物的真实参数有所差距。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海洋沉积物热、电、声探测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深潜器的海洋沉积物原位热、电、声多参数探针。探针使用时差法测量沉积物中的声速、声衰减系数,使用温纳法测量沉积物的电导率参数,使用NTC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测量沉积物温度。在探针校准并对沙质沉积物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探针测量电导率标准误差小于2.8 %。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28 ℃,温度测量时间不小于120 s,此次获取泥沙样品的声速为1 737.5 m/s,声衰减系数2.5 dB/m。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能够准确、快速的测量海洋沉积物的热、电、声参数。  相似文献   

15.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海洋观测仪器入网管理的现状以及部分入网仪器无法业务化应用的原因;剖析了完善海洋观测业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借鉴国内其他部委对行业内仪器的入网管理办法以及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对海洋观测仪器的测试和评估机制,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形成我国海洋观测仪器业务化应用管理办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邓玉芬  孙磊  王川 《海洋测绘》2020,40(1):62-65
针对海底水雷埋设、监听器布设、观测网建设及海底作业等任务对海底沉积物力学特性参数的需求,结合现有科考船的实际装备要求,通过对剪切强度和贯入阻力参数测量技术的研究,设计研制了船载海底表层沉积物力学特性分析测量系统,实现了海底表层沉积物剪切强度和贯入阻力特性参数现场分析测量,解决了因样品多次移动或长期保存致使力学特性变化而导致测试结果失真的问题。详细论述了海底表层沉积物力学特性分析测量系统的组成、方案设计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海底陆坡对地震或风暴载荷的响应已经成为海上平台以及当地海啸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海底陆坡稳定性评价需要对土体的特性加以描述,而且要选择恰当的参数值。由于海洋沉积物样品的采集非常昂贵,所以海洋沉积物的土工资料很有限。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1:10万海洋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1:10万《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采用了遥感分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海水和地质样品分析、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海流观测、锥探、钻探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浅地层结构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海水化学特征(水污染)、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项目综合评价了珠江三角洲海洋地质环境质量,提出了减灾防灾建议。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海洋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底热流是在天然气勘探中认识沉积层热状态、推算沉积层地温分布的重要参数之一。MTL是国内首个成功应用的地热流探测系统,可同时进行沉积物地温梯度测量和沉积物取样,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资料。本文就MTL地温梯度探测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指标及海上作业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1998—2005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开展了1∶10万《珠江三角洲近岸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采用了遥感分析、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海水和地质样品分析、海洋环境多参量测量、海流观测、锥探、钻探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类型、浅地层结构与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海水化学特征(水污染)、潜在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项目综合评价了珠江三角洲海洋地质环境质量,提出了减灾防灾建议,为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海洋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