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矿塌陷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孙村煤矿为例,进行了采空塌陷的危险性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吕义清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254-257
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介绍了因煤矿开采造成的各种地质灾害,分析了各种煤矿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煤矿地质灾害的环境效应,为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矿用履带式钻机是一种新型煤矿用液压钻机,它能有效地改善钻机工作效率,提高钻掘产量,降低工作强度,在煤矿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ZDY4000BL型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钻机为例,根据H前履带行走驱动系统的形式,及使用环境条件和制造成本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液压钻机履带行走液压系统。使用表明,该型式能满足煤矿用履带式钻机的行走要求。  相似文献   

5.
蒋少杰 《安徽地质》2022,(2):154-157+177
淮南市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同时也存在许多因煤炭资源枯竭而关闭的废弃煤矿。本文以八公山区属地方废弃煤矿为例,分析废弃煤矿矿山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通过实施场地整治、清理煤矸石、修砌鱼塘、绿化等工程治理措施,使废弃煤矿生态环境彻底改观,为废弃煤矿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同煤田赋存有侏罗系和石炭二叠系两套含煤建造的特点,以大同煤田马脊梁勘探区为例,运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分别采用邻矿(塔山煤矿)、勘探区上覆的煤矿(侏罗系煤矿)矿井涌水量观测资料,在充分讨论勘探区与对比煤矿的比拟条件后,较为恰当地求得了比拟参数,对勘探区矿井涌水量进行了预算,得出了较为接近的比拟结果。  相似文献   

7.
煤矿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的危险性预测评估是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核心内容。以华亭矿区大柳矿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煤矿采空引发地面塌陷危险性预测评估的基本内容及评估深度,并提出了较全面的矿区采空塌陷的防治措施,可以为矿井开采后防治地面塌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路学忠  高军 《西北地质》2003,36(C00):14-18
本文以宁夏煤矿资源的开发为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宁夏煤矿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性,随后阐述了实现宁夏煤矿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探讨选频法在煤矿老窑水勘探中的应用,以南阳宏发煤矿部分采空区及采空充水区为例,运用选频法,探测地下煤矿采空区及采空充水区位置。通过瞬变电磁法验证,选频法解释成果准确可靠。该资料可以说明选频法在寻找、确定煤矿采空充水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近在几个大型煤矿所开展的三维地震勘探为例,扼要论述了煤矿采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以及人机联作解释技术,并以所获典型成果,介绍了应用该技术在煤矿开采的800m浅垂深范围内,所能查明的小断层和低幅度小褶曲构造的能力和精度。由于该技术成果精度高,勘探周期又短。因此,把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设计和开采中高度现代化的工具,正在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一些煤矿的标准作法。  相似文献   

11.
以京西杨坨煤矿的试验为例,概述了应用环境同位素和其它水化学成分研究矿井突水来源的成果。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用以往矿井“突水”实例、现象、充水来源、充水条件,对矿坑充水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矿井因充水而产生的淹井和人员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13.
具有线性功能函数的神经元在矿井水质类型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识别矿井水质类型对于判断突水水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华北某矿井为例,采用具有线性功能函数的神经元(AdaptiveLinearElement)方法对来自煤层顶、底板含水层的两种不同水质类型矿井水进行了有效的识别。实际输入的4个未知水样中,经识别两个为顶板水,两个为底板水。神经元学习训练时,其收敛性、收敛速度与步长参数α的选取密切相关。此外,神经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这使得神经元在较小噪声背景下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匹兹堡煤田为例,介绍了废弃矿井地下水回充、相邻矿井水连通和自流排泄出地表,以致造成河水污染,生产矿井涌水量增加,甚至导致生产矿井水害事故等问题。强调应基于GIS和GPS等技术对这类矿区进行水文地质填图,设立长期水位水质观测站,并有针对性的设置矿井水处理厂。针对我国废弃矿井充水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矿水害防治是矿井安全管控的重点之一,但缺乏全面、系统、可控的技术管理手段,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为了科学、有效地指导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以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矿顶板水害为例,运用系统工程与闭环式管理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立体探查、预测预报、追踪探放、分段疏降、采前评价、阶梯排水、监测预警、总结优化”的顶板水害闭环式管控模式,该模式涵盖了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水害预测、顶板水疏排、水害监测预警等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形成了从水害治理效果到水害防治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反馈通路,组成一个水害防治闭合回路,保障了防治水工作有据可依、偏差可控。将该模式应用于深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煤矿顶板防治水技术与管理,实现了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与生产管理的协同创新,保障了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为深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煤层开采顶板防治水技术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煤矿水害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河南省煤矿系我国大水矿区,水害问题严重制约全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大量原始水文地质资料和矿井突水案例,综合分析和研究了煤田构造对矿井突水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对矿井水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注浆改造是华北型煤田下组煤开采的有效防治水技术之一。但是目前该项技术只能解决浅部上组煤问题,随着采深的增大,注浆改造煤层底板薄层灰岩含水层已不能满足安全开采条件。以东庞矿下组9号煤开采为例,分析了奥陶纪峰峰组岩溶含水层富水特征,研究了对奥陶系顶部进行注浆改造的可行性和相关技术问题,得出,对东庞矿奥灰上部进行注浆改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合理的注浆改造厚度为40 m。试验性注浆结果表明,钻孔涌水平均堵水率达到74%,注浆效果良好,并提出了下一步防治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GIS在刘桥二矿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介绍GIS应用于煤矿底板突水预测方法、步骤的基础上,以皖北矿务局刘桥二矿为例,建立了预测煤层底板突水的多因素突水模式,对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晓宇 《地下水》2019,(3):17-19,85
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位及水量产生影响,确定采煤引起地下水水位降及漏失量是煤矿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以纳林河矿区某大型矿井为例,运用Visual MODFLOW建立模拟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利用实测流场和长观孔的动态观测资料识别和验证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来预测采煤对第四系-白垩系含水层水位及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前25年采煤引起地下水最大水位降为3.6 m,引起地下水的漏失量最大为141.87万m^3/a,占矿井涌水量的29.88%;利用矿化度法确定的越流量占矿井涌水量的6.39%~34.89%,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作为矿井采煤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The main aquifer coal seam within the Ordos Basin (OB) coalfield, China, is an extremely rare example of a hydrogeological feature that is found relatively recently during basin development. Mine water gushed from this coal seam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phases of the coalfield. However, because this seam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 as an aquifuge,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creates have led to a range of new challenges in mine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confined and unconfined aquifers are evid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auses underlying the formation of this main aquifer coal seam by analyzi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hydro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the surrounding lithological association. In addition, the particular geological conditions crea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is feature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ir influences on mine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mine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 as well a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disaster control that can be applied in the case of particular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