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德中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33-39
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首次气象考察,主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日常气象预报,海冰分布及海冰厚度测量等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我们将地面观测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邻近的外国站多年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89年中山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的特点 利用中山站当时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日接收了由苏联青年站播发的地面传真天气图,高空50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等资料。首次开展了中山站地区夏、冬两季天气预报。并总结分析了西风带中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的路径特点,初步探讨了东南极下降风的发生及其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资料对从事南极考察的气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1998~1999年南极中山站气压、气温、相对温度和风的观测资料,对其周边地区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地区近期降温倾向明显,气温年较差大;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小;复半年受下降风影响大;帘年盛行东风,风力较强.其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8,25(1):41-46
本文主要介绍2006年中国第二十二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中山站越冬气象考察期间进行地面气象常规观测,从取得每日四次的观测资料中,对该地区的气压、气温、风、相对湿度、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1989~2005年)平均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大致看出中山站地区的气候概况,得出2006年一些天气特点,将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对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七次南极考察中山站越冬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3,10(2):51-58
1991年中山站越冬海洋气象考察,主要是对南极中山站气温、气压、云量、风向风速,大气湿度和日照时间,进行日常地面气象观测,取得每日四次现场观测资料,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分析统计,并与前二年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91年中山站地区,风暴多,风速大,气温比前年高的气象特点。在越冬期间还对中山站海冰、湖冰厚度进行测量,掌握沿岸海冰各月分布变化情况。1991年中山站最大风速达46.2m/s,这是中山站建站以来所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冬季最低气温为-28.6℃也是建站以来最高一年。  相似文献   

5.
李凯 《海洋预报》2011,28(5):82-88
利用第25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的中山站海洋、气象考察资料,结合中山站过去20年的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2009年中山站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围绕互联网络带来的预报手段的进步、预报能力的提高等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及秋季气温增暖趋势等。  相似文献   

7.
南极中山站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利 《海洋预报》2001,18(1):34-39
本文分析了南极中山站建站以来(1989-1999年)天气资料,对气温、风速、湿度、气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获得了中山站的气候特点和历年年平均气要素分布特征,造成中山站暴风雪、大风、寒冷等灾害性主要天气系统有:南极大陆冷高压、极地气旋、东移锋面扰动、南极下降风。  相似文献   

8.
杨威 《海洋世界》2006,(10):45-48
格罗夫山考察队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起程返回中山站 进入2月,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天气情况与1月相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不但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大风和大雪天气逐渐增多,而且白天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增长,基本不具备野外作业的条件。但是,满载祖国和人民希望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格罗夫山队于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在东南极内陆冰盖格罗夫山地区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始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的征程。格罗夫山队11名队员在站区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将陆续登上“雪龙”船,等候其他队员上船后一同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9.
胡胜利 《海洋预报》1997,14(3):65-70
本文以第十一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气象观测和天气分析预报资料收集情况,对中山站现场观测资料分析统计,并与建站以来历次考察队在中山站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得出了1995年中山站天气比历次观测年份异常,在1~5月份天气特点雪多,阴天多,日照短,7月份气温异常高,月平均气温比一般年份要高出9.8℃,大风日数28天,极大风速达47.2m/s。  相似文献   

10.
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近地层大气参数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2年东南极Princess Elizabeth冰盖自动气象梯度观测点获得的近地层气象资料,分析了冰盖上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大气稳定度、整体输送系数及有关气象要素特征,并与中山站同期的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两站的海拔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异,LGB69站的年平均气温为-25.6℃,比中山站低16.4℃,进入内陆每10km,海拔高度上升约110m,温度下降约1℃.南极内陆冰盖的湍流热通量具有明显的年变化,感热通量年平均值为-17.9W/m2,潜热通量为-0.9W/m2,年平均冷源强度(Qh+Qe)为-18.8W/m2,表明地表从大气吸收热量.LGB69站近地层大气以近中性层结为主,中性层结下的整体输送系数为2.6×10-3,当风速大于8m/s后,整体输送系数趋于常数.LGB69站是南极地区典型下降风区,年平均风速比中山站大2.0m/s,其下降风出现的风向频和风速均大于中山站.  相似文献   

11.
格罗夫山考察队圆满完成计划任务,起程返回中山站进入2月,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天气情况与1月相比,逐渐变得恶劣起来。不但气温下降得比较厉害,大风和大雪天气逐渐增多,而且白天慢慢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增长,基本不具备野外作业的条件。但是,满载祖国和人民希望的中国南极内陆考察格罗夫山队于北京时间2006年2月10日在东南极内陆冰盏格罗夫山地区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始踏上返回南极中山站的征程。格罗夫山队11名队员在站区进行简单的休整后将陆续登上“雪龙”船,等候其他队员上船后一同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12.
宋德众 《台湾海峡》1990,9(3):275-282
本文通过分析华南海岸带约25a的气候资料,揭示了该地区主要气象要素(气温、降水、风)的递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目前中山站气象预报使用的各种数据资料,包括实况分析和数值预报产品;从天气学方面分析了影响站区天气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利用各种预报及实况信息,得出中山站地区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归纳了中山站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步骤;最后以中山站冬季典型的晴天、降雪和雪暴天气过程为例,总结了3种天气过程的预报经验:当中山站附近地区受高压控制时,天气晴好,气温下降;当气旋锋面扫过站区时产生降雪,气旋减弱填塞以后,降雪过程结束;当站区东部存在阻挡气旋东移的高压坝时,气旋会对站区产生持续的影响,带来极低能见度的雪暴天气。本文对南极沿岸科考站天气预报业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第22次南极长城站越冬气象考察所获取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着重分析了2006年长城站的气压、气温、地温、降水、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特征,并同1985~2005年的多年统计值进行了对比。所作分析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杭州湾地区十一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作了对比分析,选取金山嘴(湾口北)、杭州(湾顶)、镇海(湾口南)三站作为代表站,对风,气温,降水,湿度,雾,台风等几个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杭州湾地区的一般气候特征。本区受季风影响,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风速湾口大于湾顶。气温受海洋气流的调节,夏季湾口气温稍低于湾顶,而冬季呈现出高于湾顶的趋势。全年空气比较湿润,多雨,年降水量几乎都在10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3—9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影响研究海区气侯的主要因子即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形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研究海区的气压、气温、风、湿度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给出了研究海区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南极长城站 1988—2017 年连续的日照、云量、天气现象、气温和湿度等观测资料,研究 了南极西部乔治王岛 30 a的日照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结果显示,南极地区的日照时 间远少于中低纬度地区,这主要因为该地区常年以阴云天气为主,云层对太阳光的遮挡降低了日 照时间的总量值。2000 年以来,随着总云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日照时间呈减少趋势。 根据统计分析月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每月出现雨、雪、雾、轻雾、吹雪等天气现象和最低气温三0 ℃的天数,发 现液态( 固态) 现象的发生频率与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反) ,即日照百分率低(高) 时,液态现象少(多) ,固态现象多(少) 。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南极中山站地区风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许淙  万军  吕非 《海洋预报》2004,21(4):28-34
利用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南极中山站24个月的天气观测记录和天气形势图,对中山站地区的风要素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研究,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该地区的风向,风速的分布特征以及风向与风速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不同季节的盛行风向,初步探讨了风要素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所得结论对了解该地区的天气变化特点,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对中山站发展设计规划的制定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南极考察事业的不断发展,科考工作进一步深入,南极地区不同机型的各类飞行活动将日益增多。开展南极航空气象服务是确保飞行安全,提高科考效率的迫切需求。南极冰雪高原的地形复杂,天气多变且局地性强,但是航路和场站的气象资料积累很少,航空气象服务的困难较大。本文对南极中山站地区影响飞行安全的主要天气现象,中山站地区的适航时间,天气条件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谈不上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经过一年在南极中山站的工作和生活,我对在南极摄影有点体会,现介绍给将来有机会去南极的朋友们。首先带什么样照相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