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曲《地质队员之歌》,令几代地质人热血沸腾,也唤起了年轻时代的王怀洪为祖国寻找地下黑色宝藏的热情,指引着他投身煤田地质勘查专业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30多年来,他深感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怀揣着为祖国"唤醒宝藏,奉献希望"的责任与梦想,弘扬煤田地质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开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扎根煤田地质生产技术一线,在勘查技术创新和提供资源保障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管  相似文献   

2.
丁文江先生是我国地质特别煤炭地质事业创建者之一。他仅用49个春秋的人生岁月,开创出了中国地质界的"七个第一",成为一代地质宗师。如今,他虽已故去74载,可他的人生业绩和品格依然光彩照人,令一代代地质人特别是煤地质人永远铭记、怀念。现将该文刊登在本期杂志"地质人生"栏目中,以飨读者,但愿抽暇一阅。  相似文献   

3.
王竹泉同志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从事地质工作达60余年,特别在煤田地质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尊敬的心情,回顾他一生的工作业绩,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和敬意。  相似文献   

4.
焦奇  陈萍  梁忠  史静 《地质论评》2020,66(4):1060-1062
王宠佑是中国早期学习地质学专业的留学生,近代第一批矿冶专家,他在推动中国地质矿产事业的同时,十分关注中国矿产和地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编纂出版了《中国矿产资源与地质文献目录》、《中国矿产资源文献目录》等地质文献目录,促进了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九九○年十月廿六日,边效曾同志因心脏病复发,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来,不胜悲痛。从此,福建地质矿业界失去了一位卓越的指挥者和领导人。作为长期与他一起工作的我痛感失去一位终生难忘的良师益友。效曾同志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福建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曾参加著名的大冶铁矿的勘探和参与指导了中国北方铁矿的勘查。1958年以后,除了1964—1968年间曾作为援越地质专家外,一直担任福建省地质局的总工程师,为福建地质事业的开拓留下光辉的业绩。正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李文恒《中国煤田地质》编辑部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建设事业和地球科学事业。为了纪念他对地球科学以及我国科学事业以及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春昱先生与中国地质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轶 《地质通报》2004,23(9):829-838
2004年5月8日,是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回顾李春昱先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经历和他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不仅是对先生的缅怀,而且对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原地质矿产部南京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在中国地质矿产勘查战线上已奋斗了50个春秋,为地矿事业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岩矿测试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颂可贺。回顾50年的历程,如走过弯曲奔腾的江河。地质实验工作是地球科学与分析科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找矿成果奖励会于1987年10月26日至29日在西安市西北有色地质勘探公司召开。来自全国有色地质战线的9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总公司副总经理朱雷同志到会作了“加快找矿工作步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讲话。代表总公司向大会表示祝贺,并通过与会代表向长期战斗在野外地质找矿第一线的全体职工、干部、家属致以亲切地问侯。他分析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形势,充分肯定了有色地质找矿工作和改革方面的成绩,指出了有色地质工作今后的任务。他勉励有色地质战线的同志们团结奋斗,要紧紧依靠政策。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地质工作改革的步伐,找好矿、找大矿,为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19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山东地矿五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升 《中国地质》1999,(10):13-15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地矿系统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扬“三光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传统及“抓重攻难、创新求实”的山东矿管精神,使地质找矿和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中国地质学会首届会长章鸿钊先生,逝世已经两年多了。他献身祖国地质事业四十余年,始终如一,对祖国、对人民、对科学,贡献很大,因此,全中国地质工作者,直接地或间接地,均受到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刘波是个很普通的中年汉子。他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平时话不多,乍看起来并不打眼,但在二六六大队一说到桃山铀矿钻探,人们自然就会说到刘波。从2006年他担任大队在桃山矿田钻探施工现场负责人起,该队的钻探生产就有了质的飞跃。短短几年,刘波和他的同事们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大队地质钻探事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9.
西昆仑—阿尔金地区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交通特别困难。近年,地质找矿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成矿地质背景调查研究明显滞后,为提高西昆仑—阿尔金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程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时跟进了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项目实施以来取得诸多成果和认识,厘定并建立了成矿带地层、侵入岩、构造时空格架,特别对重要赋矿地质体和控矿构造开展了重点调查,研究了重要地质构造事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侯德封先生1900年5月6日(农历四月初八)生于河北省高阳县,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在长达60年的地质实践与科学研究生涯中,他把毕生的精力完全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是和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并肩战斗的杰出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地球化学家,是中国地质工作的卓越组织和领导。在回顾20世纪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时,不能不缅怀这位与世纪同龄的杰出科学家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