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 二 期《华南地震》杂志创刊10周年的回顾与展望………………··。……《华南地震》编辑部(1)岳阳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梁 劳(3)上海地区构造应力场的光弹实验研究……………………,……………··颜玉定 何正檀(15)鲁07井水位对固体潮滞后的处理………………………张昭栋、耿杰、王昌文、张铸钢(23)用爆破地震研究湖南省深部构造与地震的关系…………………………黎品忠、刘北京(28)工程物探若干方法问题探讨……………………………………侯思聪、李文录、林顺道(33)水系展布方式…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10)
<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沙培宁老师谈教育的文章《孩子该有的模样》,不料,一下子打开了我深藏心底的教师情结。于是毫不犹豫地加了"关注",一口气拜读了沙老师的系列教育评论:《作为生命体的学校》《迷恋他人成长》《所谓贵族精神》《所谓大气》《好老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们的"艳遇"》……  相似文献   

3.
留言节选     
《地球》2015,(6)
<正>周末的时候,走了一遍平谷天云山"勇者"玻璃栈道。在紧张刺激中,也欣赏到了天云山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峰奇秀、山林茂密,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美景,好一个"北方的张家界"……——虎妈猫爸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天鹅这种美丽高贵优雅的生灵做为灵感来源,如果人类不能善待这些美丽的动物,那么将来天鹅灭绝之后,我们就只能在《天鹅湖》中幻想它美丽的身影……——穿梭千年008  相似文献   

4.
《内陆地震》2013,(4):294-294
2013年12月10日,经过专家评审,2012年度《内陆地震》优秀论文评比结果如下:新疆4次中强地震前小震震源机制变化特征…………………………聂晓红,王琼(第1期)利用观测资料对CC-5型与LCR—G型相对重力仪精度初步评定……………………………  相似文献   

5.
正"条条大道通罗马"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说起古代的交通工程,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罗马,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的中心,其建筑奇迹中最著名的就是"罗马大道",它构筑了世界上规范宏伟、年代较早的交通路网。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在古代中国,同样有一条值得我们自豪的大道,比公元前312年修建的第一条罗马大道"阿庇亚大道(Appian  相似文献   

6.
回 日 作 含 用 页中回恼涵须级工作二十牟专拇 回究地月周科兹监刘司 中回地屁学会秤普羹局会地震工作者加强科学监测 李鹏要求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 (原载《人民日报 })(海外版)1986年10月 23日第 4版)………………记者 邹大毅 16辛网酌总理在《中目地涩工作二十年学术交谅与表@大舍》上的讲话 (1985牢10月22B)………………………………。…………………………·,……………… 16唐山地震10年后,我国地震科学工作者在思考:发履地震科学 减轻地震灾害 (原载《人民日很}) 1986年 8月 7日第 5版)…………·。………………………·安启元 110地…  相似文献   

7.
刘世禹 《地球》2023,(3):50-54
<正>古罗马遗址,即使在废墟中,其辉煌壮丽依然令人印象深刻。斗兽场、万神庙、拱券、大跨度的高架渠、浴场等,不仅显示出古罗马建筑与施工的高超技艺与能力,而且是古罗马帝国曾经兴盛的印记。在古罗马由兴到衰的整个过程中,在建筑方面始终不断创新,古罗马建筑风格及其对独特建筑材料的使用举世闻名,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滕玲 《地球》2019,(7):34-41
"我们的旅程从西北端的高原开始,然后深入高山峡谷,发现举世无双的人间仙境,翻越雪山,随滔滔江水,去见识一座奇迹般的古代工程……"不久前,暌别两年回归的高分纪录片《航拍中国》第二季在中央9套纪录频道正式播出,每集50分钟的云霄旅程,再次带领我们来了一场壮阔非凡的天际遨游。风光秀美的千岛湖、九曲黄河的第一湾、势恢宏的港珠澳大桥、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航拍中国》第二季在创作上总体延续了第一季的基调和风格以及地点布局.  相似文献   

9.
滕玲 《地球》2016,(4):92-95
正"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犹记得小时候每天一放学就守着电视眼巴巴等着动画片《西游记》播放,2015年席卷全国好评如潮的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更是唤醒不少人对猴哥的记忆。在2016猴年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大圣来也》展览,展出了许多以猴为原型的器物以及工艺品,白玉戏猴佩、水晶双猿书镇、蜜蜡蜂猴鼻烟壶,等等,多样的玉石展品让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震》2006,(4):I0001-I0003
《山西地震》2006年第1期~4期(总第125期~128期)总目次题目作者期页·地震活动性·山西北部中强地震异常图像的综合特征浅析………………………………………………………………李冬梅,李媛媛4(1)华北北部地区3组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特征研究…………………………………………薛丁,  相似文献   

11.
黄新燕  袁立明 《地球》2010,(6):90-95
偶然的原因,我走进南浔,走进了“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少年,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灵魂……”这是著名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徐迟笔下的南浔。《地质之光》就是出自徐迟之手,他是南浔人,在上世纪90年代写的自转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中一口气用了62个“水晶晶”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第13卷(1997年)总目录第1期中国大陆及邻区大尺度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板块耦合的力学机制傅征祥姜立新(1)……………………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刘杰陈杨一冲倪建华(10)………………………………………………河北省阳原...  相似文献   

13.
读者沙龙     
《地球》2013,(12):5-5
您好,10月刊中环境生态板块里面的《停止杀戮的脚步》我个人非常喜欢,人们为了象牙而杀害大象、为了犀牛角而杀害犀牛、为了虎皮和虎骨而杀害老虎、为了熊掌而杀害熊、为了海龟壳而杀害海龟……如果人们没有了上述需要,偷猎者还会如此丧心病狂地捕杀它们吗?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希望《地球》杂志呼吁更多的人对动物制品说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介绍了编写《地震对策》和《地震发生之后……》两书的下述概况: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先后于1984年6月、9月和10月分别在北京、天津、成都召开了三次会议,确定了两书的编写宗旨、指导思想、重点内容、各篇章节及其撰写者和编委会成员以及编辑、出版、发行等有关事项。前者是一部开展防震救灾对策的实用参考书,全书约50万字;后者是防震救灾行动指南的科普读物,约8万余字。由20个单位50余位作者参与编写,其中包括有关领域的高研人员、专家教授和科普作家。此外,为扩大交流,向《国际地震动态》推荐在年内各期陆续刊载《地震对策》各章节的缩写稿。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的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其西与福建省仅一水之隔。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几经变化,始称"夷"。《尚书·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学者认为"岛夷"就是对台湾最早的称呼。《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台湾。汉朝  相似文献   

16.
题    目                              作  者期 页·纪念《山西地震》创刊 30周年暨 1 30 3年山西洪洞 8级大地震 70 0周年专刊··题辞贺词·以史为鉴 防震减灾宋瑞祥  3  ( )………………………………………………………………………………………………………………………推广科研成果 推进地震科技发展陈章立  3  ( )………………………………………………………………………………………………………探索地震奥秘 减轻地震灾害陈运泰  3  ( )……………………………………………………  相似文献   

17.
1 对震害采用历史地震学方法的原因很多意大利城市是历史、艺术和经济重镇,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并建立了稳固的旅游事业。同时,很多这样的城市既受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又受震中相当远的地震的影响。这是实情,比如罗马,震源在远离罗马80 km以上的亚平宁的强震  相似文献   

18.
与地震预报     
马胜云 《地球》2009,(5):37-43
1924年3月10日,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曾在《太平洋》第四卷第六期上发表了“辟美博士造谣并浅说地震”一文。文章说:“地震发生之原因,至今其说不一。……;又有为地盘构造变更激烈之处为地震发源之地者。从理想上推测,此说似最为近是,争诸事实,此说亦觉信有可凭。……”  相似文献   

19.
读者沙龙     
《地球》2011,(1):5-5
时光飞逝,2011年来到。我发现《地球》杂志有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栏目多样了.内容丰富多彩了。图片更漂亮了.文章思想更深刻了,文笔更犀利了。可读性更强了……我很喜欢“地学讲堂”的文章.写出了地学上的许多知识.非常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11)
<正>绚丽夺目的南红、色彩莹润的翡翠、象征希望的青金石、内有乾坤的琥珀……以"文化科技融合,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近日举行,各色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此次北京文博会增添了不少光彩。现场解开的蜜蜡原石在一处展区中,"嗡嗡嗡……"的声音一直接连不断。好奇之下,《地球》记者循声而去,终于找到了声音的出处——原来,是两台解石机在工作。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