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加快,土地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如何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正确反映乡镇土地农转与供地的动态,有效地盘活土地存量、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是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的课题之一。湖州市路通土地测绘事务有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际,指出并分析了县级“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提出了实用的办法和建议。同时指出:逐步完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成果,对土地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将要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发现周期长的弊端,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机制,通过分析"批、供、用、补、查"五大类土地管理业务,监控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的业务环节,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及时提取,并在成都国土资源局进行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日常性发现,缩短了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周期,对于促进土地变更调查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9月5日,扶沟县委书记卢伟主持召开全县土地利用管理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冯存志详细汇报了全县土地利用管理情况。卢伟在讲话中指出,土地资源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支撑,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县委、县政府对土地利用管理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已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要加压紧逼,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围绕“管得住、批得来、供得出、用得好”的总要求,把土地管理利用工作真正做好做活。  相似文献   

5.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展了199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消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1989.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0000亩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弹性土地利用规划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对于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控制,需正确地对待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的不确定因素.成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又能给未来的土地开发和利用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从而有利于新的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和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应仅仅描述未来某一时刻的静态发展图景,必须动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减少未来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地发展,成为未来的行动指南.总之,成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是一种符合实际、具有行动过程的适应性和超前性的弹性规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京九、宁西、漯阜铁路及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小浪底水库、南水北调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在河南省的开工建设,有利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我省大部分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资料陈旧、破损、残缺,加上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技术和方法相对滞后,使每年的土地变更调查结果难以保持图、数、实地三者一致,土地利用现状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非常有必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手段,对我省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海量的多时态土地利用数据,要求能够快速获取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土地利用各地类的数量,空间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动态变化等信息;能够对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更新,管理,分析;能够输出各种查询,统计分析和分析结果,如反映各权属单位地类数量的统计薄。反映各地类空间分布的土地利用图及各种专题图,反映年内各地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展了1999年以来的批而未供土地专项清理消化利用工作,截至今年1月31日,全市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1989.8亩,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60000亩的任务。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杭州市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7011.8亿元,五年市长挂帅专项清理列入政府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0、2014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十年中,益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显著,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减少;在新增面积上,耕地、林地、水域所占比重大,而在萎缩面积上,林地、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益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益阳市辖各区县表现出各不一样的土地利用程度。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相关政策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益阳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动的原因,为益阳市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利用转型,是指在社会经济变化和革新的驱动下,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形态,在一段时期内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研究土地利用转型,可以方便我们分析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形态的变化,探究其内在驱动机制,从而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文主要探讨丽水市莲都区的土地利用转型,通过分析研究该县域内批而未供清理、低效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 1、项目背景 杭州市区(不合萧山、余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2006年调查数据,距2007年已有一年多,由于杭州市区变化频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为政府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识别、判读实现准确并快速地提取出土地变更信息,更为精确地勾绘出变化图斑的边界线,外业核查时更为明晰、高效。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协调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阶段,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超前于土地利用规划,并且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以下简称“两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编制,导致现实工作中“两规”不能实现协调与衔接,不利于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如何在实践中协调好“两规”的关系,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省、地、县级境界接边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境界接边的目的是使各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库内容不重不漏,反映的境界两侧相邻县(市、区)的土地利用信息符合自然规律,从而有利于国家、省、地汇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编制土地利用现状挂图。不同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接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接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接边的内容、程序、基本要求、技术方法等进行了探讨,以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1999年及2009年岑溪市土地利用数据为来源,在GIS的支持下,分析了10年来研究区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及其转化过程,结合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险。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1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复杂的相互转换,其中林草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研究区内变化面积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受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全市土地利用趋于破碎化,土地生态风险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趋加快,各种建设用地需求也随之加大,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目标,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该文在对菏泽市牡丹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农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利用的外部性要求人类要有意识地认识土地系统变化,以调控土地利用管理和辅助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本论文对南宁市1996-2003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揭示耕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最后提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双严”的土地管理政策。而我省当前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期,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实施,我省经济建设呈快速增长,使用地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以有效地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现就加强我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