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市县动态     
《浙江国土资源》2012,(8):60-64
湖州市出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政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湖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准入门槛、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建立土地税收调节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实行工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了新规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湖州市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低效利用建设用地二次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对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准入门槛、实行差别化地价政策、建立土地税收调节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履约保证金制度、实行工业用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建立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作了新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10月22日,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豫政〔2015〕66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切实解决土地粗放利用和浪费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为此,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盛国民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就《意见》出台的背景、起草过程、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记者:盛厅长,您好!河南省政府已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这个《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意见》?盛国民:省政府出台这个《意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相似文献   

4.
<正>1节约集约节约集约,无疑是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24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国土资源部将2014年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于6月23~27日举行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将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呼吁全社会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活动中,望奎县国土资源局积极探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和相关制度,使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直以来,望奎县委、县政府对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双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望奎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设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形成部门联动、上下衔接、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地挂钩机制政策体系,区域和城乡用地结构布局更加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为如期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  相似文献   

8.
正湖北省按照中央要求和国土资源部部署,结合湖北实际,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地用制度规范节约集约用地的行为。2014年,先后以省政府的名义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名义出台了3个文件:一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努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日,泰安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意见》(泰政发[2013]5号),严格四项措施,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管理。严格新上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加强新上项目用地规模审查。对新上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和严格用地规模管控等7项重点任务,为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这是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后,对节地评价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对节地评价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山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山西省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分解下达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排名前3位的市将会被奖励一定数量的用地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保护耕地,建立节约信纸用地新机制,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德州市人民政府近日出台《关于严格土地利用管理促进节约信纸用地意见》,全面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青海国土经略》2014,(3):44-44
正今天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在治理理念、行政、法制手段建设上相对"发育",节约优先战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六字真言"。然而,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难题,如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一、上下联动,层层动员。3月6日,专门召开了由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会议。二、政策配套,考核跟进。为有效推进建德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该市今年又重新修订了《关于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的若干意见》,制订实施了《关于切实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起草了《关于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也即将出台实施。三、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该市根据本市具体实际,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切实加大力度:一是加大转而未供土地的盘活力度,二是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三是加大宅基地整理复垦的力度,四、抓住典型,宣传曝光。为在全市有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该市安排了土地利用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单位作经验介绍,让有关用地大户作节约集约用地表态发言,抛砖引玉,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部和厅关于切实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好大兴安岭地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1月3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正式出台。《通知》包含着国务院领导的殷切期望。见证了中央十几个部门共同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努力,更体现了国土资源部门为保护土地资源所做的工作。《通知》意味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将成为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7.
正首次规定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方式,使其既不失职又不越权。近年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规定及措施,散见于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之中。《规定》作为我国首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部门规章,旨在通过建章立制促进职能转变、改进作风,落实国家节约优先战略,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贯彻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全面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德州市国土资源局立足该市发展实际,近日出台《关于做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提出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基本国情,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2008年国土资源部颁布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规程》(TD/T1018-2008),作为国家行业标准,为规范有序开展评价工作提供技术依据,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61号令),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部门规章,是我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本。一定时期,对资源利用与保护意识不强,片面强调经济快速发展,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普遍存在,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资源集约利用意识逐渐加强,节约集约用地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国策的重要手段和渠道,201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