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耀斗 《地层学杂志》1994,18(4):316-316,319
青海锡铁山地区紫红色层的时代归属白耀斗(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队,青海平安,810600)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出露元古代达肯达场群结晶基底和槽型沉积上奥陶统滩间山群,晚古生代地层以不整合或呈平行不整合覆于其上,为台型沉积。在滩间山群顶部与晚...  相似文献   

2.
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属喷流沉积型,赋存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裂陷形成的滩涧山群火山-沉积岩中.矿床中产有非层状和层状两类矿体,其中非层状铅锌矿体呈不规则状产于大理岩中,是锡铁山矿床的主要矿体类型,层状铅锌矿体产于大理岩边部,规模较小.在矿床深部大理岩层上盘滩涧山群b岩组的绿泥石英片岩中,深部整合发育有强烈的钠长石化与硅化,主要呈角砾状和网脉状结构,构成网脉状蚀变带,主要成分包括石英钠长岩、蚀变的绿泥石英片岩以及硅化石英岩等,其连续长大于2 km,宽大于200 m,呈不规则岩筒状.石英钠长岩交代结构普遍,与绿泥石英片岩呈渐变接触关系,广泛发育热水爆破角砾.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网脉状蚀变岩并非侵入岩或火山岩,而是形成于热水交代作用,代表了喷流沉积系统的管道相,相当于矿体下部供给带.结合容矿大理岩及矿体研究发现,锡铁山矿床发育规模巨大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长>2 km的管道相、大规模的喷流沉积岩-大理岩,以及近喷口相未喷出海底地表的非层状矿体.现已发现的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比例的倒置显示出锡铁山矿床仍然存在巨大的铅锌矿找矿潜力.网脉状蚀变带分布于矿体及大理岩的上盘,也表明锡铁山矿区容矿的滩涧山群a和b岩组产状整体发生了倒转,网脉状蚀变岩最初分布于铅锌矿体及大理岩之下.由于网脉状蚀变岩(石英钠长岩)与成矿系统的密切关系,它可作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滩涧山群中寻找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南润善 《辽宁地质》2000,17(1):47-50
根据火山岩、绿片岩发育等特征,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认为,大兴安区是古生代优地槽褶皱带。最近,笔者畜产品春台型沉积岩建造,如石英砂岩、含磷岩系、红层、石灰岩含燧石结核和夹有燧石条带等。按大地构造学理论,台区沉积岩建造与槽区火山岩系不以共生。为此,置于古生界中的大部分火山岩不该属古生界,而应属中生界。额尔古纳河组和佳疙疸组为整合接触,都夹有绿片岩,皆属元古宇。本区古生代地层盖层,元古宙地层为结晶基底。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白云鄂博共生矿床沉积-变质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中国地台北部边缘,北邻天山-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南倚内蒙台背斜. 矿区出露最老地层为上太古界二道洼群,由绿色片岩(绿泥石片岩、绿泥石英片岩、黑云母绿泥石片岩)、石英岩、二云片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组成,变质较深,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其年龄(K-Ar)约在16.67~23.52亿年,相当于五台群. 元古界白云鄂博群不整合于二道洼群之上,主要由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白云岩等海相沉积浅变质岩系组成.总厚度大于9000米,共分九个岩组,二十个岩段,矿区  相似文献   

5.
一、本区志留纪地层研究概况昭乌达盟以赤峰—具子府一线为界,其北即属内蒙华力西晚期褶皱带。志留系为本区出露最老之地层。河北省地质队于1960~1965年作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研究了该地层,将出露于锡林郭勒河畔乌套海一带之结晶片岩系命名为“锡林郭勒杂岩”,并与该区以南零星出露地以绿色片岩为主的一套变质杂岩一同划归志留泥盆系。1964~1970年,我队作中  相似文献   

6.
闽北地区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其中铅、锌为区内优势矿种,广泛分布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以前震旦纪龙北溪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片岩、石英片岩中最为多见。其成矿特征可分为热液型铅锌矿床、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及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型铅锌矿床。其形成受地层、岩浆、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控制较为明显,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中的绿片岩、压扭性断裂及前震旦系变质岩系与岩体的接触带及其附近应是本区铅锌矿床找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1成矿地质环境宝音图隆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苏尼特右旗地槽褶皱带,面积约3000 km2。宝音图隆起两侧为中生代、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与宝音图隆起以深大断裂接触。隆起内地层为宝音图群地层,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隆起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沿主构造方向分布,岩性有蚀变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似  相似文献   

8.
地质概况银洞子铅银矿床位于南秦岭地槽的华力西褶皱带的边缘坳陷.北侧以杨斜-营盘大断裂与秦岭地轴相接,南侧以山阳-凤镇大断裂与秦岭地槽加里东褶皱带相接.两大断裂间出露地层为中、上泥盆统及石炭统,即"柞水系".区域构造形迹为东西向,中泥盆统构成黑山街-红岩寺复向斜.矿床即赋存于复向斜南翼西端大西沟组含矿地层系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碳酸盐建造中.矿区地层分八层(图1),均呈整合接触,各层间有岩相递变,沉积旋回清楚,韵律发育,具复理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点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大地构造的观点来看,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构造体系:西部是活动性比较大的、古生代的、经过中、新生代又复活了的、地槽型强烈褶皱地区,褶皱带之间往往夹着大小不等的“中间地块”;东部则是活动性较小的、以前震旦纪结晶片岩和轻变质岩系作基底并以古生代浅海相沉积和中生代陆相沉积作盖层的地台型断裂褶皱地区。  相似文献   

10.
青海锡铁山碳质片岩型铅-锌矿床的矿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对锡铁山矿区新发现的(碳质)片岩型矿体的矿化结构、矿体类型及其典型元素分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锡铁山矿床具“双层结构”,由大理岩型矿体和碳质片岩型矿体组成;碳质片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沉积岩组中上部,产出层位高于大理岩型矿体;碳质片岩型矿体的倒转型热水喷流沉积结构与含矿层倒转有关。研究表明,矿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坚润堂  李峰 《矿物学报》2007,27(Z1):268-270
1 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北缘(图1),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区带塞什腾-绿梁山-锡铁山加里东褶皱带岩系中(邬介人等,1987).矿床成因为喷流深积型(SEDEX)(张德全等,2005).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邓吉牛,1999;祝新友等,2007)(图2).区内褶皱基底出露在北缘,由元古代的达肯大板群(Pt1dk)的混合岩、片麻岩及片岩等变质岩系组成.矿区内主要出露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3tn)含矿岩系以及上泥盆统(D,a)和下石炭统(C1)砂砾岩系.矿区火山活动较强烈,主要火山喷发物为中基性火山岩-基性凝灰岩、玄武岩夹安山岩和中酸性火山岩一流纹岩及英安岩等.  相似文献   

12.
河北迁安地区的早太古代结晶基底,构成一个卵形褶皱穹窿,其西南缘的弧形褶皱带是一个含铁岩系。这套地层隶属于迁西群,主要岩性有斜长辉石岩、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麻粒岩、紫苏黑云变粒岩及二辉磁铁石英岩等。按其原岩乃是一套以中性火山岩系为主体的火山一沉积多旋迥性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野外调查结果、二维地震反射剖面、钻井和测井数据建立了一条横穿库车河地区的南北向构造剖面,将库车冲断褶皱带划分为北部褶皱带、克依构造带、秋立塔格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作者在库车冲断褶皱带北部发现了渐新世—中新世角度不整合,在库车南部亚肯背斜和东秋立塔格背斜顶部发现了构造生长地层,通过确定构造生长地层的底界,利用库车河地区古近系(下第三系)—第四系磁极柱,判断亚肯背斜和东秋立塔格背斜构造生长地层的沉积时代为5.2±0.2 Ma。上述结果暗示库车冲断褶皱带北部山前带的变形始于渐新世,并且经历了中新世、上新世的构造改造,南部秋立塔格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形成较晚,可能是上新世开始变形,而且变形活动持续至今,由此看来库车冲断褶皱带的变形时代由北向南变新。作者估算东秋立塔格背斜上新世以来(5.2±0.2 Ma)的构造变形量为7.5 km,变形速率为1.5 mm/a。  相似文献   

14.
四川阿坝州某晶质石墨矿发现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Pt_(Hh)~3),变质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龙门山构造带中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之含矿层位是主要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15.
矿区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巴颜喀拉褶皱带与秦岭褶皱系南岭皱褶带复合部位的岷江南北向构造带内,即所谓"川陕甘金三角"地带.轴向近南北的香腊台复背斜及F_1、F_9、F_(10) 3条走向南北的大断裂,构成了本区南北向线状构造格架.其中,F_1总长达40余km,纵贯全区,折面向西陡倾.石炭一二叠纪的碳酸盐岩地层沿F_1逆冲于三叠纪陆源碎屑岩系地层之上.已知的5个工业矿体,呈尖灭再现分布于F_1下盘lO-100余m宽的断裂破碎带之炭(硅)质黑色岩系中.因此,F_1实为集导矿、配矿、  相似文献   

16.
藏北改则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北改则及邻区新生代早期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不同方向的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组成。羌塘中部发育羌中薄皮推覆构造,石炭系板岩和二叠系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与古近系红层之上,形成大型逆冲岩席和弧形逆冲断层,原地系统古近纪红层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羌塘南部发育南羌塘薄皮推覆构造,导致班公—怒江蛇绿岩、三叠系—侏罗系海相地层及侏罗纪混杂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层与下白垩统海相沉积岩层之上,形成三条蛇绿岩片带、大量飞来峰和厚度较大的构造片岩。中新世早期火山岩层和湖相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覆盖逆冲断层、褶皱构造和逆冲岩席,不整合面上覆火山岩年龄为23.7~19.1Ma,指示中新世早期改则及邻区基本结束了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估算羌中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100~115km,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82~110km;新生代早期改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近南北方向逆冲推覆总距离为182~225km,对应地壳缩短率为(50.3±2.7)%。  相似文献   

17.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区泥盆纪底砾岩中成矿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EW向左行平移韧性剪切带与南祁连NW向隆起带的复合部位,构造形变强烈,隆起带原NW向片理与剪切带NW向S-面理叠加复合形成单一的NW向片理化带和A-褶皱(拉伸线理与褶皱枢纽平行,都呈NW走向)。铅锌矿体就位在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_3tn)绿片岩系,绿片岩系不整合覆盖在下元古界达肯大坂群(Pt_1dk)片麻岩、混合岩系之上,上部又被未变质的上泥盆统(D_3)紫色砂页岩和底砾岩所覆盖。含矿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由基性夹中酸性的双峰式火山岩和中厚层状、条带状灰岩组成,经区域变质  相似文献   

18.
刘斌 《矿床地质》1985,4(1):22-30
一、地质概况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的赛什腾—小绿梁山—锡铁山加里东地槽褶皱带内。矿区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相一致,为北西-南东向单斜构造。沿走向和垂向,地层有波状扭曲,次级小型褶皱发育。走向逆断层及北东-南西向斜移断层亦较发育。区内无岩基出露,只有岩脉零星分布。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上奥陶统的绿岩系中。它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由上而下分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全区的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近十多年来取得主要新进展如下:中晚元古界建立了五个叠层石组合,震旦系中确定了三个冰期的存在,寒武系划分出13个三叶虫带,奥陶系有7个笔石带.喀喇昆仑山区新发现稳定型长城系相地台型早古生代沉积,其北坡发现早二叠世冷水动物群及冈瓦纳相沉积;区内火山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复杂,提出太古代—元古代,二叠纪火山岩属双峰式,古生代火山岩为岛弧型;多时代侵入岩均有出露,已划分出七个岩石演化系列,并查明24条蛇录岩带,它与造山花岗岩链成对出现;本区构造单元以塔里木地台为界作了重新划分,北部为天山—兴安褶皱区(包括阿尔泰、准噶尔—北天山、天山褶皱系),南部是昆仑—秦岭褶皱区(含东、西昆仑褶皱系)及滇藏褶皱区(包括松潘—甘孜褶皱系、喀喇昆仑褶皱系和冈底斯褶皱系)。地壳演化的特点是,以多施迥拉张—闭合及“×”剪切作用的控制,形成了今日条块嵌合的菱形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0.
环境磁学反映的藏南沉错地区1300年来冷暖变化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西缘帕米尔-西昆仑山北麓和西南天山南麓前陆盆地中巨厚的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在岩石地层上包括阿图什组、西域组、乌苏组和戈壁组.通过对这套磨拉石建造及其中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的野外观测,结合磁性地层年代学,初步研究了西域砾岩(即西域组)和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以及西域运动可能的演化阶段,得到如下初步认识:1)研究区西域砾岩开始沉积于3.5~4 6 Ma B.P.之前,其底界具有穿时性,其年代从山体向前陆盆地一般逐渐变新;2)在上述前陆盆地分布着4~6排由晚新生代磨拉石建造组成的逆断层-褶皱带.各排褶皱带均发育有生长地层及生长不整合,生长地层的开始沉积指示了该排褶皱和相应生长不整合的开始形成.从最靠山体一排褶皱带生长地层开始沉积的年代,初步判定西域运动的起始年代在西昆仑山叶城附近约为3.6 Ma B.P.,在西南天山喀什附近显然早于2.4 Ma B P.此后该运动可能经历了4~6个活动阶段,每一阶段又由若干个相对活跃期和相对稳定期组成.它们可通过各排褶皱带内生长地层的产状、组成和年代测定来确定.本文还探讨了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形成过程中构造变形与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