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马荣振  章如芹  朱楠  郭辉 《北京测绘》2013,(6):86-88,82
以海孜煤矿为例,针对长期开采造成的大面积塌陷区,以及煤矸石利用率低,大量压占土地现象严重等问题,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选定的四个项目区进行煤矸石充填复垦工程.工程结束后,将恢复建筑用地30.55hm2,耕地367.44hm2,同时消耗煤矸石3153t,既解决了土地利用紧张的问题,又有利用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通过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对大同市采煤活动造成的土地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同市生态弹性力值在2000年到2002年期间是呈上升趋势的,2002年后便开始呈下降趋势,同时煤炭的开采导致资源环境承载力值不断下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消除和减缓这种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葛家新  周鸣 《测绘工程》1998,7(2):57-60
在吴官庄村下采煤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变形与房层变形的关系,求得了房屋裂缝宽度预测的典型曲线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房屋裂缝的发育规律作出国为精确的定量预测,对房屋将出现的最大破坏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可保证村下采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煤工作面突水预测专家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类型,依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了集成数据管理、服务、交换体系的综合数据库,实现了基于GIS的综合业务数据集成、管理与服务。结果表明:GIS技术可以实现采煤沉陷区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为采煤沉陷区的土地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杨乾坤 《北京测绘》2020,(1):100-103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技术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分析并掌握济宁某矿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状况,选取具备高穿透植被能力的L波段的ALOS PALSAR数据,基于双轨D-InSAR技术对采煤塌陷进行动态监测,获取矿区的形变信息,并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为有效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现状的了解与分析,以淮南市为例,提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建立"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监测管理系统"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管理工作的效率,全面准确地掌握综合治理项目的情况,规范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3.
村庄房屋变形和裂缝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吴官庄村下采煤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表变形与房屋变形的关系,求得了房屋裂缝宽度预测的典型曲线模型。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房屋裂缝的发育规律作出较为精确的定量预测,对房屋将出现的最大破坏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可保证村下采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类型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建设基于GIS的综合业务数据信息平台,实现高效、无缝、多源、多尺度、多相时空的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及相关资料的集中有效管理和应用,实现多专题图数据多级缩放。表明信息技术可以有力支撑采煤沉陷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采煤区沉陷监测存在的工作量大、点观测、范围小、地面标志易被破坏等问题,本文以凉水井煤矿4313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疆M210RTK专业无人机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进行多期航测,经过影像空三计算、三维模型生成、特征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分析,构建地表沉陷模型。基于沉陷模型进行走向、倾向下沉量计算,并进行沉陷边界角计算、工作面整体下沉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应用于采煤区沉陷监测,能够满足确定下沉范围、下沉量、不同下沉量区域分布等监测要求,该技术在采煤区沉陷监测具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综放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指导矿井生产,鲍店煤矿专门在1310综放工作面上方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获得该区条件下综放开采时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有关参数,为矿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丁瑶 《地理空间信息》2012,(1):76-78,81,3
以淮南市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规划中对规划区的生态价值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和多源信息复合原理对规划区进行生态要素单因子评价和生态价值综合评价,选取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生态基质因子、植被因子及水环境保护因子。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平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规划区的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规划区各类生态因子的评价,深入了解规划区内生态价值的特征与空间分布,提取重要生态节点;为挖掘规划区生态建设潜力,实施生态治理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三下”采煤造成的地表变化,进而分析该矿区周边的下沉机理。主要对地表沿工作面开采方向和垂直工作面方向,布设5条观测线,利用天宝的电子水准仪获取外业观测数据,采用沉降观测分析软件和SPSS数据分析软件,分析出变化的曲线,及时对开采的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用“三下”采煤工作面的数据,为开采沉陷、塌陷土地赔偿及综合利用等方面获得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为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本文提出基于混沌遗传算法(Chaos Genetic Algorithm)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首先应用混沌遗传算法对样本进行自学习得到全局最优的聚类中心,然后通过得到的聚类中心对整幅影像进行分类.该方法利用混沌变量的遍历性,进行粗粒搜索,优化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从而提高收敛速度;对经过选择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