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方法,采用以高速公路里程数为影响因子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全局和局部Moran I指数模型,通过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三大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发展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长三角地区较之其他两地区发展最为成熟,发展极辐射大。同时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发展核心城市集中于沿江地区或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方法,采用以高速公路里程数为影响因子改进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全局和局部Moran I指数模型,通过ArcToolbox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三大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发展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长三角地区较之其他两地区发展最为成熟,发展极辐射大。同时地理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发展核心城市集中于沿江地区或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无论从国内外大环境上,还是从地域优势上看,环渤海地区都面临大开发、大发展的契机,面临跨世纪的腾飞机遇。因此,该地区的社会稳定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现状,该文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分析了2005-2017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验证因子合理性,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导因子和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①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由珠三角地区向外围逐渐降低;②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县域存在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珠三角地区对其他区域的极化效应减弱,溢出效应增强;③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重心由西南方向朝东南方向移动,东翼、西翼、山区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铁路密度是影响广东省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河北国土资源》2004,(10):29-30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已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增强区域间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哪里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充满生机和活力,谁拥有良好的环境,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环境不好,外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由来已久,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曾经形成的紧密度超过了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但是近年来的融合程度却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以来,京津冀合作被重新提出,并逐步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此种情况下,作为区域发展基础、服务区域管理的测绘地理信息如何协同发展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延伸,旨在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以长三角地区为案例区,结合SDGs具体指标,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取1999—2018年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值,综合评价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呈波动上升趋势;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中东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可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促进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招商、引资、发展是过去20年来巾国长江三角洲城市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策略,尤其是长、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上是一个主要的动力.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平台,呈现经过经济与管理实证的"引资环境"指标,就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文章报告<中国两大外向型经济区域引资发展环境统计指标图示集>的内容及如何进一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提出了探测城市网络中心性和对称性特征的方法框架,具体包括3个“S”的维度,即强度、对称性和结构。然后分别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人流迁徙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内的城市节点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且人流迁徙呈现较大的对称性结构;(2)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呈现包围式、“>”形及“一核两翼”的核心-边缘结构;(3)京津冀呈典型的单中心结构,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呈明显的多中心结构。最后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对于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定位、区域规划给出了建议,旨在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集成。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今日国土》2013,(10):5-5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发展有很大空间.内需潜力巨大.深化改革也会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较好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要继续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的“好”.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和加快改革.着重在提质增效和可持续上下功夫;就是要努力把“短项”变成“长项”.切实使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内生增长、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1.
南沙新区作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文化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南沙新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结合断裂点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方法,从空间角度进一步分析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2000年—2013年长时间序列的MODIS气溶胶产品进行统计,分析了珠三角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细粒子光学厚度(FAOD)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年度和季节变化特点,有助于深入研究珠三角地区颗粒物污染水平变化及颗粒物的排放与输送等。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中部为AOD高值区,东西两翼地区为AOD低值区。AOD和FAOD的最高值通常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最低值则通常都出现在冬季。2006年之后,珠三角地区大气气溶胶总消光虽在部分年份仍有反弹上升的现象出现,但已有明显降低。然而,该地区细粒子消光在2000年—2012年期间则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其空间差异性也越加显著,细颗粒物污染仍需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地区地处热带,经济发达,地物复杂多样,地域特色明显,是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区域。现国情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文结合珠三角地区的特点,首先介绍了普查数据采集的要求和项目的实施,然后针对普查中的常见管理与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与讨论,以期对后续常态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00—2015年间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格局演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修正城市吸引力规模参数的城际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分别从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和时空格局变化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联系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和经济联系度均持续上升,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态势,符合各城市经济在外向功能量和功能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梁园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道路,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况旭  刘传立  李明海 《测绘通报》2022,(3):90-95+110
本文首先基于1992-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NPP-VIIRS),参考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面积数据,对比确定灯光阈值,提取出大湾区建成区边界;然后从扩张模式、扩张速度、扩张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时空特征;最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心1992年位于东莞市内,2019年迁移至广州市,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发展核心区域;②整区扩展区域一体化,蔓延速度有所下降,蔓延程度增强,珠三角地区向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③城市扩展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呈倒"V"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铁路交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但受宏观经济、产业结构、人口规模、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铁路交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研究区域铁路交通服务发展程度、分析区域差异,对于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区域铁路交通服务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并以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地区铁路交通服务发展程度,分析不同区域铁路交通服务差异,为铁路建设规划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感谢民盟中央邀请,很荣幸参加这次民盟沿海省市发展海洋经济研讨会,有机会和各位专家学者学习交流。2009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将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今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山东、浙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河南省各市耕地利用状况。结合河南省各地级市的GDP,分析耕地利用对GDP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以经济空间分布特点为基础,应用邻域法和哈夫模型法划分河南的发展强弱区域。结果表明,以农业为主的平原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关系密切,中心城市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城际轨道等高速交通方式对旅游的影响日益显现。本文以珠三角地区运营和规划城际轨道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技术和通达性指标,探讨了城际轨道通车前后对珠三角地区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城轨开通将会产生显著的"时空压缩"效应,旅游景点总通达时间降幅达32.87%,旅游景点平均通达时间减少0.7 h;不同区域通达性水平提升具有差异性,城际轨道站点及其周边地区成为通达性水平提升最大的地区,随着与站点距离逐渐增加,通达性变化程度逐渐降低;城轨开通后各地区通达性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并趋于均衡;城轨影响下的旅游景点通达性的影响具有"廊道效应"与"隧道效应"相结合的特征,空间格局由开通前的"中心-外围"态势向面状均衡分布格局转变。城际轨道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在扩大了旅游景点市场范围的同时,由于通行时间成本降低,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出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