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震灾害保险政策研究的咨询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本文作者根据该议程中第17章防灾减灾所述的要求,对我国目前急需研究的灾害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实施灾害保险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建议,自然灾害包括水灾,地震在内灾种共有18个之多,根据世界各国及我国灾情和防震减灾的重点,我们主要研究水,风和地震三种灾害,目前更主要,更急需的是对地震灾害进行了地震保险政策和研究,研究的包括:地震灾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4个机构于1977年首次启动了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旨在提高全社会的抗震减灾意识,减少地震风险,降低地震损失.作为NEHRP计划之一的核心机构,USGS近期发布了新地震灾害计划(EHP),为2013年的地震减灾活动提供一个简明、现实和可操作的战略规划.本文就计划中的研究重点与战略优先领域内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大会于2015年11月1-4日在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召开。本文介绍了大会概况;阐述了大会设置的21个专题,并综述了场地效应和小区划,斜坡、河堤、大坝与废弃物填埋场,地震危险性与强地面运动,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共4个重要专题分会的交流内容;通报了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及其问题技术委员会(TC203)全委会内容和决议事项;论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亮点,包括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灾后重建催生了岩土工程共享数据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壤液化与侧向扩展研究成为国际岩土地震工程一大热点研究领域;提出了在液化机理、液化势评价、液化后变形和基于性能的抗液化工程设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运动颗粒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斜坡破坏的全过程数值模拟;"Ishihara-Idriss-Finn演讲特别分会"成为本次会议一大亮点;2010-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序列(CES)发生后,美国与新西兰开展了非常紧密的合作调查与研究工作,并在地震序列认识、灾害快速评估、确保稳健恢复的政策与规划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多方受益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4.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简文彬 《地震学刊》2009,(6):709-714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是美国提升国家减灾能力建设,改进城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国家协调计划。2021年12月21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发布了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简介” 报告。报告梳理了美国国会自1997年实施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以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国会继续实施该计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及时了解美国地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政策参考,对地震行业和相关减灾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的地裂缝灾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大玉  李忠生 《地震学报》2000,22(4):433-441
无震地裂现象常与地面沉降相伴生,在中国的7个省、美国的6个州致灾严重.中国现代地裂灾害观察研究滞后于美国约半个世纪.两国地裂的形成、演化、致灾及对策诸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地裂灾害属自然与人类活动因素相叠加而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构造因素决定了地裂出现的位置,而人类活动因素,即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等,决定了地裂致灾的强度.因而,相应的减灾措施既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社会管理方面的.本文给出的两国减灾实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升“灾害意识”是改善减灾行动增强减灾能力的先决条件。然而,灾害意识作为减灾领域乃至广大社会随时随处可闻可见的高频用语,关于其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对1990—2019年已发表的与灾害意识相关的中文文献的科学计量,同时辅以对主要文献的内容分析,梳理和诊断了民众灾害意识研究的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学科领域宽广,呈现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特点;但相较其它灾害研究论题,特别是围绕灾害风险的研究而言,发文量偏少,关注度偏低。(2)已有灾害意识研究大体可分为“灾害意识调查测量、灾害意识提升的正规教育路径、灾害意识提升的大众科普宣传、自下而上民众及基层层面减灾与灾害意识、自上而下政府层面减灾对策与民众灾害意识”等五大方面,但整体而言,研究深度上这几大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灾种背景来看,以围绕地震和气候/气象灾害的研究相对集中。(3)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呈现如下总体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不断细化、深度不断加深,百花齐放态势明显;(2)与减灾实际需求特别是民众与基层需求的结合越来...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绵阳市为例,选取城市人口密度、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服务区范围、派出所服务区范围、医院服务区范围、消防队服务区范围及重大危险源爆炸范围等6项基本因子,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城市地震灾后应急能力进行研究。得到的绵阳市地震灾后应急能力主要结论有2个。(1)处于中低灾害应对能力的区域占总研究区面积的60.28%,表明:绵阳市二环路内整体灾害应急能力偏低,防灾减灾风险较大。(2)灾后应急能力较弱的地区主要为园艺山片区、南河片区、小枧片区以及二环路东西沿线。研究成果可为绵阳市制定城市专项防灾规划提供指导和建议,研究分析方法亦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的防灾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强度大、分布广、灾情重,机理复杂,短临预报难度大。2016年,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自然灾害防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这是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需要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总结了村镇灾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城市灾害,剖析了村镇灾害发生的原因,进一步指出研究村镇灾害评价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就国内地震、地质灾害研究方法进行了概况总结,主要从层次分析法和基于GIS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村镇灾害研究框架详图,为研究村镇防灾减灾大纲和各种灾害防治标准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山西断陷盆地带与灾害高风险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西省是我国地震、洪涝、气象和地质灾害及农作物生物灾害等众灾频发的地区.研究表明,山西断陷盆地带的形成与发展,为这些灾害的孕育发生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致使盆地地区成为山西地震、洪涝、气象和地质灾害及农业生物灾害等众灾频发,且相互作用、相互强化最严重的地区;加之盆地地区恰是山西人口、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财产最集中的部位,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该地区成为山西最严重的灾害高风险区. 为了减轻山西省的自然灾害,保障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盆地地区作为山西省的减灾重点区域,并进行综合减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影响减灾能力的因素分析,建立了宏观地震减灾能力层次分析模型。其中目标层为生命损失;准则层为工程抗震能力、社会经济减灾能力、应急救援与恢复能力;指标层为抗震设防能力、防御次生灾害能力、居住地类型、人均GDP、三产比例、地震预报、工程预警、救援医疗、物资储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在遭遇第一水准烈度、第二水准烈度和第三水准烈度时各项指标减灾能力的权重值。结果表明,三种情况下抗震设防能力的权重都是最大的,因此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震复合灾害是指以地震主震为灾害源并引发一种以上次生灾害的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复合灾害具有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不同灾种之间还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地震复合灾害与同时或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构成广义复合灾害。复合灾害扩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灾情。减少地震复合灾害的构成灾害种数,降低、消除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与叠加效应,是研究地震复合灾害减灾对策的基本原则。编制城镇应急救援规划应以复合灾害的灾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合理估算避难人数和救援资源需求量,是复合灾害应急救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1月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宣布设立一个“美国东南部地震工程中心”( ECSUS) ,它由土工技术与结构工程、地震学、强地面运动模拟、地震灾害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震响应计划和减灾方面的专家组成。美国东南部地震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1 )进行基础和应用地震工程研究 ;2 )负责向东南部地区传播地震技术 ;3 )促进继续制定区域建筑规范 ;4)向该区域工程界推广新的研究成果 ;5)充当区域地震数据资源中心 ;6)对区域的地震问题提供统一的“说法”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设立地震工程中心@乔迎春…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地震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承灾体的脆弱性以及抗震减灾能力四个因素构建运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地震强度、频度等18个因子组成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对运城市13个市(区、县)进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并对各县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行政区的地震灾害风险不同,盐湖区和临猗县的地震灾害风险最高,垣曲县最低;各指标因子对不同行政区的风险灾害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评估结果可为政府有针对性加强防震减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0年10月22—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两个减灾会议,一个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持的“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减灾研讨会”,另一个是中国科协委托中国水利学会牵头,由15个学会共同发起召开的“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两个会议同时同地召开,目的都是为了减轻灾害。一个会议侧重于沿海地区,一个会议侧重于灾害预测。两个会议均未以学科分类。为了突出地震灾害,现将部分涉及地震灾害的论文加以分述。马宗晋、李闵峰在灾度应用于地震减灾对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防震减灾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2 0 0 0年 1 0月美国工业家组织倡议召开了自然灾害减轻论坛会 ,出席会议的单位 1 5个 ,2 1个代表。著名科学家、科学专业主管及工业商业金融保险家做了 8个报告 ,围绕的主题思想是 :灾害提供的事实变成我们的知识了吗 ?知识变成了减灾设计方案了吗 ?谁投资谁受益了吗 ?灾害防御的意识和持以实施的政策变成行动和行为得到保证了吗 ?据了解 ,有 5个报告涉及到 :1 2 0世纪 1 6个重要地震的详细考察和科学初步总结 ;2地震留给我们的教训、启示 (警示 )及我们应采取的行动 ;3城市防震的有效组织系统 ;4 2 1世纪防震机构的任务和计划方案 …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减灾救灾法制建设以采取母子法模式为宜,尽早制定"减灾救灾基本法",用以指导和规范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等环节的立法。在此基础上,以制定《防灾减灾法》为依托完善防灾减灾法律制度,以灾害准备金立法为重心完善备灾法律制度,以《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为依托完善救灾法律制度,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基础完善灾后恢复重建法律制度,同时推进减灾救灾团体及人员奖惩保障立法,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的法治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