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重塑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借用计算机有关术语,教师就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能不断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和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角色、教师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教研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创新教研制度、改革教研模式,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对我们传统教研管理模式的要求。沙市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3.
王舟 《地理教学》2012,(12):49-50
一、问题重重的课改推进 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推进,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注重转变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注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核心理念开始逐步为众多教师所接受。重庆地区的初中地理教学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新课程必须研究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改革。“改革评价首先应该是评价观的转变,没有观念的转变,再好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会因实施指导思想的错误而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换,而是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向、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化成长等全方位的整体改革。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关键环节,是今后一段时期地理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确保地理新课程师资培训内容的有效性,构建一支高素质的  相似文献   

6.
赵卿 《地理教学》2012,(12):10-14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选修模块"是高中新课程中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扈光拥  许杰 《地理教学》2004,(11):20-21
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靠地理教师。所以这次课程改革能否成功,能否完成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理教师的素质。那么实施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随着地理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感受到,地理课程资源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却普遍匮乏,或者现有地理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合理的利用。为此,笔者列延边地区一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开展了有关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调查,收集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认识、反馈,研究延边地区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0,(24):47-50,27
【问题缘起】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在地理新课程实施以前,地理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被认为是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地理课程资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整合课程与教学,教学不再是忠实、有效地传递内容的过程,而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author)课程事件或“创生”(enact)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4,(23):10-14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是课程具体的实践者,他们对地理课程的准确理解是课程有效实践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踏实的课程实施、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等实践行为来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1.
李丽萍 《地理教学》2014,(16):38-40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力,课程的有效开发离不开教师专业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战争与地理》这一校本课程,把波澜壮阔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中的趣味故事与地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让学生领略战争的波谲云诡,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学业评价的机制单一,带有强烈的筛选功能。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的课程评价理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新课程实施的4年多来,全国各地根据薪课标理念,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地理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略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新课程提出了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课程理念,从而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感到自己被解放、教材被解放、区域地理教学被解放,最重要的是学生被解放。  相似文献   

14.
李玉钧 《地理教学》2012,(24):58-59
教育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今年九至十月,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到我市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调研工作,我有幸作为一线教师与调研组进行了座谈,向专家们汇报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也谈了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严侠华 《地理教学》2007,(12):11-1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指出:“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实施这一-建议的关键在于,教师要高度认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意义,以新课程的标准审视传统理念下地理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自觉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方式的变革实践,发现和比较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和适用性,身先士卒地引导学生转变落后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堂教学行为。重庆市北碚区于2001年秋季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2002年秋季、2003年秋季全市先后分别又有8个、15个区、县列入市级实验区,2004年全市所有的区、县都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经过四年的课改实验,重庆市各区、县的地理课堂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对中学各学科的教研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应帮助教师实现三个转变:由传授转化为促进;由管理转化为引导;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新课程社会基点弱化的现状,不仅背离了地理课程的传统,也背离了新课程的既定目标。对此,教师应以"教师即课程"理念为引领,在必修课程教学中,适度开发基于社会中心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要突破传统束缚,加强学情研究,渗透科学理性,凸显人文情怀,拓展外延,提升内涵,加强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有效强化社会基点,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意味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对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能力是体现教师教学素养的关键能力。其中,课程理解能力是基础支撑,对课程能力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本文探讨新时代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构成,并探究其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路径,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的发展提供指导,助力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20.
何勇 《地理教学》2005,(8):12-14
随着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的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逐渐清晰,其在高中课程结构中的作用与分工、连动关系也必将成为课程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课程结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新课程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较为易行的第一步,也是积累经验、逐步构成校本特色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