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黔西北艾家坪-水城地区是贵州重要的铅锌矿化集中区,铅锌矿主要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威水背斜近轴部高角度逆冲断层是主要控矿构造.本文通过对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的分析认为,构造是本区铅锌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层及其岩性作为特定的层状构造及岩石剖面组合成为有利成矿的场所和理想的容矿空间,北西向逆冲断层、层间剥离构造和石炭系碳酸盐化灰岩是本区铅锌矿的重要找矿标志,进而指出贵州艾家坪-水城地区铅锌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工作,可望找到中-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2.
黔西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成矿构造体系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西北矿集区作为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造控矿-成矿机制一直是该区深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长期困扰该区铅锌矿床成矿理论提升和制约深部找矿突破的构造研究瓶颈,基于10个主要铅锌矿床的矿体赋存规律研究,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了成矿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力学等特征,识别和厘定了该区存在五种控矿构造组合样式:正断层-背斜式、双向断层-背斜组合式、同向斜落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反倾断层-背斜式、同向斜冲走滑-断褶构造组合式。结合典型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和地球物理深部探测等信息,研究认为,自印支期以来,该区构造体系呈现从NE构造带→NW构造带→SN构造带(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其中,NE构造带为黔西北铅锌矿集区的成矿构造体系,进而论证了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式,为区域勘查部署和深部找矿突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昭通毛坪超大型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多金属矿集区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的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成矿作用过程等方面均与控矿构造休戚相关。本文以矿田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通过不同级别控矿构造的精细解析,揭示构造分级控矿规律、控矿构造体系及控矿构造型式,总结提出了构造控矿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毛坪铅锌矿床自印支期以来主要历经了北东构造带→北西构造带→南北构造带→东西构造带等四期构造体系演化过程。其中,印支晚期-燕山早期北东构造带为该矿床的成矿构造体系,为区域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滇东“多”字型构造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区域NW-S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NE向毛坪左行压扭性断裂、SN向洛泽河左行扭性断裂为矿床一级构造;其派生的NE向猫猫山复式倒转背斜、NNW向左行扭张性断裂及NE向切层左行压扭性断裂,为矿床的二级构造; 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为矿床三级构造;低序次的节理裂隙为矿床的四级构造;斜冲走滑断裂-复式背斜组合是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毛坪富锗铅锌矿床斜冲走滑-断褶构造控矿模式,进而提出矿区深部勘查部署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泥堡金矿床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泥堡金矿床近年深部勘探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其控矿构造类型及其控矿作用的分析,对构造逐级控矿规律和构造界面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泥堡背斜是矿区内最主要控矿构造,其形成发育了主要控矿断裂(F1等)及次级控矿背斜(二龙抢宝背斜);逆冲断裂F1是最重要的容矿构造及导矿构造;主要控矿构造界面为龙潭组与茅口组的界面,它既是岩性组合界面(Si/Ca界面),又是不整合界面、火山-沉积界面;次要控矿构造界面有三个,均位于龙潭组内部,主要属于Si/Ca界面;控制矿床的背斜构造中之逆冲断裂-次级背斜构造组合,以及龙潭组与茅口组的控矿构造界面,是将来金矿勘查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质》2012,31(3)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福建永定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建辉 《福建地质》2012,(3):206-214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研究了永定县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地质特征,分析了控矿地质条件,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为沉积-改造型矿床;控矿条件主要为晚石炭世经畲组至中二叠世楱霞组含矿层位及矿区内浅层次推覆构造;明确了含矿层位、控矿构造与容矿构造、岩浆岩、物化探异常、铁锰帽和古硐等作为找矿标志,结合区域其它矿床,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期指导闽西南地区铁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矿床位于凤太矿田西南部,受控于铅硐山—东塘子复式背斜。在成矿区带上,矿床地处秦岭造山带之南秦岭微板块北部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中,处于南秦岭晚古生代泥盆系金-多金属成矿中部,属"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深部探矿工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取得的进展及成果,系统分析本矿区现采界面以下深部矿体的层控与时空、古地理与构造控矿、倾伏规律、岩相和围岩蚀变标志等规律,对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预测进行研究,认为其深部具较大的找矿潜力,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指明了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湘西-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已发现铅锌矿床(点)200余处,是中国重要铅锌资源战略接续区之一。对该地区铅锌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的研究结果表明:铅锌矿床受地层、岩相、构造三者的综合控制,即特定的地层岩性组合、台地边缘中缓坡相、区域性断裂和背斜及次生或派生裂隙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含菱锌矿或褐铁矿的氧化露头,方解石化、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或沥青化等围岩蚀变,Pb、Zn、Cd、CaO、Hg单元素化探异常及Pb-Zn-Cd元素组合化探异常为该地区铅锌矿床的主要找矿标志。综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研究结果,构建了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在GIS平台上利用特征分析法进行了综合信息矿产定量预测。根据研究区铅锌矿床预测单元联系度等值线图,圈定出A级找矿远景区2个和B级找矿远景区2个,提出松桃、镇远—铜仁、都匀—凯里地区应作为后续铅锌找矿勘查工作重点区。  相似文献   

9.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贵港-平南地区是热水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铜矿床集中区.该区铅锌铜矿主要控矿层位为中泥盆统四排组-应堂组及东岗岭组中段,以深灰-灰黑色含炭质白云岩夹薄层状炭质泥岩控矿为特征;控矿构造主要为复式背、向斜的翼部单斜构造,燕山晚期再次成矿时,与含矿层叠加的断裂和岩浆侵入构造则是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形成是经深循环作用使含矿热卤水进入沉积盆地局部沉积而成,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同生-成岩晚期,燕山期构造热液和岩浆热液改造带形成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湘西—黔东铅锌成矿带是我国重要铅锌资源基地之一,凯里—都匀地区是该成矿带贵州境内中铅锌分布最为集中区域,其铅锌矿床(点)成群成带分布。由于相关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认识不清等因素造成该区铅锌地质勘探尚未有较大突破。本文总结了该区铅锌矿化特征、铅锌资源潜力和控矿因素等,认为今后地质勘探提供思路和依据。研究表明,凯里-都匀地区铅锌矿床与典型MVT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地层岩性(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和构造(背斜和NE向断层)是最重要控矿因素,Pb、Zn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找矿标志之一,牛角塘地区、独牛背斜核部和龙井街—柏松地区是该区有利铅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武当-两郧地区主要赋矿地层及其成矿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两郧地区的金属矿床受一定地层层位控制.通过对中新元古代武当岩群、新元古代耀岭河组、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和泥盆系等主要赋矿地层的赋矿特征及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点的分析,认为矿床的形成常常与该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原始浓集系数相对较高有关.武当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成矿元素(如Au)浓集系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其成矿元素已发生迁移,并用于成矿或形成异常;陡山沱组、水沟口组和泥盆系具有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条件,特别是中泥盆统中产出的锑矿显然与较高的锑初始浓度有关.武当-两郧地区是环太平洋银成矿带西侧的银金比值低值区中的异常高值区,具有形成大型银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金沙矿区的上部铅锌矿床(上部矿),从含矿建造、矿体产出(产状)、形态、矿石物质组分和结构构造等特征,通过稀土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对比,笔者认为金沙矿区上部矿与下部矿完全不同。上部矿床属于沉积-成岩-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的原理和方法,对四川石棉田湾矿区以碳酸盐岩为主的上震旦统进行了研究,识别出4个3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探讨了该区晚震旦世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层序地层中体系域与金等贵金属矿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综合前人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的古地理特征重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武当山地区在震旦纪至古生代是沉积区而非古陆区,印支运动以来的推覆作用塑造了该区现今的“古隆起”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6.
赵绳武  王猛 《西北地质》2009,42(4):46-52
前震旦系碧口群,属四川古陆核西北缘,中新元古代发育的岛弧型建造,经晋宁运动碰撞拼贴,组成扬子地台的一部分,本身固结成为古陆。在其周边及东部成带分布了含锰岩系。目前各含锰矿带上的锰矿床,具体层位归属有蓟县纪、震旦纪、寒武纪等之不同认识。经分析研究认为,含锰岩系均属前震旦纪摩大岭复背斜褶皱带(即碧口古陆)之上的盖层型震旦寒武纪沉积,大致应为同一时代,即晚震旦世。由于各带所处地质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的不同,锰矿特征明显有异,南含锰矿带临接扬子地台,为弱还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以优质锰矿类型为主;北含锰矿带紧邻秦岭地槽,凹陷较深为还原环境,以高磷锰矿为主。在该带含锰岩系的构造岩性有利部位,易形成风化淋积型锰矿床。故在寻找锰矿过程中,应区别对待,注意优质锰矿的辨认,并对本区锰矿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万仁虎 《地质与资源》2004,13(3):143-147
大巩山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上处于中朝地块东南缘的蚌埠隆起东段,郯庐断裂带的两条次级断裂——朱顶-石门山断裂和五河-红心铺断裂所夹持的部位.矿区内出露五河群最下部的西堆组,并构成蚌埠复背斜的核部,断裂有北北东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4组.南北向断裂在宏观上控制金矿体的产状和规模.向西缓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发育和产出,而向东陡倾的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的产出,这是与不同时期南北向断裂成生演化和岩浆活动作用密切相关的,也与该区及邻区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事件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峡东部地区震旦纪先后发生了热事件、冷事件、重力事件等突发性灾变沉积。早震旦世发育由河流作用与陆地冰川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沉积;晚震旦世则发育由两次台地-盆地-台地的海进-海退旋回形成的巨厚海相碳酸盐沉积。热事件沉积产物见于下震旦统莲沱组,夹于河流相沉积的砂岩及粉砂岩中。根据凝灰碎屑的岩石学特征,可将其分为降落型凝灰碎屑和水携型凝灰碎屑两类。冷事件沉积产物为下震旦统南沱冰碛层,属低纬度低高程的大陆冰川沉积。重力事件可分为滑塌事件和浊流事件,其沉积产物均分布于上震旦统,夹在大套的深水碳酸盐岩中。其中滑塌事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滑塌角砾白云岩(石灰岩),浊流事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浊积颗粒石灰岩(白云岩)。  相似文献   

19.
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中发育密集侵位的基性侵入岩群,由于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复杂,这些基性侵入岩体的侵位特征一直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而查明它们的侵位特征,对认识其侵位机制、判断岩浆侵位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开展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武当地块不同构造部位所做的一些详细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研究表明,这些侵入岩体是顺层侵位到武当山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少数直接侵位到震旦系陡山沱组和邓影组中,侵入体密集发育的部位受武当地块古生代顺层伸展拆离构造的主拆离面控制。作者同时获得了40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群形成于中古生代。因此无论这些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还是其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都表明与前人所说的元古代超大陆的裂解很可能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考虑到这个时期南秦岭构造带中发生的紫阳-岚皋碱性岩浆活动、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及随枣地区基性侵入岩群的侵位等地质构造事件,作者认为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很可能是古生代时期南秦岭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深部基性岩浆上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寒武纪至寒武纪的交替时期是地质史和生命史的重要转折。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发育了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的黑色岩系。文中运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湘西黑色岩系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干酪根的结构以及碳同位素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黑色岩系的形成条件 ,恢复了震旦纪 /寒武纪地史转折期的古环境。研究认为 ,湘西地区在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地史转折期的生物爆发和高有机质的产率是形成缺氧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