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四川华蓥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蓥山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而且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从而构成了类型多样、优势突出的旅游资源组合。针对地质公园的开发,提出了从生态旅游角度对旅游产品创新,并就地质公园的旅游市场定位和旅游商品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实现形式,生态旅游一经提出就迅速引起了旅游学界,生态学界和相关学科的极大关注,首先对十几年来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着重评述生态旅游类型划分和规划管理,接着分析了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并侧重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分区,生态旅游开展的利弊,生态旅游的目的地的选择及其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最后,就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差距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地质遗迹为主的百里峡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适合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对百里峡旅游资源优势和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旅游开发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百里峡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长白山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提出长白山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定位在高档次上。同时要注重保护,使资源得以持续利用,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南岩溶区生态旅游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岩溶区高品位旅游资源丰富且种类齐全,但其独特的岩溶地质环境对旅游开发建设、旅游接待经营响应十分敏感。本文立足于“人地共生”的生态旅游理念,以污染、风险、干扰、垄断四大指标为依据,选取了12项评价因子和5项修正指数,构建出PRIM标靶评价模型。通过该模型可计算出生态旅游指数进而定量化评价岩溶区旅游开发项目的生态旅游开发态势;还可根据四大指标在标靶模型中的收敛程度和极轴分布,判定评价目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笔者结合路南石林、桂林漓江和福建天鹅洞三个案例,对PRIM标靶评价模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显示,路南石林、桂林漓江生态旅游指数稳定,属于标准的生态旅游景区,但垄断指标较高,后期需要调整旅游收入再分配比例;福建天鹅洞属于准生态旅游景区,在旅游安全措施、开发垄断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98-103
在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10主类、3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其具有类型丰富、品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特征。围绕称多县7大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在称多县旅游发展"1234"总体空间结构下,策划了"3廊4环"旅游线路布局,开发了"3+6"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开发景区进行了谋划,将称多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南麓田湾河风光旅馆,生态环境基本上保持着天然“本底”,是川西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多年研究基础上,根据田湾河开发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山地生态旅游的构思;同时,针对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具体措施,为规划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婺源的山、水、气候、生物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发展旅游所必需的基础条件的分析,认为婺源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优势资源,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并提出了发展婺源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孢粉组合分析, 结合河湖相地层岩性特征和古地磁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年龄测定结果, 探讨了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气候变迁与札达古湖泊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 札达盆地古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湖泊形成期)、中(稳定发展期)、晚(湖泊消亡期)三期.早期(距今5.41~4.40 Ma), 札达盆地为温凉而干旱的疏林草原植被气候, 随后转变为温暖稍湿的森林草原植被气候, 最后转变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气候, 这一时期古湖开始形成; 中期(距今4.40~2.57 Ma), 古气候进入寒温期, 古植被表现为先由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向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带过渡, 再由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交替出现的过程, 古湖泊进入发育期; 晚期(距今2.57~1.36 Ma), 湖区古气候环境进入寒冷期, 古植被为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山地暗针叶林向低矮灌木→干冷草原的变化, 古湖泊进入消亡阶段.古湖泊演化与古植被、古气候演变有很好的相关性, 高原隆升控制了古气候环境的变化, 进而影响湖泊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札达盆地及其周缘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的实测,确定了札达盆地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在喜马拉雅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位置,并从基底构造、盆缘构造和盆内构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札达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从盆地类型、盆地的形成过程,对札达盆地的构造成因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中香孜组与古格组、古格组与托林组之间两个不整合面的发现,象泉运动与古格运动两次构造运动的确定,以及上新统褶皱的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喜马拉雅运动晚阶段(第Ⅲ幕)的表现形式及新近纪到第四纪时期高原隆升过程、方式等,提供了实际资料和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白垩统波林夏拉组的命名地点位于西藏西南部扎达波林,是一套以泥灰岩及灰岩为主的地层,底部以含海绿石灰岩与下伏下白垩统嘎姐组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整合接触,未见顶。波林夏拉组的时代据其所含丰富浮游有孔虫可被确定为晚白垩世Albian晚期至Maastrichtian晚期,其所含化石组合可以与晚白垩世特提斯喜马拉雅从台地到盆地的同...  相似文献   

14.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札达盆地是中新世9.5 Ma以来发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厚度、砾石成分和古流向分析显示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阿伊拉日居山系.札达盆地系列样品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构显示存在两个明显的峰值年龄区间, 分别为12.6~15.3 Ma(P1峰值年龄)与19.8~22.2 Ma(P2峰值年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滞后时间(lag time)与沉积时代对比分析显示, P1和P2峰值年龄为快速冷却事件的静态峰, 与北部阿伊拉日居地区基岩U-Pb年代研究揭示的热事件时间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因此, 札达盆地碎屑裂变径迹年龄两个峰值年龄区间记录了源区阿伊拉日居的两次构造事件, 可能对应于喀喇昆仑断裂在中新世的两次强烈的构造活动.综合碎屑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信息, 估算源区在32.6~9.5 Ma之间的平均冷却速率是15.4 ℃/Ma, 上新世末期—第四纪(3.6~1.4 Ma)之间再次发生了一次快速的隆升剥露事件.札达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碎屑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结构与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阿伊拉日居的热事件年龄格局吻合, 从碎屑裂变径迹年代学角度揭示了造山带地区的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实测剖面中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岩相、岩性、古生物特征和ESR、古地磁测年结果,笔者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时代确定。结合该套河湖相沉积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和地质构造事件,对札达盆地上新统一早更新统河湖相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将札达盆地河湖相地层划分为3个组、4个沉积相、7个沉积亚相、11个岩性段。由新到老划分为:早更新统香孜组(Qp^1-1X)、上新统古格组(N22g)和上新统托林组(N2^1t)。  相似文献   

17.
西藏阿里札达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X光岩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述了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地质背景、区域地层和札达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札达韧性剪切带中的石英、方解石和白云母等三种矿物,进行了X光岩组分析,确定了韧性变形岩石的组构特征、韧性剪切带的属性和变形岩石的应变类型,以及韧性剪切带形成时的温压条件。研究表明,韧性变形岩石均具不对称组构,反映韧性带属于南盘(下盘)俯冲型韧性剪切带,韧性变形是在高温、高压、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发生的,处于>10km的地壳深度,岩石应变类型以压扁应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香孜剖面沉积物粒度、磁化率、碳酸盐等多项环境指标的分析,探讨了香孜组2.68~1.36Ma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结果表明2.68Ma的古格运动以后,香孜组的气候逐步向干旱、寒冷转变,在约1.81Ma之后,札达第三纪古湖经象泉河向南外泄并被疏干.上述3项环境指标指示的环境特征和演变与介形虫、孢粉等资料,以及喜马拉雅山的隆升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剖面的接触关系、沉积旋回、沉积体系和岩相岩性特征,可将札达盆地下更新统香孜组河湖相地层划分为2个沉积相、3个岩段。香孜组一、二岩段为一套砾岩夹砂岩的粗碎屑岩,属典型的冲(洪)积扇沉积物;第三岩段为砾岩与砂岩互层,属冰水冰缘相沉积。ESR法和古地磁法测年结果表明,札达盆地香孜组河湖相地层的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2.68—1.36Ma)。札达盆地为一同生断陷盆地,在后期重新复活的过程中,盆地只经历了冲积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冲积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早、中期,水进体系域形成于札达盆地早更新世早期重新复活层序发育的晚期。  相似文献   

20.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鼠兔类牙齿化石,对鼠兔类牙齿化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同一层位中采集了大量孢粉、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产出鼠兔类牙齿化石地层的古地磁、ESR测年资料,沉积学特征等的简要分析,认为札达盆地鼠兔类的演化迁徙与上新世时气候由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变化有关。显然,这一发现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并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划分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