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高中地理“必修3”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的位置 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地理“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通过对这两个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课程体系安排了地理“必修3”,  相似文献   

2.
洋流积极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输送,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而“洋流”部分则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和各版本实验教科书都将其置于重要地位。有几个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结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其理解与应用有些偏差,笔者认为,这些结论的应用应考虑具体条件,而不能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按照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规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中的重要内容。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是形成学生地理环境差异性观点的主要载体。但在以往的地理教科书和中学地理教师知识结构里,对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多有不尽科学甚至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新澡程高中地理必修三“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材采用的是案例教学的方式。例如,人教版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诠释了“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课标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新课标鲁教版教材必修1“地理环境差异性”几个教学片段的课堂观察为例,从三维目标的实施及实现的视角考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科学性、过程与方法教学的可行性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的先进性,并思考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高中地理课堂要切实关注三维目标三位一体的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教材体系中,必修一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必修二侧重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必修三是在区域背景下探讨人地关系,不仅把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内容有机的融合进来,而且为区域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教师可以利用必修三的教学,强化区域地理背景知识、构建地理问题分析思路、规范地理专业术语、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知识。区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可至国家、洲,小可以是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编写了“地球的公转”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8.
吴照 《地理教学》2009,(5):33-35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广,高中地理教与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高考这柄高悬在头顶的“利剑”作用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毒瘤”还难以彻底铲除,地理高考命题的改革无疑对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巩建强  赵生龙 《地理教学》2023,(10):49-52+40
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实验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设计简易实验装置辅助“大气热力环流”章节的教学,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趋利避害,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所认识。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要不断补充新的材料,使地理教学紧跟形势,获取实效。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要研究人地关系.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于阐明人地关系。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给予学生有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正确处理、协调人地关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全书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人地关系理论这一条主线逐章逐节展开.最后一章“人类和环境”更是以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作为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宇宙与地球”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选修模块“宇宙与地球”,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自身的演化历程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及成因。因此,本模块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通过学习“宇宙与地球”,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刻认识人地协调发展,明确人类改造地表形态必须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相邻学科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它是由自然要索与人文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综合体。因此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人口教育等各门课程都与高中地理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联系。教学中有关科际联系的内容及实施步骤是:(1)通读高中地理及相邻学科教材,找出联系的内容,制成“科际联系索引表”,为实行科际联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王燕 《地理教学》2007,(8):21-22
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实验教材书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教材中“活动”栏目。  相似文献   

15.
胡宪章 《地理教学》2000,(11):40-41
地质构造中,褶皱和断层是两个基本概念,地形倒置现象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用一本高中地理填图作业图册、一支粉笔和一根细竹棍(长40厘米)作演示教具,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第一堂课,不要马上讲“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而要来一段“绪言”,这对整个高中地理的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参加展示的教师都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凸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从根本上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在几节观摩课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学习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很大启发,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深深的启迪。下面我把这节观摩课课堂实录的片段呈现出来,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触。  相似文献   

18.
倪步平 《地理教学》2011,(16):40-42
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紧密,在地理教学中“活用”和“巧用”跨学科知识,能够使教学效果更加良好,使教学过程更加简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巧用”数学方法可为地理教学相关计算提供可靠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就是高中地理教学“唤醒”人格心灵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唤醒”,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20.
STS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STS教育的实践,探讨了STS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为STS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