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内服四物消风散加减,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予内服氯雷他定片,外用肤痔清软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2组治疗前后皮损症状、体征进行积分,计算疗效指数,评定综合疗效。对痊愈患者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发率。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皮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8.18%,对照组为3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消风散加减联合肤痔清软膏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满分消汤对虚实夹杂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虚实夹杂型痞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满分消汤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的6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中满分消汤治疗虚实夹杂型痞满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化核消腺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AH)痰热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AH痰热互结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化核消腺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打鼾消失率、打鼾起效时间、打鼾消失时间、鼻咽部侧位X线片AH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打鼾消失率治疗组为81.6%(31/38),对照组为40.0%(14/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打鼾平均起效、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H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6%(31/38),对照组为60.0%(21/35),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97.4%(37/38),对照组为74.3%(26/3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10.5%(4/38),对照组为17.1%(6/3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核消腺汤能有效改善儿童AH症状,缩小腺样体体积,起效时间较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左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停药7d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2个月的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50%(35/40)、97.50%(39/40),对照组分别为72.50%(29/40)、82.50%(33/4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停药7d复发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且短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前列腺炎血瘀湿热证患者11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55/58)、治愈率为51.72%(30/58),对照组分别为74.14%(43/58)、37.93%(22/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NIH-CPSI及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汤口服配合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凉血五花汤超微颗粒联合双草油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HDD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双草油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凉血五花汤超微颗粒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综合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对照组为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五花汤超微颗粒联合双草油治疗HD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汤对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梅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汤能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及膝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KOA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评价综合疗效。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Lequesne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整个疗程中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镇痛I号汤”定向透药疗法可以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将6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关节指数(WOMAC)。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WOMAC各项指标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徒手冲击疗法联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能改善KOA患者的疗效,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结合牵正散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小柴胡汤结合牵正散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加巴喷丁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10、20、30d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1.8%,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结合牵正散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0%(49/50),对照组为86.00%(4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访4周,复发率治疗组为0(0/49),对照组为9.30%(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疗效,可抑制炎症因子,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瘀热互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内服消痤汤、外用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内服多西环素和西咪替丁、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疹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5%(1/40),对照组为10.0%(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升阳化浊汤治疗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升阳化浊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1组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照2组单用自拟升阳化浊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3组综合疗效、血液流学变指标(全血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高于对照1、2组的80.0%(24/30)、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2/30),低于治疗组、对照1组的30.0%(9/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升阳化浊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气虚痰阻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通脉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 例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4 例。对照组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营养心肌等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通脉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血压水平、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3%(30/34),对照组为67.65%(23/34);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治疗组为8.82%(3/34),对照组为32.35%(11/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降低较对照组显著,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通脉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低血压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症状,降低Nt-proBNP,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 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32%(18/74),对照组为50.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型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辅酶Q10,治疗组服用生脉炙甘草汤,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90.0%(27/30)(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风汤治疗瘀血型慢性偏头痛(C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 例瘀血型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头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36/40),对照组为67.50%(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风汤治疗瘀血型CM疗效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状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痰湿壅盛证的老年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控制基础疾病、营养支持等西医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疗程均为10d。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头晕目眩、汗出异常两个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6.25%(2/32),对照组为6.67% (2/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湿壅盛型老年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