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两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尽管两极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冰雪,也离人类最为遥远。但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北极地区主要由海洋构成,称为北冰洋,约112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些岛屿存在,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构成,称为南极洲,约14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土著居民居住,而南极地区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则基本无常住人口;北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已经为沿海各国大规模开发,而南极的矿物资源则仍隐  相似文献   

2.
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了北极海冰1972~1989年的资料,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区域特征、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征。发现由于北极海冰南侧被殴亚和北美大陆所包围,处于基本封闭状态,只有通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和格陵兰海和娜威海与大西洋相连的两个通道,其环境条件与南极海冰绝然不同,因此其特征也明显不同。1、季节变化小。净冰面积冬季是夏季的2倍左右,而南极海有6倍之差。2、海冰寿命较长。以多年冰为主,平均寿命为1.3年。  相似文献   

3.
南极和北极的臭氧层正在被破坏,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引起全球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南北极是全球范围内最早显示出环境变化的地方,是从事全球环境监测的最佳场地。北极比南极更靠近国际社会,人类频繁的活动对北极环境的影响更大,把对北极和南极环境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因此,南极研究和北极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最值得骄傲的海鸟应该属于北极燕鸥。盛夏,她振动起神奇的双翅,来到北极抚育儿女;隆冬,她又南飞13000公里安家南极大陆,去躲避北极那可怕的严寒。年复一年,北极燕鸥往返两极,从不改变。有人估算,燕鸥一生30余年,旅程达到80万公里以上。人类似乎对此无法相信,这不大的鸟,会居然有如此持久的耐力?但,这是真的。北京仲夏夜,董利的家。桌上堆满首次北极考察、首次南极考察时的照片以及各种书籍和报刊。常听人说北极考察是如何如何神秘莫测,南极之行又是如何如何惊心动魄,可是从董利的神情中却看不到一丝的兴奋  相似文献   

5.
有科学家宣称: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拥有改变自身基因的能力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被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海域随处可见漂浮着的巨大冰山。在南极的冬天,浮冰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到了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之多。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终年生活在寒冷的冰水里,既没有企鹅那样的厚实羽绒服,也没有独角鲸那样的肥厚脂肪,那么它们是如何抵御极地的严寒呢?分子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塔尔·约书亚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6.
解决北极争端的法律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极冰层的日渐消融,北极的战略价值逐渐凸显,北极争端也随之加强。现有法律机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法单独解决该地区的领土争端,特别是大陆架主权争端;环北极各国可能利用《公约》之外的传统国际法原则来论证其主张的合法性;从世界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目前解决该争端最可行的方法是仿效"南极条约"建立一个专门适用于北极的多边国际条约。  相似文献   

7.
南极为什么这么寒冷?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南极冰盖的历史AaronWoods南极冰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气候。它使深海冷却并且控制循环,影响这些深海的化学平衡而且对世界范围的海平面和温度的变化有主要影响。大洋钻探计划(ODP)正在对南极大陆的边缘海域进行为期两...  相似文献   

8.
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曾写道:“受雄心勃勃的理想所驱使,我决心穿过北极地区,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我对北极点本身并不感兴趣,因为皮尔里1909年的辉煌成就,使北极点对后来所有探险家都失去了价值。”阿蒙森乘坐飞行器,两次试图穿过北极地区:第一次在1922年,他从阿拉斯加的韦思特刚起飞就坠落到地上;第二次在1925年,与美国百万富  相似文献   

9.
海科 《海洋世界》2011,(4):68-69
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话: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但沉  相似文献   

10.
南极是一个既寒冷、干燥多风的地方,然而又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那雄伟高大的冰山,气势磅礴的冰盖雪原,琳琅满目的冰棱冰洞,五彩缤纷的极光和霞光,滑稽可笑的企鹅和悠闲自得的海豹都使人感到新鲜和奇趣无穷.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和科学家纷纷前往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1.
’95北极——北极不再沉寂公元1909年,探险家罗伯特·皮瑞第一次抵达北极点,从此翻开了人类探索北极地区的历史篇章。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却再没有其它探险队涉足此地。北极依然是科学探索史上的一页空白。直至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科学家们对南极大陆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两极地区在宇宙探测、环境保护、生命起源、气候变迁以及大陆漂移等问题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价值。北极地区才又一次成为了  相似文献   

12.
两极地区,由于严寒的气候制约着动植物的生长或生活, 动植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水热条件结合得比较好的中、低纬度地区要少得多。两极在生物种类上并不完全相同,如北极有著名的北极熊,而南极没有熊类;南极有大量的企鹅、磷虾,而北极却没有企鹅和磷虾。两极附近生物的共同之处是:其动植物都有极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球的纬度地带性和纬度洋带性,南北半球在气候、风带、土壤、海水盐度、洋流等方面呈对称性分布的特征,以及在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动植物分布的对称性特征。但南北半球的生物物种亦有一些差异,如南极有企鹅、磷虾,北极却没有,而北极熊在南极也找不到踪迹。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南半球的古老物种非常丰富而且典型;而北半球,尽管在大陆面积、生物种类及数量上占优势,但古老物种却相对少得多。南半球的澳洲大陆,其物种最为古老,那里没有高级的野生哺乳动物,只有低等的有袋类动物,如大、小袋鼠,鸭嘴兽等,都是  相似文献   

14.
张赤军  陆洋 《海洋与湖沼》1998,29(1):104-108
采用球函数表征了南极冰川覆盖的高度,并运用位理论与地壳均衡观念,研究了南极冰盖形成、消融对大地水准面与相对海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冰盖形成后的大地水难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南极为+115m,在南纬25°带上为-37m,在北极为+8m;若地壳为弹性固体而地幔为流体,设地慢密度为3270kg/m3,则在冰川消融、地壳均衡调整后的沿海大陆相对海面的变化仅为2.8m。  相似文献   

15.
南极大陆架的国际法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行国际法框架体系下,文章首先通过对大陆架涵义的探讨,得出大陆架的科学与国际法双重定义,以及对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的分析得出南极大陆架主张国的实质要求。然后根据大陆架的定义和涉南极大陆架划界案,得出并不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南极大陆架,南极大陆架纠纷实质是南极领土纠纷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如果有人问起,地球上高于海平面的陆地(海拔为正数)是否一定高于海洋表面,你一定会认为这个问题不屑回答:陆地高于海面是人尽皆知的事实,所谓水往低处流,百川归大海。难道水还能往高处流?!但是,科学却常常告诉我们,有时常识未必可靠!这涉及到如何定义地球上的高度问题。地球形状是以陆地水准面和海洋表面为界面的,根据精确的地球形状测量结果,地球表面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赤道本身也是椭圆的三轴椭球体,但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则凹下约24米至30米。有人说:地球像个大鸭梨,我看更像个大柚子,因为鸭梨太长了。作为陆地的南极大陆低于标准椭球体约24米至30米,而作为大洋的北极地区却高出标准椭球体18.9米。也就是说:南极洲大陆比北冰洋面低约42.9米至48.9米。一片汪洋的南大洋地区的海平面高于标准椭球体约5米至10多米。而在大片陆地的北纬20度至66度之间,其表面却低于标准椭球体约1米至10多米。那些海拔在25米以下的陆地,都比海洋平均表面低。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海平面本来就不是平面,而是球面,经分析后发现:海洋面甚至也不是标准球面!它是一个比球面还鼓的鼓球面!洋面高陆地低,是与我们的常识相违背的。那么,这种现...  相似文献   

17.
一、海岛的地理特点 海岛是分布在海洋中的岛屿,是完全被海洋包围的比大陆面积小的陆地。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面积约760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的面积不及澳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耦合了平板海洋模型的全球气候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格林函数实验,以探究两极地区对于施加在中低纬度海域的热强迫的气候响应。结果表明,北极地区的气候不仅受到距离较近的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的影响,远离北极的热带太平洋以及南太平洋也对其气候有显著的影响,南极地区的气候则主要是受到邻近的南大洋的影响。通过经验正交函数法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北极响应最显著的区域包括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以及北极中心区附近;南极地区的响应主要集中在别林斯高晋海(Bellinsgauzen Sea)区域。另外,利用温度归因法对辐射反馈过程和大气能量输运分解发现,北极地区表面温度的响应主要是受到了反照率反馈以及垂直递减率反馈的影响,而南极地区的响应则主要是反照率反馈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今,“南极洲”这一术语表示了地球南极锋面线——南纬50°~60°海水会聚线以南的空间。近年来对这个区域的研究明显加强。2004年32届地质大会(意大利弗洛伦萨)指出,最近的南极洲研究成果开创了地质学的新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的新大陆。对南极地区研究的增强趋势得到了2004年7月在德国不来梅召开的第28届南极地区国际科学讨论会的支持,2005年通过了在20072008年度国际极地年,组织制定了地球南、北极地区广泛的、多方面调查研究的决议。  相似文献   

20.
南极中山站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利 《海洋预报》2001,18(1):34-39
本文分析了南极中山站建站以来(1989-1999年)天气资料,对气温、风速、湿度、气旋等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统计,获得了中山站的气候特点和历年年平均气要素分布特征,造成中山站暴风雪、大风、寒冷等灾害性主要天气系统有:南极大陆冷高压、极地气旋、东移锋面扰动、南极下降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