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推覆构造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型式。逆冲断层常成带地平行排列,形成逆冲带和叠瓦构造。断层多呈上陡下缓或阶梯状,底部常有滑脱构造,并在深处常收敛在一个基底逆冲断层上。推覆构造还常与飞来峰、构造窗、叠瓦构造、牵引褶皱、后冲断层和平移断层等构造现象一起产出。推覆构造不仅扩大了找油的领域,它本身对油气的生成、储集、运移、圈闭和保存条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它们有时可造成某些对油气藏不利的因素,但更经常地则是造成油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当然,影响油气藏形成的因素十分广泛,它不仅限于推覆构造本身的某些特征,同时还决定于许多其它地质条件。因此,不同推覆构造或同一推覆构造的不同部位,其含油气远景也是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八家子多金属矿田的地质构造特征,提出该区的构造型式为一个滑脱—逆冲推覆构造。它是在北西问南东方向的侧向挤压作用下,由八家子附近的中上元古界与古生界地质块体,沿着与基底花岗岩的界面自北西向南东滑移造成的。主要表现特征是:在前缘形成了呈铲式的收缩型滑脱断层、逆冲断层等挤压性构造,在后缘则出现张裂带并陷落成盆地,两侧发育具有转换断层性质的走滑断层。逆冲断层及边界走精断层是区内主要控矿构造。八家子滑脱—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活动时期为三叠纪晚期,结束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义马逆冲推覆构造的主滑面位于侏罗纪煤系泥岩段的顶面,其下的煤层及上覆的中侏罗统均有次级滑动面发育。推覆构造是由南向北逐次扩展而成的,剖面上构成前展式叠瓦扇。前锋位于煤田北部侏罗纪煤系露头一带,根带位于南平泉断层以南的下古生界及元古界。在F_(16)断层和南平泉断层之间的二叠系、三叠系露头之下,有可能掩盖着大面积的义马组煤系地层。推覆构造发育过程中强大的水平剪切作用使义马组煤层发生了强烈的变形,形成一系列褶皱及逆冲断层,局部煤层形态和厚度发生了改变,对煤层的开采技术条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地质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进行1∶50 000地质填图基础上,通过对地质构造现象野外的详细观测,运用持平投影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法对主要断层面擦痕和断层两侧不对称褶皱枢纽以及褶皱两翼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构造解析,结合区域沉积资料和地质年代学资料,对该区构造进行构造序列分析,并探讨南大巴山构造带的变形时限、动力学机制及其演化。研究表明:南大巴山西北段镇巴—下高川地区断裂构造特征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推覆兼有右行走滑性质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与逆冲推覆构造相关褶皱多为轴面东倾西倒的同斜褶皱和斜歪褶皱,而且由东向西褶皱紧闭程度逐渐减弱,表明逆冲推覆方向由东向西,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该区是在印支期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全面碰撞造山作用基础上,在燕山期中—晚期整个大巴山构造系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大规模的陆内造山,形成了现今的构造几何形态,其中右行走滑构造是燕山期中—晚期(J3-K2)逆冲推覆构造持续向西南推移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吕梁山南端山前西磑口一带NWW向逆冲推覆构造带实地调查与一系列横切构造带的剖面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该逆冲推覆构造带的断裂特征。该构造带主要表现为一条主干逆冲断层[1],古元古代西磑口变质花岗岩由SSW向NNE逆冲于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之上,逆冲断距大于100m。为吕梁山构造带特征研究提供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6.
汝阳南部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与中、新生代地层分布区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展布的逆冲推覆构造。调查区内延伸约35km。本文综述了该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系统、滑脱面及原地系统的构造变形特征,并根据逆冲推覆的最晚地层、指向标志等特征,推断其形成于早第三纪末期,是喜马拉雅运动期的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7.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是由中国华北、扬子两大板块俯冲碰撞而形成,其北缘的逆冲推覆构造带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特殊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造成该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质演化特征的双重性和构造的多期次性决定了豫西宜阳南部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必要性。通过野外地表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等方法,详细描述和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其运动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豫西宜阳南部地区以褶皱、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主要发育了李沟向斜、祖师庙-水河沟断层、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②中生代陆内构造演化分为以下4个阶段:印支期-早燕山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NS向碰撞挤压,发育了李沟向斜;中-晚燕山期,李沟向斜核部逐步发生伸展变形,发育了NW向正断层;燕山末期,随着北秦岭反向逆冲推覆带北向扩展,NW向陈宅-吕沟逆冲断层和兰家门逆冲断层依次发育,呈前展式叠瓦扇式逆冲;喜马拉雅期,以伸展走滑为主,发育了NNE向正断层。该研究能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对华北南缘的构造发育及演化过程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宜洛煤田处于河南东秦岭北部山麓逆冲断层带内,已勘探的煤田均位于推覆体之中。本文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该区推覆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西部侏罗纪盆地西缘,如金岭寺-羊山、北票、木头城子、汤神庙、牛营子-郭家店等盆地西缘发育着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群,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断面北西倾斜,外来系统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原地系统为侏罗纪煤系。主要成生于燕山早期,喜山早期仍有活动,印支期可能已出现。属华夏类型构造成分。中生代以来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南移,产生的侧向挤压作用形成上述构造。侏罗纪盆地含煤建造被外来系统地层掩盖,外来系统地层在滑动过程中上古生界煤系也经常被埋藏,因此,研究逆冲断层和推覆体构造对寻找上古生界、侏罗系煤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格尔木市窑洞山地区巴拉大才曲逆冲-推覆构造处于昆南断裂的南侧附近,空间上该构造带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压扭性逆冲断裂、张性正断裂组成,山前并有主干断裂所赋存的反冲断裂。产于早中三叠世巴颜喀拉群昌马河组中,推覆构造中的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该推覆构造带经历了先压后张、先推后滑的过程。通过钻孔深部钻探取得的推覆面上取得光释光样品的年龄值为获得晚更新世冰水堆积物OSL38.59ka,从其它相关地质体特征分析推覆时限可能晚于晚三叠世。该逆冲-推覆构造证明巴颜喀拉前陆盆地是柴达木地块与松潘-甘孜地块碰撞、东昆仑造山带核部向南逆掩的背景下形成,造山带前陆的大规模逆掩推覆与盆地的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铜石金矿田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 (归来庄式 )、碳酸盐岩层状微细浸染型 (磨坊沟式 )、夕卡岩叠加型、斑岩型和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 (点 )组成 ,矿种以金为主 ,伴有银、铜、铁矿化 ,构成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成矿作用与铜石富钾碱性次火山杂岩关系密切 ,岩浆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 ;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为磨坊沟式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 ;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式金矿的有利围岩。杂岩体构成的次火山穹窿及伴生的环形放射状构造 ,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生代晚期以来后期改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周缘和内部在中新生代都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周缘存在挤压逆冲推覆和拉张断陷等不同性质的构造改造作用。在盆地北部,盖层中的构造受到了基底断裂的控制,正断层、逆断层和由基底断裂控制的挠曲构造等有规律发育,根据构造的发育特点将盆地北部分为东胜、三眼井、准格尔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榆林和定边—绥德构造区。自侏罗纪以来,盆地经历了萎缩消亡和周缘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挤压隆升剥蚀和拉张隆升剥蚀3大构造演化阶段,现今构造是中新生代多期构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场金矿床位于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西段。矿区内主要赋矿地层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砂岩、粉砂岩及炭质板岩。矿体严格受NW向逆冲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透镜状沿NWW向构造破碎带产出,具有波状弯曲、分支复合特征。矿(化)体具有平面上左行右阶、垂向上右行左阶,并向SE方向侧伏的展布规律。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贫矿化石英、金-硫化物-石英、金-辉锑矿-石英、石英-碳酸盐4个阶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 3种元素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带状异常与矿体分布基本吻合。剖面上元素含量变化曲线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建立了大场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经工程验证,证实其对大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淅川—西峡地区构造复杂 ,断裂发育 ,多期次岩浆活动强烈 ,为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总结 ,认为陡岭群是本区的矿源层 ,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内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 ,斑岩—爆破角砾岩型金矿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 (爆破 )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据此 ,提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治岭头金矿在构造研究,成矿及其时代等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看法,90年代前绝大多数同志认为,该处属较老时代的金矿。目前已由不同阶段成矿到与火山热液及地下热水成矿有关的几种较年青金矿的看法。本文从构造分析、火山周边断裂矿化及矿石绝对年龄样成果,提出该区金矿与火山热液关系的密切,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相当中下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7.
灭格滩矿区位于青海北巴颜喀拉造山带大场金矿田北缘。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砂板岩是矿区主要赋矿地层。矿区内构造发育,矿(化)体主要沿NW向构造破碎带分布,产状受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等。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u、As、Sb、Hg元素丰度明显偏高,异常明显,浓集中心突出,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呈NW向带状分布。剖面上元素含量峰值与矿体位置对应良好,据此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能有效指导隐伏矿体的找矿勘查工作。在综合分析矿区地质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圈定了找矿靶区和成矿远景区,可以为灭格滩金矿区乃至矿田核心区外围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付家山(Cu-)W矿床是鄂东南地区新近发现的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为了精确获得该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利用LA-ICP-MS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并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晚中生代沉积地层及构造变形、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等证据探讨了其成岩成矿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44±3)Ma,而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6±2)Ma,成岩与成矿作用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付家山(Cu-)W矿床形成时代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时间一致,包括鄂东南地区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及最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付家山(Cu-)W矿床极有可能形成于岩石圈伸展减薄构造背景。付家山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矽卡岩型(Cu-)W矿床的发现及厘定指示了鄂东南矿集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蓬莱市蝎子顶金矿容矿构造为NW向断裂,具NW向成串分布的特点。NW向压扭性断裂与其派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是该区金矿床赋存空间的重要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中的钾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等蚀变是一种直接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岩浆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