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土壤和含水层中污染物的监控系统。这个系统特别适于对地下储油罐周围的土壤(UST)进行连续、远程和实时监控,例如石油加油站。由于该系统可以配置为土壤透气系统,所以它还具有修复作用。该系统的原型在意大利Genova加油站已经运行了3年多。每天使用的结果表明,常见的中-小等程度的渗漏可能会发生,这也许与个别的渗漏有关,这些渗漏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储油罐石油向地下水渗漏。在这些实例中,该系统能够判断渗漏并且用专业的土壤通风方法进行修复。本文讨论了一些好的评估方法,有效使用这些方法,确保与石油储存和制造有关的土壤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物质会通过渗漏方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物性和结构,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由此造成的地下污染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雷达技术在地下油类污染区的调查中,显示有原位、无损、快速、经济等显著特点。为进一步探讨地质雷达应用于石油类有机污染场地调查的可行性,本文从地质雷达的应用原理、适用条件、实用结果等方面,分析其探测石油类有机污染的能力,并对其探测的不足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石油类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冀中平原某石油类污染场地为例,从污染源分布勘察、场地水文地质模型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现场调查入手,采用物探、坑探、钻探综合调查技术和定深取样等一些取样方法,对不同深度土壤及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进行调查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30m深度内包气带和饱水带已被污染,50m深度的地下水中有有机污染物检出,石油类场地的污染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及其地下水中含有高浓度单环芳烃和卤代烃。且单环芳烃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浓度高于其它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搜集的六年地下水化学数据显示,经过一段时间后。被石油类碳氢化合物污染的浅含水层的污染物的分布和氧化还原进程已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1990年发生石油泄漏后不久,大量的苯存在于污染源地区,在受污染的地区,地下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掉。截止到1994年,Fe(Ⅲ)和硫酸盐的减少是显著的晚期电子接收过程。非常有意义的是,1994年的溶解甲烷在测量下限以下。这暗示了缺乏有意义的甲烷群。然而,到1996年,含水层沉积物中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的消耗和地下水中溶解硫酸盐的消耗导致了甲醇类的大量繁殖。在1996年—2000年期间,水化学数据显示甲醇类的新陈代谢更加普遍了,对沉积物的萃取物16s-rDNA进行分子分析,显示了更加多元化的甲醇类的存在,相对于污染羽中心的外面,它和水化学数据反映的变化是一致的。该快速氧化还原过程反映了几种因素,包括大量污染物,相对快速的地下水流动(0.3m/day)(1foot/day)和原始存在于含水层沉积物中的可由细菌引起减少的低浓度Fe(Ⅲ)氢氧化物(1umol/g)。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水文条件下受石油碳氢化合物污染含水层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快速发生变化,并且有效的固相Fe(Ⅲ)的氢氧化物影响了变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学品泄漏会对地下水及土壤产生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本文以天津某石化仓储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项目建设运行期和项目投产后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分别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建立能够正确刻画研究区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地下水数值模型,评价不同情景下污染物对厂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对污染物进入浅层含水层第100 d、1 000 d和服务期满30 a或超标范围结束时含水层中的丙酮、甲苯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范围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三种污染物均运移超出厂界,不满足《导则》要求,需要采取处理措施,重点在储罐区域周边及底部进行防渗处理,经处理后重新计算预测可知,在非正常状况下,石油类污染物入渗到潜水含水层1 000 d时,超标范围61.1m~2,影响范围91.6 m~2,最大运移距离5.16 m,超标距离4.34 m;石油类入渗到潜水含水层30 a时,污染物最大超标距离为9.69 m,超标范围仅为0.000 3 km~2,不会对厂界以外地下水产生影响,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某油田地下水污染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某油田石油类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入地下水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除石油类外,CODMn、Cl-、NO3-N和TDS具异常变化,这些异常变化已成为石油类污染的参考指标。含水层污染程度主要以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下段含水层中的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明显高于上段含水层。地下水遭受污染的途径类型分为地表渗透型和优势通道渗漏型,但地表渗透型污染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威胁性相对来说较小。由构造活动、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裂缝形成的优势通道渗漏型污染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联邦及Alberta省级环境导则为石油烃污染场地提供了多级环境标准及评价方法。其中二级环境标准评价,准许根据污染场地的实际条件计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限值。环境导则限定了计算污染限值的模型和方法。这些模型大都是基于十分简化的野外条件的解析解模型,并根据导则规定的方法使用,以简化应用与审批程序。这些模型的用途和方法与一般通用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物运移模型有所不同,在实际运用时这些差别常常被忽略。同时,在复杂野外条件下运用这些模型时,经常遇到确定模型输入参数的困难。介绍了加拿大环境导则中计算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限值以保护地表水环境的模型方法,强调这些模型方法只适用于计算污染限值的特殊目的,不适用于预测污染物运移或套用一般模型拟和调参方法。结合具体计算实例,探索运用Monte Carlo方法评价与表示模型输入参数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方法用参数变化区间(或概率分布)来表示输入参数的变化或不确定性,以求得具有统计意义的保险污染限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却将二级环境标准评价方法推广到较为复杂(更真实)的野外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频电磁法对一个采矿废弃场进行了浅层地层特征调查,检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程度,探测出地下水污染分布情况,确定了地下水流污染扩散的路径,并且探测出该场地地下埋藏物的位置;通过分析地层的电导率特性,确定了地球物理异常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地下水污染分布情况,由南往北方向可将研究区分成污染区、过渡区和非污染区。这些结果有助于及时调整该采矿废弃场的污染管理措施,并确定新的环境监测井位。研究结果表明,电磁法对地下导体敏感,能够探测出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性质差异,精度高,适合进行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9.
某石化污染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BTEX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监测与评估含水层自然降解污染物能力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手段,也是国外地下水中修复技术研究热点课题。以华北平原某石油化工类场地为案例,通过调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现状,监测场地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浓度及相关化学参数变化,运用微生物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水文地质方法,估算了该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苯系物量。这一研究成果为评估我国石油类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自然修复能力提供了实证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石油泄漏导致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地下水,并且甲苯等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强、难以逆转等特点,污染治理难度大。因此,研究甲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运移规律是治理的关键。该文以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区,以甲苯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考虑了淋滤、吸附的影响,采用模型计算方法,分析了甲苯在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过程中,淋滤作用对甲苯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吸附影响下扩散作用及地下水位变化对甲苯迁移产生的影响均受到抑制。该文获得的甲苯在土壤地下水中迁移规律可为甲苯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济宁市城区地下水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延恩  韩汝钊  李念国 《地下水》2003,25(4):243-244
济宁市城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环境的变化.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岩层在上覆土层压力和建筑物荷栽的作用下,压缩变形,产生地面沉降,地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使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为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气田地区的地下水污染日益突出问题,文章综合考虑石油类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扩散、吸附解吸、分配和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建立了土壤-水环境体系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非平衡动力学模型,并编制了RBCA有限元程序,预测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浓度分布变化趋势,探讨了模拟参数κd、κ变化对有机污染物迁移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参数的变化对污染物达到平衡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可为定量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中的归宿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同时为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大同市地下水污染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为从简单,适用的角度来预测各种人类活动对地下造成的污染影响,本文在水平衡及物料平衡基础下,利用概念性模型,预测在大同市近几十年的地下污染情况。并结合模型结果,讨论了地下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形成降水漏斗,污水灌溉以及有些地区不允许已使用过的地下水出境等。  相似文献   

14.
多孔介质中毛细压力、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石油溢出或者地下储油罐泄漏等原因引起的土壤和地下水非水相流体(NAPLs)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NAPLs、水和气所组成的两相或三相系统中的多相流问题亦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其中毛细压力(h),饱和度(S)和相对渗透率(k)是多孔介质多相流研究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在多相流室内试验研究中是主要的物理监测量,而且三者之间基本关系式的确定是多相流模拟时进行流动控制方程求解的前提条件。本文从室内试验和模型关系两个方面综述了土壤中NAPLs、水和气所组成的多相流系统中毛细压力、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2)
以山西省孝义市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域,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HYDRUS-1D软件,模拟源强连续注入状态下污染物穿透包气带所用的时间。利用Visal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模拟实现了土壤包气带—地下水系统运移模拟与污染评价的耦合,是对传统污染物迁移预测分析方法的改良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大约590 d左右穿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10 a后影响面积达到80~90 hm~2,园区建设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应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下污水管道泄漏对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秀花  李俊梅  王娟 《地下水》2009,31(4):85-88
地下污水管道的泄漏普遍存在.污水管道一旦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阐述了管道泄露的研究现状以及地下水入渗对地下水管的危害;总结了地下水管网泄露的种种原因;分析了污水管道泄露对地下环境的各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引起土壤污染,造成土壤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地下水污染,减少淡水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是高污染的行业,由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环境退化,甚至制约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石油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地下水油类污染的调查,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特征、污染源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石油类污染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害和土壤与地下水质量降低,直接影响生命健康与环境安全。污染企业搬迁后遗留场地的调查检测与修复治理,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环节。结合两个炼油厂污染地块在土地再开发期间所进行的土壤环境调查和治理修复案例,阐述了石油类污染地基土的环境调查方法、评价方式和治理修复措施,以期为污染土壤的调查与治理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化学分类是按一定的规则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归类,是认识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地下水受污染的条件下,污染质将成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一部分,指示着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受污染质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了在舒卡列夫分类法中加入NO_3~-指标的方法,发现计入NO_3~-后水化学命名发生改变的点占17.2%,水化学类型新增了NO_3、Cl·NO_3、HCO_3·NO_3型水3种;原舒卡列夫分类中HCO_3型水所占面积略有增加,其它3种水化学类型面积有所减少。常规水化学分类法主要用于判断地下水的自然成因,而人类活动使浅层地下水的原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进行与人为污染组分有关的地下水化学分类工作时,并不适用。因此,水化学分类中计入NO_3~-这一典型污染指示因子,有助于从污染角度研究地下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孟加拉国居民的健康正面临着严重威胁,8,500,000人的饮用水和粮食作物受到了砷污染。孟加拉国的地下水砷污染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由于孟加拉国对地表水管理不当,97%居民的饮用水和家庭用水来源于地下水。在孟加拉国,地下水严重受到砷污染引起大量砷中毒事件。砷污染回顾着重于综述近年来砷污染的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尤其是土壤、水和食物的砷污染。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砷的额定浓度为10μg/L。现有勘查着重于孟加拉国64个地区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调查结果显示:59个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大于10μg/L;43个深水井的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大于50μg/L。受砷污染的地下水常被用于浇灌水稻(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这种农业习惯(把受污染的地下水用于灌溉)引起土壤中砷的浓度增加。现有研究显示,稻米和蔬菜中85%-95%的砷是无机砷。在孟加拉国,土壤、地下水和植物中砷的浓度(基于孟加拉国4%的地区)超过报导的最大允许浓度或者正常范围,这(砷浓度大于最大允许浓度)对孟加拉国居民和家畜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强调了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例如,较好地描述自然环境中砷的存在形态以及确定所有潜在的砷污染途径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