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抚顺西露天矿的地质环境背景,介绍了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监测中地下水监测系统的构建情况。从降水入渗、岩体的透水性等角度对比了汛期及非汛期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进行曲线估计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汛期持续强降雨是诱发西露天矿南帮滑坡变形的重要因素;强降雨入渗过程中,基岩裂隙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单点地下水位变化值和滑坡位移变化值符合三次项曲线模型;非汛期,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滑坡地表变形速率也减缓。  相似文献   

2.
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山滑坡位于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距隔河岩大坝54 km,是该库区的大型滑坡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50多户200多人的生命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槽探等工程勘查手段,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查明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暴雨、水库水位涨落等外动力因素的影响;从深部位移及地表位移、地表裂缝的监测结果分析,滑坡局部产生变形及位移,正处于蠕变阶段;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结合滑坡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滑坡在暴雨加库水位骤降条件下,稳定系数有所降低,局部存在滑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金鸡岭滑坡在暴雨后发生明显变形,通过现场勘察、钻探、物探、深部位移监测以及水平位移监测得出初步结论。为进一步查明该滑坡成因机制,通过解译现有勘察监测资料,结合Midas-GTS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滑坡的渗流场、位移场、稳定性计算,综合评价其成因机制。结果如下:(1)物探解译得出金鸡岭滑坡为岩土混合、含水滑坡,滑动面位于T2b1泥灰岩和T2b2泥岩分界线;(2)深部位移监测揭示该滑坡为浅表层土体在发生滑移,滑动面与物探解译得出的滑动面位置一致;(3)水平位移监测表明浅表分布的后梆滑坡和潘家岭滑坡变形速率较快,变形强烈;(4)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鸡岭滑坡在现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排干地下水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整体滑移,其上的潘家岭滑坡及后梆滑坡产生土体次级滑移。(5)金鸡岭滑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为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源和场地条件,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诱发因素,进一步加剧滑坡变形。该研究成果将为三峡库区类似滑坡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后期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大型单斜顺层新生滑坡变形特征与失稳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巫山轿顶峰2号滑坡为例,结合库水位变化、地质环境条件资料,通过现场调查测绘、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工程地质钻探、地表及深部位移监测等方法,详细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与发展趋势.该滑坡体积约250×104 m3,为大型单斜顺层新生岩质滑坡.滑坡前后缘高差约380 m,前缘剪出口高陡临空,位于库区蓄水位以...  相似文献   

5.
李邵军  李勇  王虎法 《岩土力学》2006,27(Z2):301-305
八尺门滑坡是福建省内迄今所发生的最大公路滑坡,监测是滑坡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在该滑坡施工治理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滑坡监测系统,为此详细介绍了监测系统设计、现场监测布设及测试方法,开展了包括地表位移、滑体和抗滑桩深部水平位移、抗滑桩土压力、锚索受力、裂缝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多项目的监测,基于对典型监测成果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滑坡的滑动方向、滑面位置、滑坡位移变化、锚索受力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为滑坡动态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并确保了现场施工和滑坡上的居民安全,有效节约了工程成本。研究成果为相关的滑坡监测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西气东输管道余家坪镇岭湾村一处正在变形的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勘察、InSAR、GNSS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等,分析滑坡2017—2022年的变形特征及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滑坡地下水位已达坡脚,滑坡前缘形成多处“土溜”,滑坡地表垂直潜蚀裂缝发育,后缘可见贯通的裂缝,滑坡内管道周边裂缝发育;InSAR数据显示滑坡一直缓慢变形,年变形量2.0~4.0 cm;GNSS变形及裂缝变形显示,2020年8月至今地表变形速率增大,变形明显,变形量在4~10 cm;深部变形监测数据变化量在0.05~1.36 mm,变化很小;降雨及土体含水率数据分析表明滑坡在暴雨后发生位移变形。综合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岭湾村滑坡属于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区域内的自然强降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为滑坡的诱发因素,对滑坡的发生及发展作用明显。结合管道应变监测数据,目前西气东输管道遭受滑坡灾害的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7.
西藏樟木口岸古滑坡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樟木口岸古滑坡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形陡峻,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雨量丰沛,基底为前震旦系达莱玛桥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崩坡积物。本文采取地表裂缝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和深部位移监测3种方法,对古滑坡的变形特征与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两个古滑坡未发生变形,处于稳定状态,福利院古滑坡体中部发生复活,即消防队次级滑坡,目前该滑坡处于蠕动挤压阶段,变形呈缓慢增长趋势,降雨和人为开挖坡体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二郎山榛子林滑坡动态监测与整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滑坡地表裂缝及深部相对位移信息 ,分析其位移 -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依据位移 -时间信息核定滑坡地质结构 ,预测滑坡发展趋势 ,为整治滑坡设计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双井路滑坡勘查资料分析基础上,从双井路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遭受的人为因素特点,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原因。认为该滑坡所在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滑坡形成的背景条件,乡镇居民建房大规模切坡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人为因素,长时间集中性暴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并依据该滑坡的危险性大,提出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与修建地表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滑坡预警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塘角村1^#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地表宏观变形调查。2007年4月滑坡开始出现变形;其中滑体深部位移由钻孔倾斜仪监测,最早发现滑体变形,随后地表位移GPS监测滑体出现变形,同时滑体地表出现裂缝,滑体局部产生溜滑现象;文章通过滑体深部位移实测监测数据纵向分析,结合与其它监测方法(GPS)监测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印证,判断钻孔倾斜仪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阐述钻孔倾斜仪监测在塘角村1号滑坡预警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抚顺西露天矿进入闭坑期,由于资源的开采,导致西露天矿长期受地质灾害的威胁。为了总结西露天矿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保障矿区及近矿城区的生产生活安全,同时为其他同类露天矿的灾害分析、安全防护提供可参考案例,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抚顺西露天矿滑坡、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基于DPSR模型,从驱动力响应、压力响应、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断链减灾和安全防护措施。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滑坡灾害最早出现于1927年南帮西部,滑坡主要位置由南帮西部区域向西端帮、北帮西部、北帮中部、北帮东部方向发展,近年南帮出现大规模岩质边坡滑移变形,1970—2000年期间,滑坡灾害最为频发,2000年以后滑坡灾害频次减少,且滑坡灾害多发生在5—9月份;北帮附近地裂缝出现于1960年后,上世纪70、80年代加速发育,走向与F1、F1A断层走向基本一致,南帮地裂缝分布在南帮巨大滑移变形体后缘,呈弧扇型分布,于2009年出现,2012年后迅速发展。通过对灾害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滑坡与地裂缝存在同源性和互为因果性的链式关系,影响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和不良工程地质环境控制、采矿活动驱动、降雨及地下水因素的诱发。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某复杂滑坡为典型工程案例,结合现场变形调查、工程地质调绘及补充深孔位移监测情况,对其进行分级、分层、分区,剖析其滑坡特征、产生滑坡的原因,认为地质环境、工程活动、降雨、地下水综合作用导致了边坡滑坡,最后针对该滑坡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分期、分区域治理,据此提出了竖向钢花管群桩+斜向预应力锚索冠梁的加固处治技术方案,可...  相似文献   

13.
石榴树包滑坡工程监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腊石滑坡现有监测系统.根据石榴树包滑坡防治工程的需要.讨论了石榴树包滑坡工程监测的基本方法。新增加监测内容包括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排水效果监测及施工期的专门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者在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为采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暴雨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应用数字滑坡技术建立暴雨滑坡、泥石流预测模型的原则是:(1)必须在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理论指导下;(2)应了解研究区地质环境及滑坡、泥石流特征;(3)就基于数字滑坡技术而言,只能选取遥感方法可能...  相似文献   

15.
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王志旺  杨健  张保军  马水山 《岩土力学》2004,25(11):1837-1840
以清江水库库岸台子上滑坡为例,在滑坡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滑坡成因进行了研究,并从滑坡可靠度计算和深部位移监测成果分析等方面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较为敏感;滑坡稳定性可靠度值为1.64;深部位移监测资料有利于对滑坡体稳定性作出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对台子上滑坡进行适当的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49-652
以四川广元某滑坡为例,通过对其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滑坡基本特征,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影响因素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岩质推移式滑坡,地下水和大气降水,造成土体重度增大,滑带土力学性能下降,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暴雨工况下基本处于不稳定状态。据此提出"中前部抗滑桩支挡+房屋背后护脚墙+裂缝封填+修复水渠"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塘角村1号滑坡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塘角村1号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Ⅲ期应急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本文通过滑坡变形、库区降雨、库区水位变化等资料的相关分析,总结分析了该滑坡在空间和时间域内的变形特征。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大小是影响滑体变形速率的因素之一,下部滑体变形对于库区水位下降敏感,当水位在一段时期内按一定速率持续下降时,滑体变形速率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8.
汤国起  周策 《探矿工程》2008,35(12):19-22
介绍了目前滑坡深部水平位移钻孔倾斜仪人工监测方法存在的问题,钻孔深部位移自动化监测通信方法的选择。地质滑坡灾害监测中广泛使用钻孔倾斜仪,介绍了CZ-2型钻孔倾斜仪的构成及现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滑坡灾害是山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危害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滑坡的形成机理研究及监测对认识和防治滑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天池宫滑坡现场综合勘查的基础上,对滑坡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滑坡基本特征、变形破坏过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开展了滑坡变形滑移机理及发展破坏趋势研究。结合雨量实时监测、钻孔深部位移监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监测等综合监测方法,对滑坡地表水平位移、垂向位移、深部钻孔水平位移及钻孔倾斜度等进行了监测及综合分析,并根据监测情况,对滑坡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治理措施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应急处置措施实施后,滑坡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变形趋势呈收敛状态。研究成果为滑坡抢险及天然气管道的及时恢复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滑坡的应急治理及效果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研究得知,目前在天然状态下,滑坡尚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若遇暴雨或地震,则有滑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