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茶隆隆巴曲位于帕隆藏布右岸,陡变地形孕育了大量高位地质灾害,威胁下游线性工程。采用多源、多期次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建立高位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厘定了研究区高位地质灾害类型,并详细阐述了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高位冰崩、高位崩塌、高位滑坡。其中高位冰崩发育3处,均位于沟谷上游南坡海拔5000 m斜坡,面积在15×104 m2以上。高位崩塌体发育19处,多分布于沟谷中游及上游主沟两侧高陡岸坡,北坡多于南坡。高位滑坡发育2处,位于沟谷上游,滑体以冰碛物为主。上述高位地质灾害在强震或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发生失稳、堵沟,且堵沟后极易诱发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链,对下游帕隆藏布造成堵江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4月3日,黄河上游青海省尖扎县康杨镇寺门村发生特大型黄土-泥岩滑坡,造成马康公路、输电线路、饮水管线等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约800万元。该滑坡位于黄河南岸凹岸,受黄河侧蚀作用影响强烈。滑体后缘高程2 089 m,前缘高程2 028 m,前后缘相对高差61 m;堆积体长约300 m,宽约500 m,平均厚度约8 m,主滑方向100°;平面形态为规则的圈椅状,剖面形  相似文献   

3.
西宁市北山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尤其是大寺沟至王家庄段是西宁市特大型地质灾害群中灾害隐患最多、最严重、最危险的区段.在分析该区段滑坡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以林家崖滑坡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滑坡群的空间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并选择折线形滑动模型和3种不同工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对滑坡群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认为:1)北山大寺沟至王家庄段共发育崩塌危岩31处,大型滑坡体4处,大型泥石流沟2条;2)林家崖滑坡群滑体主要以崩积物为主,物质组分为粉质黏土夹碎块石;3)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制约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滑坡群目前整体处于等速变形阶段,应加强治理,防止变形进一步加剧.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滑坡发育动力机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逐渐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文章以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黄河上游寺沟峡拉干峡段大型、特大型、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收集区域古气候演化资料和滑坡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开展了末次冰期以来特大型、巨型滑坡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了滑坡的主要发育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滑坡异常发育,分布广泛、成灾规模大、动力机制复杂、危害严重,在空间上以群科尖扎盆地最为发育; (2)利用滑坡钻孔滑带土和滑坡体与上下覆黄土的叠置关系开展了滑坡体的年代学测定工作,并从时间尺度上划分了滑坡的5个主要发育期,其分别为53~49ka B.P.、33~24ka B.P.、10~8ka B.P.、5~3.5ka B.P.和现代; (3)研究区滑坡的主要发育期分别对应于中国黄土高原马兰黄土中的2层弱发育古土壤层L1-4 和L1-2、末次冰期晚期/全新世过渡期、全新世适宜期和现代全球升温期; (4)全球不同地区滑坡的发育期与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发育于古气候的温暖湿润期和气候变化的快速转型期。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MS6.5级地震造成了617人死亡,并诱发了大量次生滑坡崩塌灾害。其中红石岩滑坡堆积体方量最大,甘家寨滑坡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根据笔者对甘家寨特大型滑坡的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分析了该滑坡堆积体的发育特征及演化期次,从活断层破裂角度研究了滑坡的主控因素,认为甘家寨滑坡分为两个发育期次,最新一期滑坡体(本次地震诱发)长约700m,宽约250m,滑体面积约18×104m2,体积约140×104m3,是在20kaBP前发生的古崩塌堆积体在地震诱发下的复活型滑坡,受控于NW向的下水沟断层。最后建议进一步防范鲁甸8.03地震次生灾害的可能危险,加强该地区活动断层的复发周期研究,为灾害恢复重建中的地质环境安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虎头崖滑坡位于青海贵德黄河左岸的虎头崖,滑坡体平面形态呈规则的"圈椅状",长约30m,宽约40m,前后缘高差20m,坡度约35°,主滑方向337°,方量约1.2×104m3,属于小型座落式黄土滑坡。滑坡顶部为大禹治水雕塑广场,底部为黄河二级阶地,滑坡发生于2013年.  相似文献   

7.
滑坡形成演化及复活一直是滑坡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尖扎盆地地质环境背景分析和滑坡体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盆地内寺门村滑坡的变形过程、滑带土和堆积体特征,还原了滑坡的演化过程,厘定了滑坡复活因素,提出了黄河上游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对策建议,认为(1)该滑坡是2005年之前发生的老滑坡因河流侧蚀和2018年春季人工灌溉引发的复活性滑坡;(2)滑坡体综合治理应与土地整治相结合且应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地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及滑坡体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4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6年,开展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利用外业调查,结合2014年地面分辨率0.5m的Pleiades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调查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和承灾体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都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都汶公路沿线依然有大量崩塌滑坡发育,尤其是5·12汶川地震震中的牛圈沟附近、红椿沟上游物源区、华溪沟沟口等地区,地质灾害密集。从空间分布上看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灾害与地貌、5·12地震裂度、岩性、距离断裂带的距离、距离水系的距离、年降雨量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汶川地震后的第6年,开展都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可以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数据。本研究利用外业调查,结合2014年地面分辨率0.5m的Pleiades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调查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和承灾体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都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都汶公路沿线依然有大量崩塌滑坡发育,尤其是5·12汶川地震震中的牛圈沟附近、红椿沟上游物源区、华溪沟沟口等地区,地质灾害密集。从空间分布上看都汶公路沿线的崩塌滑坡灾害与地貌、5·12地震裂度、岩性、距离断裂带的距离、距离水系的距离、年降雨量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元江县地处哀牢山褶皱带、红河断裂中段, 地质构造复杂, 工程地质条件脆弱, 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作者从空间方面详细阐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在红河两岸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集中分布的特征; (2)坡型为直线形和阶梯状、坡向为45°~135°、坡度为20°~50°、高程为1500~2000 m的地形中地质灾害最为发育; (3)在研究区西部哀牢山一带的构造侵蚀地形区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 南部红河下游两岸的侵蚀堆积地形区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最大; (4)研究区主控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效应较明显, 在断裂带交汇处或主断裂走向发生变化地段, 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 可为当地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选址等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滑坡勘查中的放射性测量方法和异常觧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讨了滑坡放射性勘查机理,介绍了应用放射性测量技术及其异常解释模式。在重庆市万州区233古滑坡和云阳新县城寨坝滑坡上,滑坡体地质形态(边界及滑体厚度)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它可用于确定滑坡体边界(缘)线;研讨滑坡体中地下水流方向及滑坡体运动方向;解释计算预测滑坡体强风化带深度(滑体厚度)。同时,与地质和钻探配合。还能提高滑坡勘查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戈龙布滑坡高速下滑成因机制及堵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戈龙布滑坡位于积石峡水电站库区内,经过现场调查可知,戈龙布滑坡为一大型滑坡,整个滑坡体积达到5040万m3,一共分为4个区。研究表明,戈龙布滑坡成因机制为滑移-拉裂型,滑坡在黄河右岸经过高速远程下滑过后撞击上游山体,部分滑体越过黄河堆积于左岸并堵塞黄河达数百年,堰塞湖内有厚度达30余米的纹泥沉积,初步分析滑坡坝的高度在100m左右,库水深在70m左右,滑坡堵江时代在Q4时期。滑坡坝溃决后导致黄河改道,残留的滑体分别位移黄河的左岸和右岸。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巨型滑坡因其方量大、危害严重、机制复杂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贵德盆地黄河左岸的席芨滩巨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野外精细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测年数据,分析了该巨型滑坡的发育期次和诱发因素,认为滑坡发育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全新世早期温度升高引发冰雪融水增多导致黄河侵蚀作用加强而引发的Ⅰ期滑坡;2由全新世适宜期暖湿气候条件下降水触发的Ⅱ期滑坡;3由1872年历史地震诱发的Ⅲ期滑坡;4由降雨和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Ⅳ期滑坡。文章最后讨论了席芨滩巨型滑坡对贵德盆地黄河河谷地貌演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延安市13个县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对区内滑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采用ArcGIS软件将滑坡叠加在地形图中,研究了区内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研究表明,空间上,北部砂黄土地区滑坡发育数量明显比南部壤黄土地区多,滑坡在一、二级河流河谷区两侧及多条河流交汇处集中分布,阴坡发生滑坡的比率高于阳坡,滑坡在年降雨量多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人口和交通工程密集区域内集中分布;时间上,滑坡在6-9月份的雨季相对集中,在晚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期相对集中。其发育特征表现为:区内滑坡有7种类型,但以黄土滑坡(黄土内滑坡、黄土与红黏土接触面滑坡、黄土与基岩接触面滑坡、沿古土壤面滑坡)为主,滑坡体长度主要集中在6~300m,宽度主要集中在15~300m,厚度主要集中在1~20m,滑坡体面积在0.009 6×10~4~40.5×10~4 m~2之间,体积在0.026 88×10~4~1 620×10~4 m~3之间,其中以中小型滑坡为主;提出了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建议,为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滑坡灾害防治成为迫切需要攻克的基础性问题。另外,黄河上游地区因地形高差大、古地震及强降雨事件频繁,诱发的滑坡及滑坡堰塞湖数量多、分布广、危害重,是近年来滑坡发育和演化机制以及滑坡堰塞湖溃决效应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综合整理该地区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研究团队近20年来所获得的滑坡调查评价、测试分析和防灾减灾研究成果,系统归纳了黄河上游地区滑坡调查与风险评价、滑坡时空展布规律及主控因素研究、典型滑坡堰塞湖的续存时长及溃决危害、古滑坡堆积体开发利用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提出了未来在该地区研究古滑坡、堰塞湖沉积与河流阶地以及堰塞湖溃决效应等应关注的4个科学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黄河上游地质历史时期滑坡发育和堰塞湖形成的主控因素,探讨滑坡发育的动力机制对地震和降雨的响应过程,拓展第四纪地质学在古滑坡形成演变方面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遥感数据的尺度效应决定了可识别内容与识别精度,同一区域内的遥感数据尺度不同,同样的遥感处理模型或者方法将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以宝鸡黄土区滑坡遥感调查为基础,对不同遥感数据源的滑坡体的最小可识别面积、图斑面积精度测算、最佳及最大成图比例尺、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对比性分析、滑坡遥感解译精度评价等等与遥感尺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宝鸡黄土区,调查大、中型以上滑坡的信息,可以采用SPOT-5(2.5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25000或1∶50000;调查中型、小型滑坡及较大滑坡体内部结构定量信息,可以采用Quick Bird(0.61 m)融合图像数据,比例尺为1∶5000。  相似文献   

17.
<正>龙洞煤矿后山滑坡位于四川省兴文县周家镇龙洞村四组,系2018年12月16日兴文5. 7级地震引发的同震滑坡。滑坡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滑体后缘宽约40 m,前缘宽约90 m,主滑方向长约450 m,面积约16 000 m~2,平均厚度约15 m,堆积体方量约2×10~5m~3。前缘堆积体堵塞沟道,在降雨工况下易发生局部滑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的方法,对冕宁县地灾隐患点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县共发育有129处地质灾害,其中泥石流和滑坡发育数量最多,分别达到71处和54处;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灾害在时间上具有群发性,多分布于雨季;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安宁河和雅砻江流域;各种因素对地灾形成的影响不一,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坡体地质结构及形态是主要影响因素,暴雨则是地灾爆发的主要诱因。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防治、监测和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震滑坡是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也是改变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的重要力量,对地震诱发滑坡的规模、数量、类型等研究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位于西安市以南的秦岭山脉北麓中段发育有一条长约50 km的古滑坡群,且基本与山前秦岭北缘断裂带平行展布,普遍认为该古滑坡群可能是由于秦岭北缘断裂的强震活动所诱发,但对于诱发地震的震级大小和影响范围尚没有细致研究。本文通过利用资源3号卫星立体影像制作的高分辨率数值高程模型(DEM)和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影像对秦岭北麓古滑坡区域进行了详细的解译工作,并结合对部分古滑坡体进行了野外调查,制作了详细秦岭北麓古滑坡分布图。结果表明:解译出了43处古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70 km×10 km的范围内,总滑坡面积是16.57 km2。通过利用地震震级与滑坡面积频度分布的关系分析了诱发秦岭北麓古滑坡群的地震规模,得到了诱发秦岭北麓古滑坡群的地震震级应在7.6~8.1之间。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以及与现代地震诱发滑坡事件的对比,认为秦岭北麓具有发生7.5级以上地震的潜在能力。该研究对认识现今秦岭北麓古滑坡的成因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持,也对理解秦岭北缘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秦州区北山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强烈。芦家湾滑坡位于天水市北山中梁乡北侧,滑坡体呈长舌状,长840m,宽210m,体积约136×104m3,属大型黄土滑坡。滑动方向105°,滑体坡度10°~35°。1979年发生滑动,导致芦家湾整村搬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充分分析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芦家湾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并借助多种计算手段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关于芦家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定量化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