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宏岭  乔建平  王萌  石莉莉 《地质通报》2009,28(8):1093-1097
降雨滑坡预警在世界上开展广泛,但对小区域的降雨滑坡风险进行预警尚不多见。以通用的风险定义为基础,首先对目标区域——四川省米易县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以典型滑坡进行反演,获得灾害的本底因素,按贡献率权重叠加法进行危险度分区;通过对承灾体的调查确定承灾对象,并将各承灾对象按密度由行政界限向1km×1km的网格单元转化后叠加形成易损度分区。二者相乘完成风险分区。对研究区域近5年逐日降雨数据与172条地质灾害记录进行分析,按前期日降雨量模型得到降雨阈值,根据滑坡空间概率和降雨引发滑坡的时间概率叠加的结果,得到研究区域的降雨滑坡概率,对照风险分区,完成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风险区划、风险概率、风险受损率、风险防御工程效益4要素,对汶川大地震极震扰动区的都江堰白沙河,进行了典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风险综合评估研究,并建立了综合要素评估模型。评估结果,高、较高风险区面积占全区的15.76%;在大暴雨条件下,发生风险的概率>0.85;占全区65%固定资产的风险受损率>1;当进行有效工程治理后风险损失将得到折减,高风险区为37%,较高风险区为32%。综合要素评估法能够更准确预测评估区可能遭受的损失情况,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越  刘东升  陆新  宋强辉 《岩土力学》2010,31(Z2):342-348
目前承灾体易损性评估尚处于经验评估阶段,制约了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评估的定量化程度。为此,针对典型承灾体(建筑结构物),提出一种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评估模型。认为财产风险是坡体失稳概率、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失效概率以及承灾体价值的乘积。避开了易损性评估,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估滑坡灾害财产风险。通过研究,验证了该模型正确反映了滑坡成灾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财产风险的影响,从而为单体滑坡灾害财产风险的定量化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另外以该模型应用研究为基础,提出承灾体安全范围的概念,对于每一个承灾体而言,将单体滑坡灾害影响范围划分为:危险区域、相对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为建设工程选址或场地风险评估提供了实用指标,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滑坡风险评估的难点和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菊松  石玲  吴树仁 《地质论评》2007,53(6):797-806
近年来,国内外滑坡研究日益重视滑坡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方法的研究,但滑坡风险评估依然是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尤其是在中等—大比例尺区域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面,主要表现在滑坡编录数据库建设、滑坡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建模、滑坡时间、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滑坡诱发因素动态变化的定量刻画,承灾体识别和易损性定量评价等方面。在阐述滑坡风险评估流程的基础上,围绕滑坡风险评估与制图中滑坡编录和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危险性分析中的滑坡空间、时间概率和滑坡特征预测、损失评估中的易损性分析与定量和承灾体定量化制图等技术方法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概述针对这些问题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滑坡风险研究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穿越汶川震区的成兰铁路龙门山关键段为例, 探索提出了强震扰动背景下重大工程场区多尺度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利用信息量模型反演评估了汶川地震诱发的同震滑坡空间分布特征, 以此为前提开展了区域和局地两种空间尺度的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在区域廊带尺度上, 分别利用可能最大降雨量预测方法和信息量模型, 进行了日超越概率10%的最大降雨量时空分布预测及其诱发滑坡的危险性评估; 同时, 结合地震危险性区划成果, 开展了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动诱发滑坡的危险性评估。在局地场站尺度上, 利用基于崩塌运动过程模拟的Rockfall Analyst软件, 开展了柿子园大桥周边崩塌运动学特征(Runout)模拟和危险性评估。滑坡和崩塌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分别为铁路规划选线和场站防护设计提供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6.
BP模型在区域滑坡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益平  唐辉明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5,26(9):1409-1413
滑坡灾害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而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非线性动态系统,具有符合区域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的研究特点。应用BP模型,建立了区域滑坡灾害风险的预测流程,并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三峡水库蓄水条件下巴东新县城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综合预测研究,证明了BP模型在区域滑坡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同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特大型滑坡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重庆市特大型滑坡的分布、物质结构、成因、稳定性及成灾特点的分析研究,建立特大型滑坡风险评价模型;以典型特大型滑坡为基础,确定特大型滑坡发生概率和风险程度等级;结合风险评价结果,针对特大型滑坡成灾特点,提出风险管理对策,探索特大型滑坡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滑坡次生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估研究还没有涉及滑坡次生灾害破坏损失评估方面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滑坡次生灾害破坏损失的评估模型与方法。应用故障树分析法(FTA)和事件树分析法(ETA)相结合的因果图方法对滑坡次生灾害作可靠性分析,由此对滑坡次生灾害损失进行了预测及评估。  相似文献   

9.
针对滑坡风险在水电工程进行坝址比选时量化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坡风险评价的坝址比选研究方法,在综合考虑滑坡危险性分析、易损性分析和破坏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滑坡体重要性系数、工程影响系数、距离模数、滑坡体状况系数、工况发生年概率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考虑滑坡体客观情况与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建立以年期望值为指标的水电工程滑坡灾害评价体系。用坝址安全风险指标、堵江引起发电量损失指标、河道清淤指标、库内清淤指标、涌浪破坏损失指标、人口易损性指标和自然易损性指标等指标作为标准对坝址选择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可有效避免在安全风险指标相似情况下坝址风险确定难的问题。通过对滑坡体造成的破坏损失评价,运用安全与经济性相平衡原则,得出基于风险评价的坝址比选结果。以雅砻江卡拉水电站坝址选择为计算实例,得出同一量纲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该结果更直观可靠,为坝址比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成航  王佳运  高波  冯卫 《地质通报》2015,34(11):2138-2142
单体滑坡风险定量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索单体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法,以陕西西安胥家村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和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可靠度方法,计算一般和强降雨2种工况条件下胥家村滑坡发生的概率;利用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各类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易损性;然后利用国际通用的单体滑坡风险计算公式,计算胥家村滑坡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总风险值,定量评估滑坡的潜在威胁。研究表明,一般工况下,财产总风险为15.4万元,人员总风险为1.3人;强降雨工况下,胥家村滑坡的失稳概率成倍增加,相应的财产和人员风险也成倍增加,财产的总风险达到95.8万元,人员总风险为8.3人。  相似文献   

11.
应用物元理论,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物元综合评判的基本流程,并以危险性预测为例讨论了物元集合的建立、等级关联度的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滑坡灾害风险综合评判的物元模型;运用物元模型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三峡水库蓄水条件下巴东新县城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综合预测研究,证明了物元模型在区域滑坡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同时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概率分析方法对区内风险防御工程治理的效益进行评价。该方法首先是对区内防御工程按等级分类,建立工程类型等级标准;然后可根据区内工程类型等级分别评价防御工程的抗风险能力和风险损失折减概率;最后按3级标准划分风险损失折减的效益。作者应用该方法对汶川大地震极震灾区的都江堰白沙河小流域地质灾害防御工程,进行了风险损失折减概率效益评价,并得到了有推广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赵海军  马凤山  李志清  郭捷  张家祥 《地球科学》2022,47(12):4401-4416
应用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是解决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价中震源不确定性与诱发滑坡时空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鲁甸地震区的实际情况,对基于力学原理的Newmark滑块位移模型与概率地震滑坡危险性分析方法中的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斜坡岩土体地震作用下的强度衰减效应、地震加速度地形放大效应、断层破碎带效应融合到了斜坡累积位移计算模型中,进行了模型计算参数的优化.改进后的分析模型,更好地反映了高陡斜坡地形与断层破碎带对地震滑坡灾害发育的控制作用,在鲁甸地震区域滑坡应用中,优化模型中的滑坡失稳极高风险区与实际地震滑坡分布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在超越概率2%的滑坡失稳概率分布中,鲁甸地区包谷垴—小河断裂、鲁甸—昭通断裂带及牛栏江河谷地带地震滑坡高—极高风险区分布面积增幅十分显著.因此,在Newmark滑块位移模型中考虑地震动参数与岩土参数动态响应规律与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提高区域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网格的瞬态降雨入渗(TRIGRS)模型,以滑坡灾害频发的陕南安康市东部巴山东段白河县为研究区,探讨模型适用性及不同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根据中国土壤分布图并结合已有研究,选取模拟所需的水土力学参数。将模拟所得研究区稳定性分布图与实际滑坡目录对比分析进行TRIGRS模型精度评估,分别模拟连阴雨和短时间强降雨两种降雨情景,探讨研究区边坡稳定性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TRIGRS模型在模拟预测降雨诱发型浅层滑坡时,结合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进行精度评估,曲线下面积为0.752,说明此模型在白河县进行滑坡模拟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能反应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2)连阴雨情景模拟下,极不稳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地貌区,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随降雨历时增加向东部和南部增多,西部仓上镇、西营镇和双丰镇的极不稳定区域面积较少,能承受长时间连续性降雨。短时间强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更为直接,极不稳定区域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以冷水镇和麻虎镇为主要防范区域。结合地形分析,极陡峭区域边坡稳定性最差,无法承受持续性降雨和高强度降雨,较陡峭区域更易受到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影响,而平缓区域则能承受长时间及高强度的降雨;3)TRIGRS模型根据不同降雨条件预测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为滑坡实时预报警系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澧源镇为例,利用证据权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别计算了坡度、地层岩性、斜坡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人类工程活动5个因子二级状态证据权值和一级因子权重;综合2种模型确定全区滑坡易发性指数后,完成基于斜坡单元的全区滑坡易发性区划;根据研究区岩土体类型(碎屑岩类、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和松散岩土体类)分组研究不同滑坡发生概率下的有效降雨阈值曲线(I-D曲线)。研究降雨时间为3日、有效强度为22.4 mm/d的降雨工况下各岩土体类型滑坡发生的时间概率。综合时间概率和易发性结果得到澧源镇基于有效降雨阈值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澧源镇滑坡灾害高和极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主要沿澧河分布;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主要分布在澧河北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应用成为国际主流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方法之一,众多学者基于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然而鲜有针对不同位移模型对评估结果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天水地区为例,基于不同的位移预测模型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对比位移模型对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探讨建立适用于我国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位移预测模型评估所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结果整体趋势一致,均能区分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等级的相对差异,但在同样的危险性分级标准下,所得中、高危险区的分布范围有较大差异。这与位移模型的函数形式及其区域相关性有关,在引入Newmark累积位移分析方法开展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考虑地震动衰减特征和工程地质背景的Newmark位移预测模型,为中国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评估、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将滑坡稳定性分析(K法)与滑坡发育率(P法)相结合的KP模型计算滑坡破坏概率的方法。其中,稳定性分析采用滑坡常规方法计算,发育率采用赋值定量及专家系统方法获取。最后通过概率统计模型,计算滑坡破坏概率。该方法避免了仅仅依靠人为随机调整滑坡的物理力学参数,而忽略地表宏观变形特征获取滑坡破坏概率。重点体现了以地表宏观变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为参考,综合评判为结果的滑坡破坏概率。  相似文献   

18.
地质滑坡对人员和经济形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区域地质滑坡危险性评价变得极其重要.为了将滑坡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里以芦山县作为研究区,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环境的滑坡成因等相关特征,选择12种滑坡因子作为其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滑坡因子权重,使用基于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信息量模型,对芦山区域进行...  相似文献   

19.
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是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当前国际风险管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滑坡密集分布的黑方台南塬为研究区,以32处典型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多期三维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度的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技术方法.根据多期三维地形信息的解译及野外调查,编制多期滑坡分布图,计算滑坡活动的频率.利用GIS技术,利用滑坡体积与速度的乘积计算滑坡强度.将滑坡危险性定义为滑坡频率和滑坡强度的乘积,同时调查和分析了黑方台地区各类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在相应滑坡强度下的易损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体滑坡风险评估和黑方台南塬滑坡风险区划.  相似文献   

20.
蒙特卡罗模拟在区域地震滑坡灾害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斌  Sassa Kyoji 《岩土力学》2007,28(12):2565-2569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泻中越地区发生史上最强地震之一,震级达到Mw6.6。这次地震诱发上千个规模大小不一、形式各样的滑坡,造成一定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和减轻这方面的灾害,有必要有效地、科学地预测和评价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发生规律。为此以一定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和Newmark滑动体位移分析法在区域地震斜坡失稳概率分析中的应用。该法充分考虑到岩土参数和相关地震参数空间变异性,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优势,以网格模型为基础,分析该区斜坡滑动体位移分布规律,并以2cm为失稳临界值探讨网格斜坡破坏的概率。实例证明,所提出的模型有效地预测了滑坡发生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