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胡邦波 《地图》1990,(1):44-45
计里画方是在地图上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绘成方格网,并以此来控制地图上各要素的方位和距离的一种制图方法。这种我国古代地图学传统的制图方法,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禹迹图》,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绘制的。  相似文献   

3.
主编寄语     
倪庆华 《地图》2014,(4):5-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中,专门就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谈了一段很深刻的感想.他说:“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习主席举的例子就是清政府花了约十年时间组织传教士绘制的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李约瑟曾评价其“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份.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皇舆全览图》是“大清最精最全之地图”,在当时是皇家工程,由康熙皇帝下令测绘.  相似文献   

4.
陈出云 《地图》2013,(6):138-139
今天正陷入危机的叙利亚,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国.在古代叙利亚的土地上,最如雷贯耳的地名,不是今天的首都大马士革,而是位于阿西河下游平原的安条克(Antioch).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一直到13世纪,安条克都是叙利亚乃至整个东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同时,安条克不只是一个地名,还是国名、人名.一个十字军国家、10多座城市、10多位国王以及几位著名学者都以安条克为名.更神奇的是,当“安条克”这个名字因为持续的战乱在历史上隐去之后,1851年竟然又远赴重洋在美国“复活”,并且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而安条克的原址,则被改名为“安塔基亚”(Antakya),沦为了一个普通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牛汝辰 《地图》2014,(4):24-39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从明末清初开始,我国科技渐渐落伍了.”2014年6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随后,他运用康熙《皇舆全览图》的例子,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1 708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绘制中国地图,后用1 0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成果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社会上根本看不见,没有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反倒是参加测绘的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03,(6):60-61
敦煌星图原藏于敦煌石窟藏经洞中,1907年被英国斯坦因盗走,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星图被盗走后长期锢闭,直到1959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时才揭示之。敦煌星图为手绘长卷,纵25.5厘米,横185.8厘米,纸本彩绘。一般认为绘于唐中宗(李显)时期,即公元705-710年前后的作品。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全天星图。中国最早的星图是以北极为中心,将全天的星投影在一个圆形平面上,称圆图,如汉代的“盖图”。在圆图上,近赤道天区的星位误差很  相似文献   

8.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2):218-222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法、阴阳诸家均视科学技术为末道,或不屑为之,或持明确的排斥态度。惟独墨家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精神,重视对自然科学,包括测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讨。在后期墨家的经典著作《墨经》中,保存了这一学派对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许多研究成果,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家思想影响了魏晋时期鲁胜、刘徽,宋代沈括等科学家汲取了墨家的科技思想。李约瑟博士预测:"墨家思想所遵循的路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已经产生欧几里得式的几何学体系了"。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创新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协作的产物,而"科学共同体"正是科技工作者协作的平台。在历次世界科技创新革命中(如历史上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5个世界科学中心),科学共同体都发挥着思想和科技上的引领作用。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中,科学共同体(如"两弹一星"等)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科学共同体再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0.
《测绘学报》2004,33(4):370-370
中国测绘学会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成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进行了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经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和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批准,以下成果荣获中国测绘学会2004年测绘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1.
以“循环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引擎”为主题的第八届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5月24日~2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与世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高规格的平台,国内外颇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政府高层主管官员、著名经济学家、科学家和著名企业家济济一堂,就如何解决资源瓶颈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大脑碰撞”。会上,孙文盛部长在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发言中指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关键抓手,国土资源部门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肩负重大责任。同时,他就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三点设想。本刊刊登这篇发言的全文。  相似文献   

12.
《测绘学报》2006,35(1):3-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统计结果发布会”于2005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第四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名单,《测绘学报》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3.
曹金凯  陈出云 《地图》2008,(1):76-81
100多年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和寻找中国“落后”的根源,为此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上溯千年。殊不知,在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中国,这门“落后学”连影儿都没有,那时候的中国,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大国,看看当时中国的地图就知道。所以,1793年,因为觐见礼节引发不快,乾隆皇帝草草接见了来华的英国使臣马嘎尔尼,拒绝了其一切通商要求,只扔下一句著名的“天朝物产丰盈,  相似文献   

14.
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把中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作为科技工作者个人或群体,我们必须不忘科技报国初心,牢记科技强国使命,做高品位的科学研究。对待科学问题必须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5.
2020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召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五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单,《测绘学报》入选第五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0年开始,为打造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推动中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高中国科技水平,国家科技部开展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研究”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莱斯特·布朗博士是美国地球政策研究院创始人及主席,是美国著名的农业和环境问题专家,曾担任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博士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口、粮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思想家”。30年前他就率先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1974年他创办了华盛顿世界观察研究所,1994 年他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轰动中国,并引发了  相似文献   

17.
曹纯贫 《地图》2001,(4):22-2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最近几年 ,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如何将某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整个地球在数字化的基础上 ,实现可视化、智能化 ,构建巨大的信息网络。我国有关部门也提出了“中国数字地球”计划 ,许多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制定出建设“数字省区”的设想 ,在经济发达的省区 ,“数字省区”工程已相继启动。“数字省区”是“数字地球”理论及其技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应用 ,是一个省区的现实世界 (国土、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等 )在信息化、数字化空间的抽象和重现 ,通过对现实的综合和优化 ,可以对未来…  相似文献   

18.
安云  左弦 《地图》2007,(1):50-51
1.中国古代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而600多岁高寿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可谓古中之古,被称为“百戏之祖”。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满怀敬意地拜见“老祖宗”,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昆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而且  相似文献   

19.
《测绘科学》2008,33(3):6
据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通报,《测绘科学》杂志自2008年3月19日起成为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是在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印刷本,被誉为世界六大著名检索期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版,由日本科学技术社(Japan S  相似文献   

20.
《测绘科学》2008,33(6):52-52
据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通报,《测绘科学》杂志自2008年3月19日起成为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的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是在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印刷本,被誉为世界六大著名检索期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版,由日本科学技术社(Japan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