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一个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首先模拟出了地—海—气系统从季节到年际的相互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试验了赤道地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对印度季风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洋通过海-气交换过程对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现有对这些过程认识的局限性是不能够精确模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评述海洋结构和环流的现有知识,特别重点放在南半球海洋,而且讨论了主要的海-气交换,还讨论了全球变暖情况下的南北半球非对称性的影响.在九十年代,通过实施计划中的一些国际海洋研究试验,将改进对海洋的认识,进而得到更完善的气候模式.  相似文献   

3.
浩瀚的海洋,运动不息;海洋上空的大气,也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化。在大气的底层,海洋与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大自然里一双重要的对偶系统。 一、海—气相互作用 研究的重要性 地球外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中风、云、雨、雪等一系列变化的能源、是由太阳供给的。而太阳辐射当其通过大气时,由于干空气本身不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份被大气中所含  相似文献   

4.
在文[1]的基础上,假定下垫面全为海洋,大气和海洋之间存在热量交换,而海洋中只考虑热量的湍流输送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指出,考虑或不考虑海洋湍流输送对全球平均纬向分布以及冰界纬度与太阳常数的依赖关系影响不大。文中还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冰界与太阳辐射依赖的敏感性,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物理解释。分析表明,当各种参数在允许范围内变动时,可以得到与实况相近的现代气候。这时,欲要出现冰河期,太阳常数应减小14—19%,不会像一维模式那样只要减小2%。说明现代气候对太阳常数的变化是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这是二维模式中相互制约的物理过程在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该文利用观测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第四版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主模态以及与其联系的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秋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EOF1)和南北反相型(EOF2)。第一模态对应着副热带西风急流减弱,青藏热低压和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大槽偏弱,印缅槽持续发展,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不断向西南地区东部输送;这一模态与同期10月的赤道中部太平洋海温有着密切关系。与秋季降水第二模态相联系的环流场上,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青藏热低压和副高偏弱,对流层中部的位势高度场以经向环流为主,南支槽活动较弱,不利于水汽向中、高纬地区输送;这一模态与同期3月南半球新喀里多尼亚岛附近海域的海温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